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年货市场将迎来一场消费盛宴。川味食品和调味品作为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美食代表,不仅在川渝地区广受欢迎,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正逐渐成为年货市场的热门选择。
被誉为“川菜之魂”的“郫县豆瓣”,以其独特的酱香和丰富的历史底蕴,不仅成为了川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创造了高达661.09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四川省地理标志产品第一位。
成都郫都区中国川菜产业城以超级IP郫县豆瓣为核心,打造复合调味品和休闲食品两大主导产业,延伸发展中央厨房、美食文化体验、健康功能食品,聚力建设“川菜味都,天府央厨”。同时深入实施产业“立园满园”行动,以“项目为核心”撑起高质量发展“硬脊梁”,以“科技为牵引”抢占未来食品产业新赛道,高质量推动川菜产业发展。
依托郫县豆瓣超级IP,“舌尖上”做出百亿级大产业
郫县豆瓣是成都乃至四川的一张名片,其传统制作技艺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去年10月,四川文旅厅公布2024年“非遗四川·百城百艺”项目名单,郫县豆瓣榜上有名。
郫都区作为“中国豆瓣酱之乡”,这里聚集了大大小小的郫县豆瓣生产企业超70家,四川省丹丹郫县豆瓣集团有限公司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走进丹丹集团的生产基地车间,机器的操作声交织着员工们忙碌的脚步声,奏响了一曲备战年货的激昂乐章。
丹丹集团总经理岳鹏表示:“春节作为重要的消费节点,我们为抓住这一波消费高峰,从多个方面积极备战年货市场。在产品策略上,丹丹除了经典的郫县豆瓣产品外,为满足春节聚餐和送礼需求,特别推出包含多种川味调料的新春大礼包。同时,顺应健康消费趋势,开发无添加、配料简单的郫县豆瓣新品。”
据介绍,丹丹集团2024全年业绩相较于2023年实现稳步提升,其中2024年12月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0%。对于今年年货市场的销售预期,岳鹏信心满满。

作为一家集原料种植、豆瓣酱及川菜调味料研发、专业生产、品牌营销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丹丹集团位于享有“川菜之乡”美誉的成都市郫都区中国川菜产业园区,其发展离不开产业园区的建圈强链助力。
中国川菜产业城是全国首个以地方菜系命名的产业园。截至目前,中国川菜产业城已引进聚集产业项目141个,其中规上企业52家,汇聚了新华西乳业、天味食品、丁点儿、丹丹、有友、杨国福、新加坡丰树等一批龙头及外资企业。2024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06.81亿元,同比增长9.92%。
近年来,郫都区以获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试点为契机,努力走出一条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城乡融合之路。作为郫都区乡村振兴示范片的重要支撑,中国川菜产业城以郫县豆瓣生产为原点,逐步向川菜产业各领域、各环节衍生拓展,通过川菜文化这一核心串联调味品生产、特色小镇、研学旅游、工业旅游,构建起集观光、体验、宣教、互动、购物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文旅消费新场景。

中国川菜产业城聚集中国川菜博览馆、豆瓣非遗传承基地等载体,打造工业旅游线路2条,串联安龙书院等30余处川西林盘新消费场景。2024年,中国川菜博览馆接待游客约十万人,并获评2024年成都市“十类百佳”消费场景。“工业+文旅”融合发展,集中体现了区域魅力,有效增强了发展活力。
积极开展“立园满园”行动,助推川菜产业质效提升
园区兴则产业兴,园区强则经济强。产业园区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2024年以来,成都大力开展“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进一步提升园区产业规模和竞争力。
郫都区明确“抓经济必须抓园区”鲜明导向,深化园区综合体制改革,实施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聚焦做大做强主导特色产业。目前重点打造郫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和成都影视城两大产业园区。作为郫都高新技术产业园承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一大重点片区,中国川菜产业城积极响应、多措并举创新开展“立园满园”行动。

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产业园区是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也是创新创业的先导区。‘立园满园’行动明确,要坚持将创新作为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中国川菜产业城十分重视校地合作科技创新赋能。”
中国川菜产业城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深圳研究院,筹备挂牌川菜研发推广中心,开展复合调味品、休闲食品及饮料、预制菜等绿色食品资源开发以及精准营养与食品智造、新型食品与功能食品创制等研发,以食品产业新质生产力,完善构建川菜科技创新支撑体系。
近日,2024年度成都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拟认定名单公示出炉,中国川菜产业城2家企业上榜,天味家园认定为智能工厂,中药饮片公司认定为数字化车间。
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中国川菜产业城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园区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引入阿里天天工厂、华为数字机器人等智能化方案供应商,支持企业实施智能制造改造,成功申报市级智能工厂2家、市级数字化车间3家,杨国福凭借数字化工艺被工信部评为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天味入选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名单。
川菜好吃,但对不常下厨的人来说做起来并不容易。针对这一需求,中国川菜产业城大力推进川菜工业化,实施“川菜川造”工业化行动,成功研制回锅肉、宫保鸡丁等80余种精品川菜标准化菜品,同时鼓励新入驻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布局新产业。

截至目前,中国川菜产业城聚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家;国家、省、市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45家。
产品质量过硬基础上,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如何助推郫县豆瓣和川菜产业做大做强?如何开发更多“豆瓣+”“川菜+”让舌尖上的美味香飘四海?
中国川菜产业城一方面开放合作助推川菜出海。具体举措包括搭建中国川菜产业城产品出海服务站、外贸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政策咨询、金融服务、市场拓展等一站式综合服务。联合成都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链接亚马逊全球、谷歌、阿里巴巴国际站、抖音国际等跨境电商平台,助力园区天味、鹃城、丹丹等20余家龙头企业产品出海。
另一方面联动合作强化品牌建设。中国川菜产业城先后组织60余家企业参加法国巴黎食品饮料展览会、第110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2024全球高端食品及优质农产品(深圳)博览会等展会,助推5家企业入驻京东官方旗舰店,不断扩大企业线上、线下品牌知名度、影响力,让“郫都造”川味美食走出四川、走向全国。
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立园满园”本质上是通过特色化园区的打造、园区生态的构建,为企业提供适宜生长的土壤,提供产业集聚服务。中国川菜产业城在构建完善的园区服务生态体系的同时,不断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助推园区整体质效提升。
打造更高水平产业集群,进一步激活产业园区发展动能
中国川菜产业城积极开展“立园满园”行动以来,丹丹集团总经理岳鹏已感受到变化。
“通过‘立园满园’行动,园区成功吸引了众多上下游企业入驻和人才集聚,形成了健全的产业链体系。使得园区企业在原料采购、生产加工等方面更加便捷高效,同时也能招到优秀的员工。”岳鹏表示。
川菜产业城目前已引进聚集产业项目141个现有中华老字号企业2家,中国驰名商标6件,四川省名牌产品31个,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一个绿色食品产业高地正冉冉升起。未来,这里还要迈向更高目标的新征程。
1月4日,中共成都市郫都区委十五届九次全体会议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1月7日-1月10日,郫都区两会召开。不论是郫都区委经济工作会议还是两会,都明确提出以更高标准建设园区、以更高水平打造产业集群等一系列具体举措,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擘画了发展蓝图,指明了实施路径。
根据郫都区规划,到2027年,中国川菜产业城将致力建成世界美食之都新地标,力争到202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0亿元。

更好地推动促进“立园满园”,成为园区实现发展目标的关键一环。成都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将从“举旗”“聚能”“提质”“强链”四方面变革突破,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川菜产业发展引领区。
具体来看,中国川菜产业城将通过建立新标准、开发新产品、搭建新渠道、构建新场景,持续擦亮“郫县豆瓣”金字招牌。2024年9月1日,《成都市郫县豆瓣产业发展促进办法》正式施行,从政府立法层面对郫县豆瓣产业发展促进工作进一步规范。
为强化项目招引,加快聚集优质项目。中国川菜产业城力争2025年新引进项目7个,其中重大项目5个。
在提质发展上,中国川菜产业城将加快培育链主企业、上市企业,支持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创新平台,推动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打造一批数字化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其中将建强CNAS国家级实验室、检验检测中心等45个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在园区就地转化。
围绕企业共性需求及个性需求,补齐检验检测、冷链物流、品牌营销等功能短板,中国川菜产业城将搭建产品出海服务站、外贸公共服务平台、电商直播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力争海外市场突破80个国家和地区。
据四川省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良透露,企业2024年销售额相比去年增长了近30%,其中采用直播、新媒体等线上营销和海外市场拓展正成为重要增长点。

“园区启动‘豆瓣延链、平台赋能、川菜出海’等强园之路,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为做大做强美食产业链贡献中国川菜产业城力量,让世界爱上川菜、让郫都味道香飘全球。”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推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