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宋佳楠
当地时间2月4日,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创始人Brett Adcock宣布,Figure决定终止与OpenAI的合作。
两家公司的合作始于2024年2月,当时Figure完成了6.75亿美元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微软、英特尔、OpenAI Startup Fund等,同时宣布与OpenAI建立合作伙伴关系,OpenAI将为Figure的人形机器人构建专门的AI模型。
此后,Figure 01机器人借助OpenAI的技术实现了与人类对话,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在AI应用上的潜力。同年8月,Figure还宣布其后续人形机器人Figure 02会使用OpenAI的模型进行自然语言交流。
对于停止合作的原因,Brett Adcock表示,关键在于 “集成” 问题。OpenAI业务广泛,具身AI并非其核心关注点。而Figure认为,要在现实世界中大规模解决具身AI问题,必须垂直整合机器人AI,构建专用于驱动自身硬件的端到端AI模型,将AI外包不利于其技术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Figure称已在全自主研发的、完全端到端机器人AI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计划在未来30天内展示 “人形机器人上从未见过的东西”。此外,Adcock还发布了AI团队招聘启事,进一步表明其加强自主研发团队的决心。
Figure成立于2022年5月,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桑尼维尔。公司创始人Brett Adcock曾成功创办在线人才市场Vettery和电动垂直起降飞机公司Archer Aviation。
该公司团队成员多来自波士顿动力公司、特斯拉、谷歌DeepMind和Archer Aviation等,聚集了顶级的AI机器人专家。Figure旨在开发能够与人类进行交互并执行多种任务的自主通用人形机器人,通过先进的人工智能扩展人类的能力。
2025年被认为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行业整体呈快速发展态势。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和人力成本上升,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同时,人形机器人市场也吸引了众多科技公司入局,如特斯拉的Optimus、波士顿动力的Atlas等。这些竞争对手在技术、品牌、市场份额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给Figure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
此次Figure与OpenAI终止合作,在使其更“独立”发展之时,或会促使其他企业重新审视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合作策略和研发方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