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源Sight 王言
在阿里接连出售银泰、大润发后,作为独苗的盒马“求生欲”满满,不断对外释放好消息。
最近,盒马首次扩展至镇级市场——苏州吴江镇首家盒马鲜生盛泽天虹购物中心开业。1月初,安徽宿州吾悦广场官宣了“皖北首家盒马”即将入驻的消息,据悉这家门店预计在5月开出。
前不久,盒马还披露其过去一年的开店情况,2024年,其以每5天一家新店的速度,开出72家门店,速度为过去5年最快。截至目前,盒马鲜生门店总数接近430家。
这其中,下沉市场成为盒马扩张的方向之一,比如在去年新开的72家门店中,三分之一位于二三线城市及县城。
多番战略调整、人事变动后,盒马似乎通过放下身段,找到了下沉这一业务聚焦点,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在新的领域,他们同样也要面对新的挑战。
业态调整,是主力军
过去几年,在战略上,盒马一直举棋不定。
自2019年起,盒马先后尝试了盒马鲜生、盒马X会员店、盒马里、盒马邻里、盒马小站以及盒马菜市、便利店以及盒马奥莱等10多种业态,选址涵盖了购物广场、近郊,以及社区和下沉市场等。
在很长一段时间,盒马一直没能找到一个相对成熟的模板进行扩张。此后,经过不断试错,盒马减少了在新业态尝试的频率,进行聚焦。在2024年3月侯毅卸任盒马CEO,原首席财务官严筱磊接任后,盒马开始收拢战线,主要聚焦在盒马鲜生和盒马NB(Neighbor Business)奥莱两个业态。
这其中,盒马NB奥莱为盒马当前下沉的主力军。盒马NB相比盒马鲜生面积较小,靠近社区,业务模式为硬折扣化,涵盖各种综合日用百货;盒马奥莱则是主打品质折扣,承接盒马鲜生的尾货和下架商品,以降低盒马产品损耗,提升效率。
盒马NB奥莱线下门店
此外,在一部分业态的加盟新政的刺激下,盒马的拓店和下沉也在加速。
2024年6月,盒马宣布“盒马NB自提点”尝试放开加盟。据了解,该业态有三种加盟方式:自行租赁30平米左右的店铺用于开设NB自提店;异业合作,即加盟商可在正在经营的商铺中加入盒马NB项目;第三种则是与此前社区团购类似的“团点合作”,主要面向资金和时间有限,但又想做兼职的人员。
可以看出,相比大店形态,盒马NB自提点加盟门槛并不高,且具有可以在社区和下沉市场持续扩张的优势。
根据加盟信息,开设这样一家店,加盟者只需要付出6万元的资金成本。在此情况下,盒马就可以将开店成本和风险交由加盟商共同承担,以较低的成本迅速扩张。
近年来,横向上,盒马NB奥莱以上海为大本营,陆续进入相对低线的市场。盒马披露数据显示,起2024年新进入的城市里,就包括常熟、桐乡、义乌、诸暨、德清、张家港这样的县级城市。
纵向看,盒马NB奥莱以“社区+自提店”模式,逐步覆盖多个社区。在功能上,NB奥莱店承担仓店一体功能,自提店和社区点位类似前置仓,相互配合,提升区域覆盖密度。
据媒体报道,开业6个月以上的盒马NB奥莱单店日均销售接近15万元,与侯毅此前设下的“两个15指标”(毛利率15%,单店日销15万)相契合。如果能走出上海布局全国,这一模式会逐步跑通。
很明显,NB奥莱业态被盒马寄予厚望。
大举扩张下沉的同时,盒马也发出盈利信号。在2024年最后一天,盒马CEO严筱磊发布内部信,称过去一年,盒马在连续9个月整体盈利的基础上实现了双位数增长,顾客数增长超过50%。
全在下沉,盯上有钱人
目前,盒马并未公布此后的开店计划,但整体看,其正在按照“华东做深、全国做宽”的策略布局。
这背后的逻辑是,一方面,在大本营深耕后,盒马有着一定的供应链优势和客户基础;另一方面,华东区域除了沪、杭等大型城市之外,也有着大片适合下沉的热土。
过去,头部零售品牌的目光往往都聚集在一二线城市,四五线城市一般是地方区域性龙头的地盘,中间的市场,相对就成为了一片尚未被开发的处女地。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属的赛迪顾问发布《2024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榜单,江苏、浙江、山东是中国县域经济的最大集聚区,还有北上广和福建等经济发达区域均涌现出许多富强的县镇。
其中,位于华东的长三角地区的三省(江苏、浙江、安徽)共有43个城市入围中国百强县,占比超4成,共同组成了强大的县域经济带。这些“超级县城”中,一部分人的生活水平,甚至可以比肩一线城市。比如在在所有县级市中,昆山是第一个GDP突破5000亿的城市,人均GDP甚至超越了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
另一方面,长期盘踞在县域市场的传统商超业态正在发生巨大的调整,其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但同时,品质消费却成了缺口,这也给了其他对手机会。
据媒体报道,安徽宿州吾悦广场盒马所在的点位,此前是一家永辉超市。在永辉超市去年撤出后,物业引入盒马。此外,盒马在上海松江、珠海、江苏张家港的新开的门店的物业,此前都是永辉在租用。
盒马之外,山姆也早早盯上同样的市场,其此前签约的门店就包括东莞寮步、嘉兴经开、绍兴越城、济南历下、温州鹿城和晋江池店等地。
可以看到,在这些相对下沉市场,尚有消费需求未被满足,相比一线城市,居民时间更充足,可支配收入占比较高。这都为山姆、盒马们业态的下沉创造了条件。
还是要靠供应链
对于任何实体零售业态,不论是横向扩张,还是纵向延伸,供应链的问题避无可避。
前不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侯毅多次表达了对山姆、Costco“高质底价”业态的钦佩。他认为,头部零售品牌业态能够不断复制,核心就在于用极致的供应链效率换取极致性价比,实现“扩大规模-低进货价-低售价”,这其中,规模是撬动供应链的关键。
在侯毅看来,世界级的零售企业都是在高度竞争后活下来的,模式基本相似,“全世界资源大家共通、共享,采购资源共享,包括营运能力的共享,大家同样走到这么高水平的一个企业”。
从去年末到今年初,不论是官方披露信息还是媒体报道,“下沉”对于山姆、盒马来说,一直都是很重要的字眼。
但事实上,无论盒马还是山姆,其目前的下沉模式,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伪下沉”,毕竟其所谓的“县级店”“镇级店”,其所在城市的经济规模、人均收入几乎可以匹敌很多地级市。
而随着市场越来越拥挤,如在未来何打破这一现状,在真正的下沉市场找到增量,这其中,供应链等因素就成了关键。
对此,盒马的策略是,缩减SKU,尽量以损耗较小的生活用品为主,打造核心单品,降低供应链的负担;奥莱店等业态接手盒马下架或临期商品,提升流转效率,降低损耗;开放加盟,降低开店成本。
此外,盒马也在尝试削减配送水平,降低履约成本,比如,盒马NB奥莱的物流以自提为主,客户下单后,第二天可以前往自提点拿货。
相比之下,山姆则借助更为成熟的全球化供应链和仓储能力,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提前占位。
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零售品牌不断向下试探,山姆、盒马们此前的积累可能要推倒重来。
一方面,门店数量增加,战线拉长后,物流、仓储投入成本变高,资产越来越越重,如何保持平衡,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也是接下来面临的挑战。
另一方面,在这块古老的零售土壤,早有一批夫妻店、零售店盘踞在此。同时,一大批新兴仓储店、折扣店以及生鲜超市也开始冒头。即便如落寞如永辉,其也在学习胖东来,尝试巨头调头。
如何与这些更为本地化的对手们同台竞技,是他们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