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D市场萎缩不改长期成长逻辑 塞力医疗战略布局智慧医疗谋破局

1月18日,塞力医疗(603716.SH)披露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亿元到-2.5亿元,扣非净利润为-14,500万元人民币到-19,000万元人民币,同比亏损减少1,557万元人民币到亏损增加2,943万元人民币。

对于业绩亏损的原因,塞力医疗在公告中称,报告期内,为有效缓解垫资压力,积极顺应公司战略转型需求,公司在部分体外诊断业务合同到期后未作延续安排。叠加集采等行业政策影响,致使公司营业收入及利润较上年度出现一定幅度下降。

同时,塞力医疗表示,公司聚焦于体外诊断试剂的自主研发,加大了智能化医疗物联网应用、医疗大数据分析平台以及海外创新技术产业化的投入,转让控股子公司、不再并表致利润下降以及商誉减值影响,导致经营业绩出现阶段性亏损。

IVD遭遇周期不改长期成长逻辑

不仅是塞力医疗,2024年IVD企业普遍出现业绩缩水。截止到1月18日,根据上市企业2024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包括热景生物、之江生物在内的13家IVD上市企业全部亏损,累计亏损金额超过了23亿元人民币。

一方面,疫情后IVD相关产品需求逐渐回落、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国家持续推进医疗集采政策,使得IVD产品的终端入院价格大幅下降,更是压缩了IVD企业的利润空间。与此同时,不少IVD企业为了保持技术优势,投入大量研发费用开发新产品,短期带来较大的成本负担。对于多数IVD企业来说,目前正在经历至暗时期。

湘财证券研报分析,IVD产业链下游的ICL受新冠检测业务下降影响业绩承压,展望2025年,认为当前悲观预期已充分消化,随着往后高基数影响不在,全年有望迎业绩拐点。

政策方面,政府一直积极推动体外诊断行业的国产替代。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提高医药工业和医疗装备产业的韧性和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创新和技术升级。此外,随着医疗消费观念正由“治疗为主、预防为辅”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转变,诊疗人次稳步提升,医疗卫生投入将持续增长,IVD行业不改长期成长逻辑。

提升资产运营效率,战略聚焦智慧医疗

当下,在IVD市场缩水背景下,塞力医疗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积极调整战略重心,聚焦智慧医疗领域,布局SPD业务。通过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和创新驱动,深耕智慧医疗领域,塞力医疗致力于成为健康中国战略的积极践行者和重要推动者。

随着2024年医药监管成为反腐工作重点,SPD模式迎来新的变革机遇。2024年1-5月,SPD行业的竞争格局展现出新的发展态势:SPD项目数量激增,区域性项目招标频繁,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经历重要的重塑过程。根据亿欧大健康测算,2024年SPD整体市场规模达到642亿元,其中数字化及精细化运营部分预计为193亿元,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990亿元,复合增长率超20.64%。

根据塞力医疗“广阔市场+区域医疗”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探索基于区域化SPD项目的多业务模式叠加拓展。2024年公司及旗下子公司先后中标安康市中心医院医用耗材IVD集约化管理服务项目;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宜兴市徐舍医院、内蒙古妇幼保健院续签SPD项目以及凉山州第七人民医院试剂、耗材配送遴选项目。

2024年12月,塞力医疗与海康威视在武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将为双方带来显著的商业价值,通过共同打造高效的数字智能工厂、优化医用耗材管理、提升仓储物流效率,以及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用耗材供应链管理、智慧就医体验、智慧临床诊疗和智慧医院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智能的医疗服务。

此外,为契合公司整体战略规划,提升资产运营及使用效率,优化财务状况,公司于2024年9月转让公司持有的控股子公司武汉汇信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80%股权、2024年10月转让公司持有的控股子公司阿克苏咏林瑞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

伴随公司战略转型逐步进入深水区,塞力医疗还将加大对智慧医疗、医疗大数据以及海外前沿技术转化的投入,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链。未来,塞力医疗将携手更多合作伙伴,共同探索智慧医疗的新模式、新技术和新应用,开拓SPD领域蓝海,核心竞争力将不断提高。

加码细分赛道布局,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

医疗健康行业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发病率上升带来的持续增长需求。根据全国老龄工委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8亿,消费潜力将增长到106万亿,占GDP比例将达到33%。中国将成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

塞力医疗积极拥抱新风口、布局养老领域,通过数智化手段前瞻性布局养老大健康赛道。2023年,塞力医疗参与天津医保局“长护险信息平台”的构建,通过战略合作DRGs/DIP大数据平台系统、PBM(医药福利管理)模式与技术,推进长护险信息系统开发和HaD(居家诊疗)业务落地。

在2024年10月华为鸿蒙系统正式发布后,塞力医疗新注册《长护险用户端APP(鸿蒙端)V1.0》项目的软件著作权,其标志着塞力医疗开发的天津长护险平台作为首批鸿蒙原生应用,开始正式面向广大华为用户开放。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政策如集中采购、零差价、DRG等对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促使行业向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规范化发展。塞力医疗通过提供SPD和IVD服务,以及区域医学检验共建,适应了市场对高效、低成本医疗服务的需求,同时也符合国家政策的发展方向。

2024年,塞力医疗继续围绕智慧医疗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的战略发展规划方向,打造以“SPD精益化+IVD集约化+RMLC区域医学检验共建”为主的,并在IVD产研智造、精准检验、无废双碳、肠道微生态、分子诊断等多个细分赛道持续深耕布局。

机构人士分析,塞力医疗站在时代的新风口,不断挖掘新的市场潜能,创造新的业绩增长点,企业价值或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的亏损状态只是暂时的,相信度过了“黑暗”便迎来“黎明”。

突破“卡脖子”难题,引领国产化创新

早在2020年起,公司通过战略投资、专利技术授权等方式,积极布局全球创新技术。2023年,公司创新加速中心(TIAC)正式投产启用,正积极推动尖端医疗器械的自主创新与产业升级,寻求替代设备和技术来源。

2023年11月,TriVerity™系统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突破性设备认定”。2024年9月,塞力医疗战略投资的境外企业已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交TriVerity™急性感染和脓毒症检测的监管文件。随着监管审批进程的推进,境外企业着手在此项目上的推广及市场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陆续会迎来其产品的上市。而TIAC的一项重点任务就是将该先进的检测技术在本地化技术转化、早期多中心临床研究和注册申报,从而为我国的脓毒症和急性感染患者及临床医生提供全球最前沿的分子诊断解决方案,以更好地应对重大临床和公共卫生疾病带来的挑战。

此外,塞力医疗与美国LevitasBio®公司在上海成立合资公司——力微拓(上海)生命科学有限公司。目前,LeviCell®已获得上海免疫所、复旦大学、中科大、贝瑞基因等全国顶尖科研院所、生物科技公司的高度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LeviCell™系统是一种高效、温和的细胞分离和富集平台,能够在20分钟内通过仅3个步骤完成细胞的分离和富集。其核心技术基于磁悬浮技术,无需使用抗体或染料,避免了对细胞的损伤,同时保留了细胞的原始表型。

2024年,LeviCell® 系统的国产化进入医疗器械注册证申报筹备期,以及核心耗材——微流控芯片的国产化研发,目前测试结果符合实验预期。

由此可见,塞力医疗在突破“卡脖子”难题和引领国产化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塞力医疗表示,在销售额和利润面临下行压力和挑战的同时,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地践行“为健康中国而创新”的战略愿景目标,在医疗信息数字化转型升级、信创安全、关键卡脖子生物技术领域,保持创新研发的投入。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塞力医疗

  • AI医疗概念震荡走强,思创医惠触及20CM涨停
  • 塞力医疗:携手华为、脑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布局AI大模型精神医学数字疗法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IVD市场萎缩不改长期成长逻辑 塞力医疗战略布局智慧医疗谋破局

1月18日,塞力医疗(603716.SH)披露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亿元到-2.5亿元,扣非净利润为-14,500万元人民币到-19,000万元人民币,同比亏损减少1,557万元人民币到亏损增加2,943万元人民币。

对于业绩亏损的原因,塞力医疗在公告中称,报告期内,为有效缓解垫资压力,积极顺应公司战略转型需求,公司在部分体外诊断业务合同到期后未作延续安排。叠加集采等行业政策影响,致使公司营业收入及利润较上年度出现一定幅度下降。

同时,塞力医疗表示,公司聚焦于体外诊断试剂的自主研发,加大了智能化医疗物联网应用、医疗大数据分析平台以及海外创新技术产业化的投入,转让控股子公司、不再并表致利润下降以及商誉减值影响,导致经营业绩出现阶段性亏损。

IVD遭遇周期不改长期成长逻辑

不仅是塞力医疗,2024年IVD企业普遍出现业绩缩水。截止到1月18日,根据上市企业2024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包括热景生物、之江生物在内的13家IVD上市企业全部亏损,累计亏损金额超过了23亿元人民币。

一方面,疫情后IVD相关产品需求逐渐回落、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国家持续推进医疗集采政策,使得IVD产品的终端入院价格大幅下降,更是压缩了IVD企业的利润空间。与此同时,不少IVD企业为了保持技术优势,投入大量研发费用开发新产品,短期带来较大的成本负担。对于多数IVD企业来说,目前正在经历至暗时期。

湘财证券研报分析,IVD产业链下游的ICL受新冠检测业务下降影响业绩承压,展望2025年,认为当前悲观预期已充分消化,随着往后高基数影响不在,全年有望迎业绩拐点。

政策方面,政府一直积极推动体外诊断行业的国产替代。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提高医药工业和医疗装备产业的韧性和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创新和技术升级。此外,随着医疗消费观念正由“治疗为主、预防为辅”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转变,诊疗人次稳步提升,医疗卫生投入将持续增长,IVD行业不改长期成长逻辑。

提升资产运营效率,战略聚焦智慧医疗

当下,在IVD市场缩水背景下,塞力医疗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积极调整战略重心,聚焦智慧医疗领域,布局SPD业务。通过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和创新驱动,深耕智慧医疗领域,塞力医疗致力于成为健康中国战略的积极践行者和重要推动者。

随着2024年医药监管成为反腐工作重点,SPD模式迎来新的变革机遇。2024年1-5月,SPD行业的竞争格局展现出新的发展态势:SPD项目数量激增,区域性项目招标频繁,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经历重要的重塑过程。根据亿欧大健康测算,2024年SPD整体市场规模达到642亿元,其中数字化及精细化运营部分预计为193亿元,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990亿元,复合增长率超20.64%。

根据塞力医疗“广阔市场+区域医疗”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探索基于区域化SPD项目的多业务模式叠加拓展。2024年公司及旗下子公司先后中标安康市中心医院医用耗材IVD集约化管理服务项目;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宜兴市徐舍医院、内蒙古妇幼保健院续签SPD项目以及凉山州第七人民医院试剂、耗材配送遴选项目。

2024年12月,塞力医疗与海康威视在武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将为双方带来显著的商业价值,通过共同打造高效的数字智能工厂、优化医用耗材管理、提升仓储物流效率,以及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用耗材供应链管理、智慧就医体验、智慧临床诊疗和智慧医院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智能的医疗服务。

此外,为契合公司整体战略规划,提升资产运营及使用效率,优化财务状况,公司于2024年9月转让公司持有的控股子公司武汉汇信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80%股权、2024年10月转让公司持有的控股子公司阿克苏咏林瑞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

伴随公司战略转型逐步进入深水区,塞力医疗还将加大对智慧医疗、医疗大数据以及海外前沿技术转化的投入,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链。未来,塞力医疗将携手更多合作伙伴,共同探索智慧医疗的新模式、新技术和新应用,开拓SPD领域蓝海,核心竞争力将不断提高。

加码细分赛道布局,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

医疗健康行业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发病率上升带来的持续增长需求。根据全国老龄工委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8亿,消费潜力将增长到106万亿,占GDP比例将达到33%。中国将成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

塞力医疗积极拥抱新风口、布局养老领域,通过数智化手段前瞻性布局养老大健康赛道。2023年,塞力医疗参与天津医保局“长护险信息平台”的构建,通过战略合作DRGs/DIP大数据平台系统、PBM(医药福利管理)模式与技术,推进长护险信息系统开发和HaD(居家诊疗)业务落地。

在2024年10月华为鸿蒙系统正式发布后,塞力医疗新注册《长护险用户端APP(鸿蒙端)V1.0》项目的软件著作权,其标志着塞力医疗开发的天津长护险平台作为首批鸿蒙原生应用,开始正式面向广大华为用户开放。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政策如集中采购、零差价、DRG等对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促使行业向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规范化发展。塞力医疗通过提供SPD和IVD服务,以及区域医学检验共建,适应了市场对高效、低成本医疗服务的需求,同时也符合国家政策的发展方向。

2024年,塞力医疗继续围绕智慧医疗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的战略发展规划方向,打造以“SPD精益化+IVD集约化+RMLC区域医学检验共建”为主的,并在IVD产研智造、精准检验、无废双碳、肠道微生态、分子诊断等多个细分赛道持续深耕布局。

机构人士分析,塞力医疗站在时代的新风口,不断挖掘新的市场潜能,创造新的业绩增长点,企业价值或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的亏损状态只是暂时的,相信度过了“黑暗”便迎来“黎明”。

突破“卡脖子”难题,引领国产化创新

早在2020年起,公司通过战略投资、专利技术授权等方式,积极布局全球创新技术。2023年,公司创新加速中心(TIAC)正式投产启用,正积极推动尖端医疗器械的自主创新与产业升级,寻求替代设备和技术来源。

2023年11月,TriVerity™系统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突破性设备认定”。2024年9月,塞力医疗战略投资的境外企业已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交TriVerity™急性感染和脓毒症检测的监管文件。随着监管审批进程的推进,境外企业着手在此项目上的推广及市场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陆续会迎来其产品的上市。而TIAC的一项重点任务就是将该先进的检测技术在本地化技术转化、早期多中心临床研究和注册申报,从而为我国的脓毒症和急性感染患者及临床医生提供全球最前沿的分子诊断解决方案,以更好地应对重大临床和公共卫生疾病带来的挑战。

此外,塞力医疗与美国LevitasBio®公司在上海成立合资公司——力微拓(上海)生命科学有限公司。目前,LeviCell®已获得上海免疫所、复旦大学、中科大、贝瑞基因等全国顶尖科研院所、生物科技公司的高度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LeviCell™系统是一种高效、温和的细胞分离和富集平台,能够在20分钟内通过仅3个步骤完成细胞的分离和富集。其核心技术基于磁悬浮技术,无需使用抗体或染料,避免了对细胞的损伤,同时保留了细胞的原始表型。

2024年,LeviCell® 系统的国产化进入医疗器械注册证申报筹备期,以及核心耗材——微流控芯片的国产化研发,目前测试结果符合实验预期。

由此可见,塞力医疗在突破“卡脖子”难题和引领国产化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塞力医疗表示,在销售额和利润面临下行压力和挑战的同时,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地践行“为健康中国而创新”的战略愿景目标,在医疗信息数字化转型升级、信创安全、关键卡脖子生物技术领域,保持创新研发的投入。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