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山东两会观察 | 奋进枣庄,“突围超车”进行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山东两会观察 | 奋进枣庄,“突围超车”进行时

枣庄将2025年确定为“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继续围绕“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的发展目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文 | 周涛

1月10日,历时4天的枣庄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顺利闭幕。

枣庄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2025年的经济发展目标——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这一目标可谓是精准把握“稳”与“进”的平衡。于枣庄而言,唯有稳扎稳打、干字当头,方可交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分答卷。

图片来源:摄图网

紧抓工业“牛鼻子”,破局转型困境

回顾2024年,是枣庄“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聚焦“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的目标,这一年的枣庄,现代产业提档升级,工业母机、智能制造、器械装备、能源电子、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5个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级产业集群,“6+3”现代产业持续扩规提质。

细看枣庄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工兴产、转型突围”依旧是枣庄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报告中,枣庄将2025年定位为“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加快推进“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的关键一年……

但是,“强工兴产、转型突围”为何会被枣庄政府工作报告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及呢?

枣庄市委书记张宏伟曾明确指出:“枣庄作为资源工矿型城市,工业是求变图强的坚实底气,转型是重塑辉煌的必由之路。”

回顾枣庄发展历程,有辉煌亦有寂寞。枣庄坐落于位居京沪廊道中点,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是沟通华北和华东、沿海与中原的黄金要道。

曾经的枣庄,因煤而兴。这里拥有深厚的传统工业底蕴,与煤炭相关的主导产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0%以上。但随着煤炭资源逐渐枯竭,传统能源产业面临挑战,单纯依靠传统工业枣庄将难以为继。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而言,实现转型的关键在于找对方向、突出特色。转型突围的征程中,枣庄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精准把握国家发展政策,敏锐洞察市场需求,将发展锂电产业作为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抓手。

透视枣庄产业发展,枣庄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战略定位,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六大先进制造业。通过实施工业倍增计划,枣庄市成功培育了一批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锂电产业发展是枣庄“转型突围”的生动写照。枣庄持续推动绿色能源代替“黑色”能源,大力发展锂电新能源。2024年,枣庄谋划实施亿元以上锂电项目超过一百个、总投资超过一千七百亿元,锂电新能源企业发展到了278家,成功举办2024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大会,“百年煤城”正在向“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华丽转型。

枣庄其实并不是锂电产业领域的“后起之秀”,早在2003年,枣庄便超前布局锂电产业。近年来,枣庄不断加码,以真金白银扶持锂电产业、真情实意招引龙头企业。2023年,枣庄出台了全国首部锂电产业专项法规——《枣庄市锂电产业发展促进条例》,为当地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此外,枣庄还成立了全国第一家锂电产业工会、创建多个锂电新能源领域创新平台……种种举措,只为帮助枣庄锂电企业无忧发展。

不仅如此,枣庄还构建了以枣庄高新区为核心基地,滕州、薛城、台儿庄为配套产业区,市中、峄城、山亭为协调发展区的“1+3+3”锂电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左右邻就是产业链、产业园就是生态圈”的发展模式,避免各区县恶性竞争。

枣庄的努力也在被更多人看到。就在2023年展览会开幕式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与枣庄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全国首部、全国唯一的《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培育命名合作协议》。

作为曾经的“中国煤城”,枣庄正依靠吉利、欣旺达、丰元锂能等龙头企业以商招商,精准招引上下游配套项目,已形成了从锂矿开采加工到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四大关键材料及电池制造、检验检测、终端应用及拆解回收的产业链条,年产能实现正极材料16万吨、负极材料6万吨、电解液26万吨、隔膜21亿平米、电芯32GWh、拆解0.9万吨。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新能源竞争逐渐白热化,产业链更上游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愈发重要,枣庄的优势正在凸显。

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城市经济的提质增量有重要推动作用。以锂电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枣庄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24年,枣庄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稳步增长,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2%;1——11月枣庄12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山东省平均增速,其中7项指标增速居山东省前5位。

如今的枣庄,以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由“量的积累”向“质的跃升”为发展主线,坚持将“工业倍增计划”作为“头号工程”部署实施,着力壮大以“两高四新”为主体的“6+3”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经济加速向“新”挺进。

图片来源:摄图网

2025,关键之年如何集中攻坚

过去,枣庄与煤炭相关的主导产业占经济总量的80%以上,而今,非煤产业增加值在枣庄规上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已达80%以上。但是重点产业链条偏短,新兴产业拉动偏弱,引领性项目偏少等问题仍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所面临的问题,如何实现弯道超车?枣庄2025政府工作报告的计划或许告诉我们答案。

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枣庄加快推进“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的关键一年。展望新的一年,枣庄将2025年确定为“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继续围绕“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的发展目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工业是枣庄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2025年,枣庄继续把工业倍增作为“头号工程”,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实体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动能的持续加力,枣庄将紧盯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2025年枣庄市将支持链主企业加快突破产业链中的断点、堵点和卡点问题,深耕行业细分领域,延链补链。其中,鲁化一体化、联泓一体化、潍焦丁辛醇等重大项目的推进对枣庄意义非凡。

在新能源领域,枣庄将继续打造“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推动科达利二期、丰元锂能一体化等项目的投产达效。这些项目不仅丰富了枣庄市的新能源产业链条,还拓展了锂电、钠电、氢能、光伏、储能等多种业态场景。此外,枣庄市还将抓住低空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建设低空经济动力谷,全力招引无人机龙头企业,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强工兴产离不开大项目的带动,大项目的落地离不开招商引资。如今招商引资已经不单是营商环境的比拼,基金招商、平台招商、资源招商、“飞地”招商、以商招商等已成为各地吸引企业的有效手段。2025年,枣庄计划全年招引落地10亿元及以上项目不少于50个、50亿元及以上项目不少于15个。为此,枣庄将深度对接京津冀、珠三角等地区优势资源,一方面充分发挥商协会和产业基金作用,开展专业招商,另一方面引导链主及骨干企业招引上下游关联项目,进一步释放以商招商的“乘数效应”。

为提升企业竞争力,枣庄将深入实施工业企业“8010”三年对标登高行动,强化对骨干龙头企业的帮包服务,推动新建项目“投产入规”和规下企业“纳统升规”。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枣庄将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2025年,中科院青岛能源所转化中心将落地枣庄,将为枣庄的企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创新资源。此外,枣庄市还将建设山东科技大市场枣庄分市场,为企业提供技术交易、中试熟化、成果转化等“一站式”服务。

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枣庄深入实施“榴枣归乡”工程,致力于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2025年枣庄将引进专业技术人才5000人、技能人才8000人。

栉风沐雨转型路,奋楫扬帆再出发!枣庄,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辉煌未来的城市,将继续以“强工兴产、转型突围”为目标,以“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为契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鲁南明珠”的光芒闪耀中华大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山东两会观察 | 奋进枣庄,“突围超车”进行时

枣庄将2025年确定为“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继续围绕“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的发展目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文 | 周涛

1月10日,历时4天的枣庄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顺利闭幕。

枣庄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2025年的经济发展目标——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这一目标可谓是精准把握“稳”与“进”的平衡。于枣庄而言,唯有稳扎稳打、干字当头,方可交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分答卷。

图片来源:摄图网

紧抓工业“牛鼻子”,破局转型困境

回顾2024年,是枣庄“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聚焦“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的目标,这一年的枣庄,现代产业提档升级,工业母机、智能制造、器械装备、能源电子、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5个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级产业集群,“6+3”现代产业持续扩规提质。

细看枣庄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工兴产、转型突围”依旧是枣庄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报告中,枣庄将2025年定位为“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加快推进“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的关键一年……

但是,“强工兴产、转型突围”为何会被枣庄政府工作报告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及呢?

枣庄市委书记张宏伟曾明确指出:“枣庄作为资源工矿型城市,工业是求变图强的坚实底气,转型是重塑辉煌的必由之路。”

回顾枣庄发展历程,有辉煌亦有寂寞。枣庄坐落于位居京沪廊道中点,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是沟通华北和华东、沿海与中原的黄金要道。

曾经的枣庄,因煤而兴。这里拥有深厚的传统工业底蕴,与煤炭相关的主导产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0%以上。但随着煤炭资源逐渐枯竭,传统能源产业面临挑战,单纯依靠传统工业枣庄将难以为继。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而言,实现转型的关键在于找对方向、突出特色。转型突围的征程中,枣庄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精准把握国家发展政策,敏锐洞察市场需求,将发展锂电产业作为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抓手。

透视枣庄产业发展,枣庄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战略定位,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六大先进制造业。通过实施工业倍增计划,枣庄市成功培育了一批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锂电产业发展是枣庄“转型突围”的生动写照。枣庄持续推动绿色能源代替“黑色”能源,大力发展锂电新能源。2024年,枣庄谋划实施亿元以上锂电项目超过一百个、总投资超过一千七百亿元,锂电新能源企业发展到了278家,成功举办2024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大会,“百年煤城”正在向“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华丽转型。

枣庄其实并不是锂电产业领域的“后起之秀”,早在2003年,枣庄便超前布局锂电产业。近年来,枣庄不断加码,以真金白银扶持锂电产业、真情实意招引龙头企业。2023年,枣庄出台了全国首部锂电产业专项法规——《枣庄市锂电产业发展促进条例》,为当地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此外,枣庄还成立了全国第一家锂电产业工会、创建多个锂电新能源领域创新平台……种种举措,只为帮助枣庄锂电企业无忧发展。

不仅如此,枣庄还构建了以枣庄高新区为核心基地,滕州、薛城、台儿庄为配套产业区,市中、峄城、山亭为协调发展区的“1+3+3”锂电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左右邻就是产业链、产业园就是生态圈”的发展模式,避免各区县恶性竞争。

枣庄的努力也在被更多人看到。就在2023年展览会开幕式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与枣庄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全国首部、全国唯一的《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培育命名合作协议》。

作为曾经的“中国煤城”,枣庄正依靠吉利、欣旺达、丰元锂能等龙头企业以商招商,精准招引上下游配套项目,已形成了从锂矿开采加工到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四大关键材料及电池制造、检验检测、终端应用及拆解回收的产业链条,年产能实现正极材料16万吨、负极材料6万吨、电解液26万吨、隔膜21亿平米、电芯32GWh、拆解0.9万吨。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新能源竞争逐渐白热化,产业链更上游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愈发重要,枣庄的优势正在凸显。

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城市经济的提质增量有重要推动作用。以锂电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枣庄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24年,枣庄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稳步增长,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2%;1——11月枣庄12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山东省平均增速,其中7项指标增速居山东省前5位。

如今的枣庄,以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由“量的积累”向“质的跃升”为发展主线,坚持将“工业倍增计划”作为“头号工程”部署实施,着力壮大以“两高四新”为主体的“6+3”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经济加速向“新”挺进。

图片来源:摄图网

2025,关键之年如何集中攻坚

过去,枣庄与煤炭相关的主导产业占经济总量的80%以上,而今,非煤产业增加值在枣庄规上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已达80%以上。但是重点产业链条偏短,新兴产业拉动偏弱,引领性项目偏少等问题仍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所面临的问题,如何实现弯道超车?枣庄2025政府工作报告的计划或许告诉我们答案。

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枣庄加快推进“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的关键一年。展望新的一年,枣庄将2025年确定为“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继续围绕“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的发展目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工业是枣庄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2025年,枣庄继续把工业倍增作为“头号工程”,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实体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动能的持续加力,枣庄将紧盯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2025年枣庄市将支持链主企业加快突破产业链中的断点、堵点和卡点问题,深耕行业细分领域,延链补链。其中,鲁化一体化、联泓一体化、潍焦丁辛醇等重大项目的推进对枣庄意义非凡。

在新能源领域,枣庄将继续打造“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推动科达利二期、丰元锂能一体化等项目的投产达效。这些项目不仅丰富了枣庄市的新能源产业链条,还拓展了锂电、钠电、氢能、光伏、储能等多种业态场景。此外,枣庄市还将抓住低空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建设低空经济动力谷,全力招引无人机龙头企业,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强工兴产离不开大项目的带动,大项目的落地离不开招商引资。如今招商引资已经不单是营商环境的比拼,基金招商、平台招商、资源招商、“飞地”招商、以商招商等已成为各地吸引企业的有效手段。2025年,枣庄计划全年招引落地10亿元及以上项目不少于50个、50亿元及以上项目不少于15个。为此,枣庄将深度对接京津冀、珠三角等地区优势资源,一方面充分发挥商协会和产业基金作用,开展专业招商,另一方面引导链主及骨干企业招引上下游关联项目,进一步释放以商招商的“乘数效应”。

为提升企业竞争力,枣庄将深入实施工业企业“8010”三年对标登高行动,强化对骨干龙头企业的帮包服务,推动新建项目“投产入规”和规下企业“纳统升规”。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枣庄将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2025年,中科院青岛能源所转化中心将落地枣庄,将为枣庄的企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创新资源。此外,枣庄市还将建设山东科技大市场枣庄分市场,为企业提供技术交易、中试熟化、成果转化等“一站式”服务。

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枣庄深入实施“榴枣归乡”工程,致力于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2025年枣庄将引进专业技术人才5000人、技能人才8000人。

栉风沐雨转型路,奋楫扬帆再出发!枣庄,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辉煌未来的城市,将继续以“强工兴产、转型突围”为目标,以“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为契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鲁南明珠”的光芒闪耀中华大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