正在阅读:

上海港首破5000万标箱,航运业代表热议如何更上一楼层?| 上海两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港首破5000万标箱,航运业代表热议如何更上一楼层?| 上海两会

这是上海港连续15年领跑,也创下了全球港口发展史的最高纪录。

界面新闻记者 | 刘素楠

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

根据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上海港成为全球首个年集装箱吞吐量超5000万标箱港口,达到5150.6万标准箱。这是上海港连续15年领跑,也创下了全球港口发展史的最高纪录。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研究部总经理丁嵩冰表示,5000万标箱不是终点,下一步要继续优化集疏运体系,服务纵深腹地经贸发展。“上海与名列前两位的新加坡和伦敦国际航运中心相比,在硬件和货物转运方面的优势突出,但由于航运服务业起步较晚,在航运金融服务、海事法律服务等传统航运高端服务业方面存在明显短板,服务能级有待提升。”

今年两会期间,他提交了一份建议,认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应当扬长避短,以航运大数据为重点,加快发展新时期的高端航运服务业。他建议建立全覆盖、高效的航运信息平台,推动航运基础服务业转型升级,打造高效畅达的集疏运体系,同时发挥数据优势,促进航运金融服务业能级提升。

“上海的经济腹地提供了丰富、持续的贸易数据,也有大量的数据需求。航贸企业、机构的数据联通协同后,完全有条件促进航运服务链和数据链融合,产生影响巨大的‘化学反应’,形成商业化利用港航大数据的典型案例。”丁嵩冰表示。

1月16日,在上海市十六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专题审议上,市人大代表、上海锦江航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陈燕在发言中建议,下一步要聚人、聚货、聚科技。

她提出,围绕航运产业全链条的高端专业人才,尽快出台配套的人才扶持政策,提升包括船舶设计、制造、航运、船管、船级社等企业在内的全产业链韧性打造,加大精准扶持力度,出台以人才属性划分的针对性扶持政策,在全市范围适用。

“尤其要关注国际海员队伍,国际海员队伍存在实际从业者越来越少、流失率高的严峻现状,为了与世界最大船东国的地位和需求相匹配,船员紧缺尤其是高级国际海员的紧缺状况亟待缓解。”陈燕强调。

她建议,要继续提升上海枢纽港功能,加大国际中转、沿海捎带等业务实施的便利化程度,加快铁路进港的工程建设进度。随着跨境电商海运业务(包括国际中转集拼)的体量升级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进出口业务增长,上海需要不断升级打造智慧、便捷、友好的口岸环境。

陈燕希望,鼓励结合航贸数字化平台,加大AI、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在航运业的应用。她建议尝试继续在保险和立法层面有所突破、先行先试;与国际海事组织、欧盟委员会等国际组织主动对接,争取在碳排放认定、交易等领域主动发声,研究行业规则的同步更新,争取数据共享和互认;鼓励上海头部高校和科研院所与航运产业的关键节点紧密合作。

“国际航运绿色低碳零碳发展势不可挡。”市人大代表、上海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亚太中心亚太区总经理庄炜在发言中指出。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航运业2030-2050脱碳路线图以及欧盟2024年和2025年单边推行的航运碳税和海运燃料条例等新规范,都极大地加速了国际航运向绿色低碳转型的速度。从绿色燃料、节能船舶、港口营运、船队经营到客户需求等各维度,都在经历一场更为深刻的行业变革。

聚焦绿色转型,他建议,通过顶层设计协同国际航运绿色燃料上游生产商、供应商、港口、货主、航运企业、船厂、发动机制造商、金融和监管机构等协同发力,驱动各方加大对低碳零碳排放航运业务的投资,降低风险,配合补贴等手段,形成绿色零碳燃料的稳定供应和降低运营成本,打造上海国际航运绿色能源转型的“国际样板房”。

“鉴于目前绿色燃料缺乏统一的国际定义,相关认证主体、使用标准、加注流程等存在差异,给国际航运业相关利益方造成巨大的不确定性。”庄炜说。因此,他建议上海充分发挥现有绿色燃料赛道的先发优势,数字赋能,主动与相关国家部委沟通,积极与各国际组织和行业协会合作,引领构建国内绿色燃料核算评价和认证体系,在推动碳排放、碳足迹核算体系国际互认中贡献上海方案。

同时,庄炜建议以上海港-洛杉矶港/长滩港绿色走廊、上海港-汉堡港绿色走廊为现有条件,制订对绿色能源转型的激励机制,通过智能监管、财务补贴和透明安全法规等手段夯实产业生态圈。上海可借鉴新加坡海事绿色倡议的绿色船舶及绿色港口计划,对绿色船舶优惠船舶注册费和对采用低碳或零碳燃料的船舶提供优惠港口费。

他提出,上海要打造绿色航运技术创新协同平台,集聚产业链上中下游优势资源,在绿色船舶智造、绿色加注、绿色金融、航运数字化、新型海事争议解决等领域打造新质生产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港首破5000万标箱,航运业代表热议如何更上一楼层?| 上海两会

这是上海港连续15年领跑,也创下了全球港口发展史的最高纪录。

界面新闻记者 | 刘素楠

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

根据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上海港成为全球首个年集装箱吞吐量超5000万标箱港口,达到5150.6万标准箱。这是上海港连续15年领跑,也创下了全球港口发展史的最高纪录。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研究部总经理丁嵩冰表示,5000万标箱不是终点,下一步要继续优化集疏运体系,服务纵深腹地经贸发展。“上海与名列前两位的新加坡和伦敦国际航运中心相比,在硬件和货物转运方面的优势突出,但由于航运服务业起步较晚,在航运金融服务、海事法律服务等传统航运高端服务业方面存在明显短板,服务能级有待提升。”

今年两会期间,他提交了一份建议,认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应当扬长避短,以航运大数据为重点,加快发展新时期的高端航运服务业。他建议建立全覆盖、高效的航运信息平台,推动航运基础服务业转型升级,打造高效畅达的集疏运体系,同时发挥数据优势,促进航运金融服务业能级提升。

“上海的经济腹地提供了丰富、持续的贸易数据,也有大量的数据需求。航贸企业、机构的数据联通协同后,完全有条件促进航运服务链和数据链融合,产生影响巨大的‘化学反应’,形成商业化利用港航大数据的典型案例。”丁嵩冰表示。

1月16日,在上海市十六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专题审议上,市人大代表、上海锦江航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陈燕在发言中建议,下一步要聚人、聚货、聚科技。

她提出,围绕航运产业全链条的高端专业人才,尽快出台配套的人才扶持政策,提升包括船舶设计、制造、航运、船管、船级社等企业在内的全产业链韧性打造,加大精准扶持力度,出台以人才属性划分的针对性扶持政策,在全市范围适用。

“尤其要关注国际海员队伍,国际海员队伍存在实际从业者越来越少、流失率高的严峻现状,为了与世界最大船东国的地位和需求相匹配,船员紧缺尤其是高级国际海员的紧缺状况亟待缓解。”陈燕强调。

她建议,要继续提升上海枢纽港功能,加大国际中转、沿海捎带等业务实施的便利化程度,加快铁路进港的工程建设进度。随着跨境电商海运业务(包括国际中转集拼)的体量升级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进出口业务增长,上海需要不断升级打造智慧、便捷、友好的口岸环境。

陈燕希望,鼓励结合航贸数字化平台,加大AI、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在航运业的应用。她建议尝试继续在保险和立法层面有所突破、先行先试;与国际海事组织、欧盟委员会等国际组织主动对接,争取在碳排放认定、交易等领域主动发声,研究行业规则的同步更新,争取数据共享和互认;鼓励上海头部高校和科研院所与航运产业的关键节点紧密合作。

“国际航运绿色低碳零碳发展势不可挡。”市人大代表、上海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亚太中心亚太区总经理庄炜在发言中指出。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航运业2030-2050脱碳路线图以及欧盟2024年和2025年单边推行的航运碳税和海运燃料条例等新规范,都极大地加速了国际航运向绿色低碳转型的速度。从绿色燃料、节能船舶、港口营运、船队经营到客户需求等各维度,都在经历一场更为深刻的行业变革。

聚焦绿色转型,他建议,通过顶层设计协同国际航运绿色燃料上游生产商、供应商、港口、货主、航运企业、船厂、发动机制造商、金融和监管机构等协同发力,驱动各方加大对低碳零碳排放航运业务的投资,降低风险,配合补贴等手段,形成绿色零碳燃料的稳定供应和降低运营成本,打造上海国际航运绿色能源转型的“国际样板房”。

“鉴于目前绿色燃料缺乏统一的国际定义,相关认证主体、使用标准、加注流程等存在差异,给国际航运业相关利益方造成巨大的不确定性。”庄炜说。因此,他建议上海充分发挥现有绿色燃料赛道的先发优势,数字赋能,主动与相关国家部委沟通,积极与各国际组织和行业协会合作,引领构建国内绿色燃料核算评价和认证体系,在推动碳排放、碳足迹核算体系国际互认中贡献上海方案。

同时,庄炜建议以上海港-洛杉矶港/长滩港绿色走廊、上海港-汉堡港绿色走廊为现有条件,制订对绿色能源转型的激励机制,通过智能监管、财务补贴和透明安全法规等手段夯实产业生态圈。上海可借鉴新加坡海事绿色倡议的绿色船舶及绿色港口计划,对绿色船舶优惠船舶注册费和对采用低碳或零碳燃料的船舶提供优惠港口费。

他提出,上海要打造绿色航运技术创新协同平台,集聚产业链上中下游优势资源,在绿色船舶智造、绿色加注、绿色金融、航运数字化、新型海事争议解决等领域打造新质生产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