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连开8年的营商环境大会,如何催生出上海最强企业服务“软实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连开8年的营商环境大会,如何催生出上海最强企业服务“软实力”

8个版本营商环境改革,是这座城市对“制度创新永无止境”的深刻认知,也是5万亿城市的最强“软实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杨舒鸿吉 刘素楠

界面新闻编辑 | 谢灵宁

2月5日,上海市召开了“新春第一会”,继续聚焦营商环境。这一自2018年起就固定下来的议程,一直持续向全社会传递信心。

这也是在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之下召开的会议。此前的2025年1月,上海公布202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926.71亿元,城市经济规模进入了5万亿元以上的新阶段。

营商环境是指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是政府治理、经济潜力、资源条件、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优劣的综合表现。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就表明,良好的营商环境会使投资率增长0.3%,GDP增长率增加0.36%。

上海为什么要坚持开营商环境新春第一会?

“第一,优化营商环境这件事情本身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第二,释放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信心。”上海市发改委二级巡视员、营商环境建设处处长卢爱国对界面新闻表示。

七年来上海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共计推出1101项任务举措,也历经了数个关键阶段。

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一网通办”的推出。它是上海首创的政务服务品牌,也是上海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更是上海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非常重要的体现。

截至2024年10月,“一网通办”个人实名用户累计超8456.3万,法人用户累计达394.2万;“一网通办”平台接入事项累计达3737项,累计办件超过5.78亿;2024年日均办事41.96万件,全程网办率83.16%。

这项政务服务的好评率达到了惊人的99.95%。个人和法人所需办理的高频事项,都可以通过网上平台便捷办理,涉企事项包括企业开办、场地获得、员工招聘、生产经营、税费缴纳、惠企政策、权益保护、清算注销等。

“一网通办”的出现,让政策“不好找、看不懂、不好用、用不上、用不畅”等痛点问题迎刃而解,在数字化基石之上,上海在8个版本的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中,推动政务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

第二个关键节点是对标世行营商环境标准。上海深知跻身全球城市前列,必须与国际最高标准全面接轨。在7.0版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中,多项对标世行标准的举措让改革取得了新成效。

例如,市场准入领域首创“企业信息跨部门自动变更”机制,企业只需提交一次变更申请,印章备案、税务登记、社保登记等事项即可联动更新,2024年下半年累计办理“一件事”变更22万件,效率提升70%。公用设施服务领域,上海率先建立电力可持续性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定期向企业公开供需形势、输配电数据,助力企业科学规划用电。国际贸易领域,全国首个省级支持AEO(经认证经营者)企业高质量发展文件落地,推动上海关区AEO企业增至558家,进出口通关效率位居全国前列。

在8.0版方案中,上海进一步聚焦世行BR新评估体系,围绕市场准入、公用设施服务、纳税等10个指标领域推出10条首创性举措。

“从1.0到8.0版本,我们一直将世行对标改革作为第一项工作,将其视为重中之重。这不仅是简单的排名问题,更重要的是对标国际最高标准经贸规则,其背后体现的是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卢爱国说。

这一举措获得了明显成效。在以上海、北京为样本的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排名中,中国从2018年的第78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31位。截至2024年底,上海实有企业289.87万户,密度居全国第一。

“如果营商环境好,那么企业更愿意来上海发展,用脚来投票。企业密度说明企业多不多,我们还关注企业发展好不好。”卢爱国说。

实际上,正是因为营商环境,外资用“脚”为上海投下了信任票。

数据显示,上海在2024年实际使用外资175亿美元左右,占全国15%以上。2024年,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认定60家和30家,累计分别达到1016家和591家。在上海域内的7.5万多家外资企业,贡献了上海约1/4的GDP、约60%的外贸进出口总额。

就在8.0版本行动方案公布的同时,丰田汽车公司宣布,与上海市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将在金山区独资设立雷克萨斯(LEXUS)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研发·生产公司,计划于2027年投产;特斯拉宣布,将于2月11日上午在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举行投产仪式。

这是上海第二家独资汽车制造工厂,在全国范围内,属于“独一份”。

外资“加仓”的背后,是对上海营商环境的长期信心。从特斯拉超级工厂“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临港速度”,到生物医药企业“一单到底”的跨境研发数据流动试点,制度创新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今年更加强调企业感受度,首次将其写入了文件大标题。今后我们所有的任务事项从谋划调研到起草再到落实,都要贯穿这个理念,要真正解决企业的痛点难点,提高政策落地效果,提升企业的感受度。”卢爱国指出。8.0版本对政策评估、政策制订、政策解读和政策申兑均提出了要求,例如对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开展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普惠性政策听取意见原则上中小企业比例不低于50%;建立“处长(科长)讲政策”制度等。

据卢爱国介绍,8.0版本在调研前期,就以“开门办营商”的理念,一方面在网上公开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发函给商协会寻求反馈,另一方面与企业、街镇合作举办了多场线下座谈调研活动,征求意见和建议。

同时,此次发布的8.0版本,直接提出依法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包括规范牟利性职业举报、营造清朗的舆论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严格规范涉企案件办理、强化法治护企、清理拖欠企业账款等6条具体举措。

今年,上海还首次提出了“夯实营商基层基础”。

“除了关注大企业,我们也关注草根经济、中小微企业,要夯实基层营商环境,比如建设活力街区,就包括有序发展集市活动和夜间经济等业态。我们既要关注重大项目,也要让草根经济获得较好发展,保留城市烟火气。”卢爱国表示。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连开8年的营商环境大会,如何催生出上海最强企业服务“软实力”

8个版本营商环境改革,是这座城市对“制度创新永无止境”的深刻认知,也是5万亿城市的最强“软实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杨舒鸿吉 刘素楠

界面新闻编辑 | 谢灵宁

2月5日,上海市召开了“新春第一会”,继续聚焦营商环境。这一自2018年起就固定下来的议程,一直持续向全社会传递信心。

这也是在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之下召开的会议。此前的2025年1月,上海公布202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926.71亿元,城市经济规模进入了5万亿元以上的新阶段。

营商环境是指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是政府治理、经济潜力、资源条件、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优劣的综合表现。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就表明,良好的营商环境会使投资率增长0.3%,GDP增长率增加0.36%。

上海为什么要坚持开营商环境新春第一会?

“第一,优化营商环境这件事情本身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第二,释放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信心。”上海市发改委二级巡视员、营商环境建设处处长卢爱国对界面新闻表示。

七年来上海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共计推出1101项任务举措,也历经了数个关键阶段。

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一网通办”的推出。它是上海首创的政务服务品牌,也是上海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更是上海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非常重要的体现。

截至2024年10月,“一网通办”个人实名用户累计超8456.3万,法人用户累计达394.2万;“一网通办”平台接入事项累计达3737项,累计办件超过5.78亿;2024年日均办事41.96万件,全程网办率83.16%。

这项政务服务的好评率达到了惊人的99.95%。个人和法人所需办理的高频事项,都可以通过网上平台便捷办理,涉企事项包括企业开办、场地获得、员工招聘、生产经营、税费缴纳、惠企政策、权益保护、清算注销等。

“一网通办”的出现,让政策“不好找、看不懂、不好用、用不上、用不畅”等痛点问题迎刃而解,在数字化基石之上,上海在8个版本的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中,推动政务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

第二个关键节点是对标世行营商环境标准。上海深知跻身全球城市前列,必须与国际最高标准全面接轨。在7.0版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中,多项对标世行标准的举措让改革取得了新成效。

例如,市场准入领域首创“企业信息跨部门自动变更”机制,企业只需提交一次变更申请,印章备案、税务登记、社保登记等事项即可联动更新,2024年下半年累计办理“一件事”变更22万件,效率提升70%。公用设施服务领域,上海率先建立电力可持续性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定期向企业公开供需形势、输配电数据,助力企业科学规划用电。国际贸易领域,全国首个省级支持AEO(经认证经营者)企业高质量发展文件落地,推动上海关区AEO企业增至558家,进出口通关效率位居全国前列。

在8.0版方案中,上海进一步聚焦世行BR新评估体系,围绕市场准入、公用设施服务、纳税等10个指标领域推出10条首创性举措。

“从1.0到8.0版本,我们一直将世行对标改革作为第一项工作,将其视为重中之重。这不仅是简单的排名问题,更重要的是对标国际最高标准经贸规则,其背后体现的是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卢爱国说。

这一举措获得了明显成效。在以上海、北京为样本的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排名中,中国从2018年的第78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31位。截至2024年底,上海实有企业289.87万户,密度居全国第一。

“如果营商环境好,那么企业更愿意来上海发展,用脚来投票。企业密度说明企业多不多,我们还关注企业发展好不好。”卢爱国说。

实际上,正是因为营商环境,外资用“脚”为上海投下了信任票。

数据显示,上海在2024年实际使用外资175亿美元左右,占全国15%以上。2024年,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认定60家和30家,累计分别达到1016家和591家。在上海域内的7.5万多家外资企业,贡献了上海约1/4的GDP、约60%的外贸进出口总额。

就在8.0版本行动方案公布的同时,丰田汽车公司宣布,与上海市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将在金山区独资设立雷克萨斯(LEXUS)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研发·生产公司,计划于2027年投产;特斯拉宣布,将于2月11日上午在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举行投产仪式。

这是上海第二家独资汽车制造工厂,在全国范围内,属于“独一份”。

外资“加仓”的背后,是对上海营商环境的长期信心。从特斯拉超级工厂“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临港速度”,到生物医药企业“一单到底”的跨境研发数据流动试点,制度创新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今年更加强调企业感受度,首次将其写入了文件大标题。今后我们所有的任务事项从谋划调研到起草再到落实,都要贯穿这个理念,要真正解决企业的痛点难点,提高政策落地效果,提升企业的感受度。”卢爱国指出。8.0版本对政策评估、政策制订、政策解读和政策申兑均提出了要求,例如对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开展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普惠性政策听取意见原则上中小企业比例不低于50%;建立“处长(科长)讲政策”制度等。

据卢爱国介绍,8.0版本在调研前期,就以“开门办营商”的理念,一方面在网上公开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发函给商协会寻求反馈,另一方面与企业、街镇合作举办了多场线下座谈调研活动,征求意见和建议。

同时,此次发布的8.0版本,直接提出依法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包括规范牟利性职业举报、营造清朗的舆论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严格规范涉企案件办理、强化法治护企、清理拖欠企业账款等6条具体举措。

今年,上海还首次提出了“夯实营商基层基础”。

“除了关注大企业,我们也关注草根经济、中小微企业,要夯实基层营商环境,比如建设活力街区,就包括有序发展集市活动和夜间经济等业态。我们既要关注重大项目,也要让草根经济获得较好发展,保留城市烟火气。”卢爱国表示。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