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光子星球
“十年荣耀,是时候打个结了。以后不会再有明哥发布会的名场面了,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十分遗憾无法陪荣耀走向下一个十年。”
近期身处舆论风暴中心的赵明,在个人微博的公开信中,用这样一席话,为自己已然落幕的荣耀生涯做最后的告别。
就在几天前,赵明离职的消息突然不胫而走。流言传出后,尽管荣耀迅速通过多个渠道进行了辟谣,力图平息舆论风波,但都不算正式、严正。而赵明一贯活跃的微博账号此时却选择了沉默,亦引发了外界更多的猜测,让其变得扑朔迷离。
不过,这场罗生门并未持续太久。1月17日,荣耀发布内部公告称:“赵明因身体原因,向公司提出辞去CEO等相关职务,董事会经过慎重讨论研究,决定尊重赵明的个人意愿,接受他的辞呈,同时决定由李健任CEO职务。”
自荣耀独立以来,从蛰伏,到承压,再到日渐成熟,赵明几乎在每个关键节点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尽管其只是职业经理人,但在外界看来,十年掌门生涯,已让赵明的名字几乎与荣耀二字画上了等号。
现如今,一切戛然而止,荣耀失去了“领袖”,外界则告别了曾经站在台前,与观众互动,面对媒体的“明哥”,不免让人唏嘘“一个时代的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当下正值荣耀刚刚完成股改、紧锣密鼓筹备IPO之际,突如其来的高层变动,无疑为荣耀本就充满变数的未来,埋下了更多不确定性。
荣耀“复活”的关键先生
谈到华为,人们会想到余承东;谈到小米,人们会想到雷军;而提到荣耀,几乎没有人不立即联想到赵明。
过去十年,赵明几乎成了荣耀的代名词,荣耀与赵明可谓彼此成就,难分难解。外界常说的“荣耀=赵明,赵明=荣耀”,很大程度上亦是多数荣耀粉丝,以及关心智能手机行业的人们的共识。
也因如此,当离职后的赵明在内网发布告别文章,表示“选择放手和离开荣耀,是人生当中做出的一个最艰难的决定”时,没有人会质疑其想法的真实性。
殊不知,来到荣耀之前,赵明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手机人”。
1998年,赵明从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华为,那时的他并没有直接接触智能手机业务,而是在无线产品管理部职员、意大利代表处代表等职位上打拼。而在2015年成为荣耀总裁之前,赵明还是以华为西欧地区部副总裁的身份,对接To B领域。
二者的互相改造、融合,也从这一刻开始。
荣耀诞生的初衷,是为了应对小米等互联网品牌的挑战。彼时,正值国内互联网的黄金年代,企业高管发言也远不像现在这般品宣化。在第二任总裁刘江峰离任之后,荣耀需要一位既具互联网精神,又敢于在公开场合与竞争对手针锋相对的高层。赵明的到来,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
在此之前,身为商务精英,担任华为西欧地区部副总裁的赵明,常常是高端商务西装穿在身上。然而,赵明在来到荣耀后的第一次公开亮相,便卸下了西装领带,只穿了一件衬衫,还特意解开了象征着互联网精神的衬衫的第二粒纽扣。
这身西装,一脱便是五年。在此期间,穿过了T恤、针织衫、卫衣,媒体、粉丝们对其的称谓,亦从略带疏离感的“潮男”,变成了后来更亲切的“明哥”。
然而,这身主动脱下的西装,却又在掌门荣耀的第五年,2020年11月17日,被迫穿上——这一天,华为出售荣耀一事尘埃落定,赵明随着荣耀告别华为,上任新荣耀的CEO。而作为掌门人,赵明必须带领荣耀活下去,并尽可能向高端手机市场发起冲击。
面对高端市场,尽管穿着层面恢复了更商务的调性,但赵明颇具网感的幽默却保留了下来,以至于在发布会贡献了诸多名场面——“以后不会再有明哥发布会的名场面了”这句话,被离职后的赵明同时写入内网和微博的告别信,足见赵明对其过去“高光时刻”的留恋与在意。
从互联网品牌到冲刺高端,赵明可谓完全融入了荣耀,用自己的个体本身,不断向外传递着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品牌定位。
荣耀影响着赵明的同时,赵明也在改造着荣耀。
比如将荣耀从互联网品牌的“囚笼”中释放。2016年,荣耀与小米的互联网模式遭遇空前质疑,为此,荣耀跳出了既定轨道,通过轻资产、伙伴通等模式发力线下。而此番“离弦”的操作,亦让荣耀在华为内部备受争议。
而赵明力排众议建立的线下零售、经销商网络,既在荣耀独立初期,救了荣耀,亦在其冲高路途上扮演者重要角色。
尤其是在荣耀独立初期,当时很多人并不相信“凤凰涅槃”的故事,相关讨论的最后,往往是“荣耀起不来了”“一直亏损,熬不住了”等论调占据多数席位。毕竟国内供应尚未恢复,荣耀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全球市场,都曾面临着诸多桎梏。
由于无芯可用,荣耀海外市场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未能发货;国内市场亦只能像“滴灌”一般,保证线下零售商的存活。然而,即便是在最黑暗的时刻,还是有那么一批荣耀经销商顶着缺货和亏损,苦苦坚持。
当时,摆在荣耀面前就两条路,要么像其他品牌期望中那般倒下,要么向死而生。而在赵明的带领下,荣耀迅速与AMD、高通、英特尔、联发科等供应商恢复供应协议,确保了自身的生存。
可以说,如果没有赵明,以及众多经销商,荣耀几乎不可能完成“死而复生”。
正是在核心团队和这批经销商的坚持下,荣耀才得以在市场中保持“存在感”,哪怕芯片短缺,哪怕缺货成灾,荣耀与用户之间仍维系着纽带,为品牌的复苏争取了最宝贵的时间。可以说,如果没有布局线下,仅靠线上,那么荣耀恐怕早已因为库存断裂、品牌吸引力消退,陷入被遗忘的尴尬局面,沦为其成立之时市场上那数百个曾努力生存,最终却未能活下来的手机品牌之一。
而赵明给荣耀打上的另一个烙印是高端市场。
如果说,活下去是荣耀曾经的“当务之急”,那么高端及出海,则是除上市之外,荣耀的两大终极挑战。
完成了“活下去”的目标后,荣耀以生死线为起点,开始了真正的向上攀高。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赵明在解题这条路上,既有值得肯定的成绩,也留下了些许遗憾与未尽之处。
独立四年,撕掉荣耀旧标签
新荣耀的重要职责,赵明一开始就揽在了自己身上。
荣耀独立初期,有媒体曾问过找赵明,高端是由市场部门统一负责,还是产品部门有团队负责?对此,赵明给出的回答是:“这边是我全权负责,这个事情一定是CEO的工程。”
然而,想要实现这一点,道阻且艰。荣耀过往华为子品牌、互联网品牌的定位,深深地烙印在品牌之上。
一方面,作为互联网品牌,荣耀承接了太多中低端市场,品牌调性比当时的小米好不到哪儿去;另一方面,荣耀属于华为的用户心智根深蒂固,虽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其卖货,但长期来看,活在华为的阴影下,荣耀就做不成自己。
想要活出自己的模样,荣耀就不得不连带着曾经的“血肉”,撕扯下粘连在品牌骨子里的标签。
然而,从内部结构来看,荣耀独立初期的数千名员工几乎全是华为“原班人马”。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无论是外观设计,还是软件系统,荣耀的高端产品都难掩华为Mate与P系列的影子,显得既熟悉又带着些许“继承”的痕迹。
对此,身为理工男的赵明,似乎相信“技术改变世界”。他曾透露,荣耀刚独立时,公司总人数接近8000人,而后来光是研发人员的数量,便已超出了这一数字。而这,也让荣耀此后不断将护眼、电池、折叠屏、AI等领域,变成自身的标签。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荣耀在折叠屏赛道上的进击。近些年,荣耀在折叠屏领域投入巨大,尤其是在“轻薄”这一特性上,荣耀几乎重新定义了赛道标准,并一度拿下了不少折叠屏市场份额。
只是,在折叠屏这条战线上,赵明与荣耀虽赢了,但赢得并不彻底。
荣耀押注折叠屏之时,出货量倍数级增长的折叠屏,还是智能手机市场共同的希望所在。而赛道内部竞争则极为激烈——光围绕铰链这一折叠屏核心专利,品牌之间都曾展开过多轮碰撞。
这场仗,短期来看,荣耀是打赢了的。
根据多位荣耀渠道商回忆,荣耀Magic V2发售时,用户排起了长龙,并愿意为此支付溢价——那一季度,荣耀Magic V2销量位居中国横向折叠屏市场第一。而IDC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荣耀仍以21.9%的折叠屏市场份额,排名国内第二,仅次于回归后的华为。
然而从长远来看,折叠屏的押注,似乎并未从牌桌上赢走期望中的筹码。
2024年7月,赵明在发布荣耀Magic V3和Magic Vs3时,坦言荣耀在折叠屏领域的累计亏损已经高达二三十亿元。
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一个公司感到沉重。而荣耀之所以愿意重注,根本逻辑在于:随着市场份额的扩大,规模效应的提升将促使生产效率提高,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最终通过价格优势切入更广泛的主流市场。基于这个设想,荣耀曾将直板手机视为主要竞争对手,期待突破折叠屏的“小众”圈子,走向更大的市场。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手机行业逐渐意识到,折叠屏依然只是一个垂直且小众的市场。市场容量远不如最初预期的那么庞大,根本无法大规模取代传统的直板手机。
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已同比下滑,预计2025年仍将持续下滑——押注折叠屏的荣耀,未等来市场的爆发。
AI,则是赵明执掌下,荣耀另一条投入甚高的技术战线。如今,高喊“手机自动驾驶”的荣耀,正处AI手机的风口浪尖。去年10月的新品发布会上,赵明更是贡献了荣耀生涯最后一个“明哥名场面”——仅凭一句话,让AI点了2000杯瑞幸咖啡,并刷爆了互联网。
然而,放眼技术层面,AI手机仍显得更多是渐进式的提升,而非革命性的突破,亦不足以引发下一轮换机潮。尽管荣耀在AI方面投入巨大,但市场对AI手机的反应则依然是“温吞水”,要想其对销量带来实质性提升仍需时日。
Canalys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至第三季度,荣耀国内市场份额分别排在第三、第四、第三位,而第四季度则被归类为“其他”,被挤出前五的牌桌。
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荣耀过于执着于高端与出海,却忽视了多品牌布局和互联网引力这一关键竞争力所致。赵明或许意识到这一点,于是才于2024年年底推出荣耀GT品牌,意图重拾互联网赛道,但其后续走向也已与赵明无关。
归根结底,荣耀独立之后,赵明尽可能撕掉了荣耀此前的标签,使其逐渐成为新的自己——从曾经活在华为的阴影里,到去年所谓的“耀耀领先”。
离职后的赵明,亦在微博里陈述到荣耀当下的成绩:跻身全球高端市场前五,海外销量在24年12月占比突破50%——尽管略晚于预期,但赵明最终还是兑现了十年之前,首次在荣耀亮相时,“做一只‘笨鸟’务实而专注地飞向全球市场”的承诺。
尽管“笨鸟先飞”的过程中,赵明治下的荣耀走得算不上多稳,且尚未找回曾在互联网赛道里叱咤风云的自己,从而在去年的市场份额竞夺中和头部差了个身位。但纵观这一路,不论是带着荣耀活下去,还是向高端、出海迈进,倘若换做是其他任何一个人,未必能比赵明做得更好。
而现如今荣耀上市事未了,赵明便拂衣而去,对荣耀而言无疑将是一大损失。
荣耀事未了,赵明拂衣去
荣耀上市的传闻,已在业内流传甚久。早在独立之初,便有消息称荣耀计划在三年内上市,而后每年,几乎都能传出荣耀意欲上市的消息。
只是,最初人们热衷于猜测荣耀会借壳上市,诸如波导股份、深城交、天音控股等潜在壳资源企业的股价因此波动不定,直至荣耀首发上市的官宣。
去年下半年以来,每年都在IPO传闻中沉浮已久的荣耀,似乎多了一丝确定性。
自2024年第四季度启动股改开始,荣耀似乎进入了急行军模式——从引入中国移动,到中国电信、中金资本等注资,荣耀股改快若雷霆;而宣布启动股改后不久,荣耀前董事长万飚,亦因个人原因辞去副董事长职务,彻底告别了荣耀的高层。
至于原因,光子星球曾在《被推着上市的荣耀》中谈到,荣耀之所以如此急于上市,或许同荣耀股东、经销商、员工们急于价兑现价值,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有关。
只是,在彼时看来,万彪的离开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解放赵明,使其获得更多发挥空间,毕竟现任董事长吴晖的任务,更多在于推动公司上市进程。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即便是掌门荣耀十年的赵明,最终也与同是老华为人的万飚一道,不得不为上市做出了潜在的牺牲。
对于赵明的离职,外界的猜测层出不穷,比如IPO进程过慢,或是荣耀去年市场份额的快速下滑——虽然投资者向来青睐充满潜力的故事,但最终能打动他们的,依然是实实在在的业绩和增长。
而另一方面,赵明领导下的荣耀,虽在品牌重塑和高端化上投入巨大,但其估值并未如预期般大幅攀升。对急于收回成本的股东们而言,熬了这么多年,若没能在荣耀身上赚到钱,难免感到些许失望。
再者,作为既管新荣耀又掌旧荣耀高端产品的关键人物,赵明与董事会之间是否存在战略上的分歧或意见不合,也成为外界揣测的另一重原因。
但具体原因,外界仍不明晰。不过,赵明在内部公开信中提到,“明哥的股票还在公司,期待2025年荣耀更上一层楼。”这意味着,尽管可能存在分歧和冲突,但最后的告别依旧体面,不至于“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不过,一向酷爱跑步的赵明,最终因身体原因离职,背后或许有着难言的意味。
不论如何,当下的荣耀,已然告别了赵明时代。而“后赵明时代”荣耀该怎么走,以及能否顺利IPO,只能留给接任者李健来回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