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戈振伟 张熹珑
2月8日,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24年经济数据公布完毕。
其中,以GDP增速来看,10个地级市的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3.5%),深圳都市圈的深圳、东莞、惠州包揽前三名,广州都市圈的广州、佛山拖了全省后腿,增速分别位列全省倒数第四和第三名,增速最低的是汕头市,仅为0.02%;从GDP总量看,深圳、广州、佛山、东莞4个万亿级经济大市,经济总量占全省达到六成,“第五城”惠州GDP突破6000亿元,大湾区城市中山GDP突破4000亿元,重新超越粤西城市茂名,位列全省第八。
深圳和广州GDP差距进一步拉大,东莞GDP增速全省第二
在广东4个万亿级经济大市中,深圳GDP遥遥领先,2024年达到3.68万亿,难能可贵的是,其GDP增速在去年取得全省第一的成绩,达到5.8%。这主要受益于工业和出口拉动。
过去几年,深圳市政府一再强调“工业立市”,稳住制造业基本盘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主基调。2024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增速是全省的两倍多,有望连续三年保持“全国工业第一城”地位。
主要行业大类中,处于支柱地位的电子信息行业表现依旧亮眼,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0%。
同时,深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也逐步进入收获期。深圳市工信局预计,2024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1.5万亿元,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至近45%。
比如,作为新能源汽车龙头比亚迪的总部所在地,深圳2024年以293.53万的新能源汽车产量跻身“中国汽车第一城”。新能源汽车成为推动深圳GDP增长的一支关键力量。
同时,作为外向型经济城市,深圳GDP受外贸表现的影响也很明显。
2024年,深圳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万亿元,进口、出口均创历史新高,时隔9年后重返内地“外贸第一城”,出口实现内地城市“32连冠”。外贸,无疑成为去年深圳经济的最大亮点之一。
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重镇,机电产品向来是深圳出口的“大头”。2024年,电子信息行业经过长达两年的下行周期后,主力产品贸易正在逐步复苏,深圳出口也因此获益。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机电产品出口2万亿元,增长12.1%,占同期深圳出口总值的71%。
同理,受益于电子信息行业的回暖,东莞的工业生产和外贸也取得了相对不错的增长,对其GDP拉动明显。2024年,东莞GDP增长打了个翻身仗,其GDP增速从2023年的倒数第一跃升到全省第二,达到4.6%。
具体来看,2024年,东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支柱产业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8%。从产品产量看,智能手表、路由器、充电桩、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智能手机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1.5%、46.8%、41.1%、35.8%、21.7%、10.9%。
另一方面,东莞的外贸进出口正持续回暖。
2024年,东莞外贸进出口总额13880.4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8897.0亿元,增长5.2%,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2.7个百分点;进口4983.4亿元,增长14.5%。12月份,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6%。
相对深圳和东莞而言,广州和佛山2024年的GDP增长则逊色很多,这也直接导致广东去年整体GDP增速不及全国平均水平,反映出广东当下经济“冰火两重天”的缩影。
2024年,广州GDP为3.1万亿元,增速仅2.1%,与深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至近6000亿,而佛山的GDP增速仅有1.3%。两个城市的增速分别是27座“万亿城市”中的倒数第二和倒数第一名。
对比深莞惠,广州、佛山的经济发展动能截然不同,以燃油车、泛家居等传统产业为主,在新旧动能转换之际,传统产业对经济的拉动逐渐乏力,而规模尚小的新兴产业尚未成为支柱,产业调整对这两个城市的冲击也更明显。
2024年,广州第二产业增加值仅增长0.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尚未回正,同比下降3.0%。支柱产业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8.2%。广州市统计局提到,广州正“面对新旧动能转换阵痛凸显、有效需求释放不足、市场预期趋向疲弱等多重挑战”。
根据广汽集团产销快报,2024年公司汽车产量同比下降24.21%至191.66万辆,汽车销量同比下降20.04%至200.31万辆,创下近五年来的新低。燃油车市场式微,也让广州丢失汽车产量冠军的宝座。2024年,深圳凭借293.53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量,问鼎“中国汽车第一城”。
佛山在去年同样面临工业负增长的困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9%,其中重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1%,这也导致第二产业仅增长0.2%。
“有家就在佛山造”,佛山31个制造业大类中,一半以上与房地产关联,包括家电、家具、陶瓷和建材等产业,泛家居产业集群和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均突破万亿元,对房地产的依赖程度偏高,且没有足够体量的新经济来对冲房地产下行影响。佛山市统计局表示,全市仍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爬坡过坎期。
同时,作为外贸型城市,出口是拉动佛山经济的重要引擎。但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佛山传统产业面临较大外需压力。根据广州海关数据,2024年,佛山出口额下降了20.5%,其中机电产品出口额下降9.4%、家具及其零部件下降21.1%、陶瓷产品下降29.4%、塑料制品下降43.4%。
加上终端消费市场不振,也影响了汽车、家电的需求。去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仅0.03%,占比较大的汽车、石油及制品类消费仍然低迷,同比分别下降15.3%和6.5%;而佛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0.9%。
惠州GDP首次突破6000亿,中山重新超越茂名排名全省第八
广东经济“第五城”惠州2024年GDP首次突破6000亿元至6136.39亿元,增速达到4.2%。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3188.68亿元,同比增长7.6%。惠州毗邻深圳,两个城市在产业上有诸多协同之处。惠州也是深圳都市圈的副中心。
2021年,惠州成为广东第五个“万亿工业大市”。2024年,惠州继续在“制造业当家”和“大项目加持”的基调下,规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在进一步增长。“2+1”产业中,电子行业增长13.6%,石化能源新材料行业增长17.9%。
据初步测算,2024年惠州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近九成。随着工业经济总量站上新台阶,工业“挑大梁”的作用日益增强。
2024年,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惠州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意见》,支持惠州提升制造业发展能级,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两大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不过,作为外向型经济城市,惠州的石化、电子信息两大支柱产业的国际关联度高,受到“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的干扰较为明显,这给惠州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2024年,中山GDP达4143.25亿元,增速3.7%,重新超越茂名(4072.04亿元)成为第八名,与第七名江门(4210.18亿元)的距离也进一步拉近。这是继2023年中山GDP超过湛江后,名次再一次提升。
中山在近年来大力推动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即工改。三年来,累计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超4.6万亩,新招引企业1028家,预计推动新增投资近1862亿元。
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9%,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升至44.8%。这也带动中山第二产业增加值2124.14亿元,同比增长6.0%。
中山在产的34个工业行业中,增长面为70.6%,其中,增长较快的包括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2.4%),橡胶和塑料制品业(11.3%)。
2024年年中开通的深中通道也给中山带来新的机会,比亚迪、彩迅电子等一批深圳链主企业先后落户中山实现了增资扩产。去年上半年,中山计划新动工深圳重点工业项目13个、计划投资总额54.8亿元。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在该市“新春第一会”提到,中山的机遇在于深中通道带来的乘法效应,庞大的传统制造业需要加快转型的同时,也要重点部署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光学光电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湛江、汕头GDP增速全省垫底
2024年,湛江地区生产总值3839.93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在全省倒数第二。
“三驾马车”中,湛江固定资产投资长期依赖房地产。房地产市场调整,也使当地投资乏力问题凸显。湛江市统计局此前称,近年来全市约七成的民间投资集中在房地产领域。2024年,湛江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7.6%,导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1.3%。这也进一步传导至规上工业,去年湛江家具制造业降幅高达35.5%。
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单一,导致湛江抵御风险能力较差。石化产业是湛江工业的主要组成。由于中科炼化、宝钢湛江钢铁在年内进行了停工大修,而总投资额约100亿欧元的巴斯夫一体化项目预计在今年年底才实际投产,明显影响工业产值表现。
2024年,湛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7%。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下滑4.8%,非金属矿制品业下滑4.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造业下滑4.4%。第二产业增加值1237.24亿元,同比下降1.0%,拖了GDP增长的后腿。
2024年,广东21个地级市中GDP增速最后一名是汕潮揭都市圈的汕头市,增速仅为0.02%,其经济发展几乎原地踏步。这主要由于汕头的工业增长乏力,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8%,说明汕头的产业结构急需进一步优化。
近几年,汕头产业的发展方向正从原来的“4+4”调整为现在的“321”,即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三个新兴产业,纺织服装、玩具创意两个特色传统产业,一个大健康产业。
2024年,汕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95.03亿元,同比下降23.5%。“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合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4.84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64.7%。
不过,宣称要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的汕头,正在加大产业投资力度。2024年,汕头“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投资增长24.2%。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均连续1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投资增长19.0%,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9.6%,分别高于全国6.9个、全省12.3个百分点。
汕潮揭都市圈中,揭阳2024年的经济发展与汕头形成鲜明对比。2024年,揭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工业经济发展良好,使得揭阳去年GDP取得了3.9%的增速,位列全省第六。
揭阳传统产业家底厚实,去年17家企业入选“省制造业500强”。当前,揭阳正推动形成绿色石化、海洋经济两大新兴支柱产业,服装制鞋、五金机电、食品加工、物流电商、大健康五大优势特色产业的“一化一海五优特”产业新格局。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等有望为当地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助力。
整体来看,在粤东粤西粤北,清远、揭阳、云浮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在10%左右,3市经济增速均在各自所在区域实现领跑,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