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春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年的春节显得格外特别。在文化与创新高频交互、城市与人民共同推演下,我国各个城市正通过“讲出新故事”,加速消费周期更迭,加快消费活力释放。
大年初一单日电影票房和观影人次双双创纪录,在线餐饮平台年夜饭搜索量和预订量大幅增长,在线旅游平台除夕夜游景点预订热度同比增长超100%……乙巳春节,红火的中国年,正折射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成都凭借多元化的消费场景和创新的业态融合,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消费成绩单。
据文旅大数据综合测算,春节假期成都全市共接待游客199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2.1亿元,较去年同比分别增长5.2%、12.1%。
目的地:成都
数据显示,成都春节档票房超2.18亿元,位居全国第三;宽窄巷子单日游客量达98.97万人次,全市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225.2万人次、同比增长11%,实现门票收入1.3亿元;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日均客流超10万,成都博物馆7天迎客超13万人次,成都市美术馆6天接待游客超6万人次,约满、售罄成为今年春节成都文博系统的关键词;网络零售额222.7亿元,增长13.6%,其中网络服务消费183.8亿元,增长14.2%;环球中心、太古里等商圈通过电影主题布展、快闪活动,吸引游客“边逛边买”,拉动周边零售额增长超50%,文旅消费券、惠民活动带动消费破亿……这场“开门红”的背后,是城市经济、文化旅游与消费活力的深度共振。

作为春节出游的热门出行方式,机票和自驾租车是衡量目的地热度的重要指标。在去哪儿平台上的数据表现更为直观——从春节期间目的地机票量来看,成都在春节假期热门城市Top10榜单上拔得头筹,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昆明、西安、海口、杭州紧随其后。
携程数据同样显示,春节假期,国内游热门目的地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重庆、西安、南京、武汉。而从租车数据来看,今年春节期间国内55%游客选择租车自驾的方式出游;国内租车热门目的地TOP5依次为成都、海口、昆明、三亚、广州。
同时,外国游客来华的热情愈发高涨,而成都也成为不少外国游客来华旅游的第一站。成都边检站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入出境外国人超10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40.87%,出入境航班达4000余架次,同比增长29.07%。
纷至沓来的游客,印证着成都的吸引力与活力,坐拥众多文旅资源的成都出圈也并非偶然,重要的是其对各种文旅资源的调动能力、创新创意与经营理念。
春节咋个耍?成都喜迎消费“开门红”
成都全市,春节的喜庆氛围快速且全面地铺开。今年春节,成都以“活力成都年 万千气象新——到成都街头走一走”为主题,推出了熊猫基地2024级新生大熊猫联动贺岁送祝福、武侯祠成都大庙会、金沙太阳神鸟节等12大场景贺新春重点文旅活动和乐熊猫、玩冰雪、赏花灯等13类1000余场迎新年特色活动。


“武侯祠大庙会”呈现热闹蓉城记忆,“金沙太阳神鸟节”展现古蜀文化的深厚底蕴;乡村赏花游、冰雪温泉游等主题产品,让游客既可徜徉山水之间,也能品味人文之美。这些特色活动让市民和游客沉浸在“年味成都”的独特魅力中,让这个春节不再是“年年岁岁”与“新年快乐”的单调循环,充满新鲜感的新年活动和令人惊喜的春节氛围,留下独属于乙巳蛇年与成都的记忆。

数据显示,截至2月2日(大年初五),武侯祠成都大庙会日均接待观众量超10万人次,文创产品销售收入约181.5万元,同比增长52.2%。
春节期间,成都消费市场也全面迎来“开门红”。据成都市商务局数据统计,1月27日至2月3日,成都市第一轮汽车消费奖励活动直接拉动汽车消费1.7亿元;全市家电以旧换新补贴5.5万件,拉动消费1.3亿元:数码产品购新补贴15.1万件,拉动消费4.4亿元。
特色商圈更是点燃新春消费热力。交子商圈SKP销售额同比增长12%,春熙路商圈客流量增长5.8%,东郊记忆商圈营收增长10.9%。215条特色商业街区累计客流量突破4000万人次,同比增长5.4%,实现营收约120亿元,增长5.8%。据商务部监测系统数据,成都市春节期间21家重点餐饮企业实现餐饮收入1.4亿元,增长9.0%。
除此之外,成都交响乐团音乐厅、成都城市音乐厅、金沙国际音乐厅等场馆,也纷纷在春节前后推出音乐盛宴。1月2日,来自高加索山脉下的亚美尼亚国家交响乐团亮相成都,奏响新年之声;1月18日,在成都城市音乐厅青少年合唱团新年音乐会上,孩子们用歌声和热情,传递对未来的希望和梦想;1月25日晚,著名指挥家刘沙携手扬琴演奏家袁可、唢呐演奏家张倩渊等艺术家奏响蓉城。

从“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到“管弦声急满龙池,宫女藏钩夜宴时”,一城丝管,乐声悠扬。杜甫、陆游、花蕊夫人等文人墨客曾用诗词描绘出他们眼中成都的丝竹管弦之盛。
刚刚过去的2024年,成都市开展各类演出超2万场,同比增长67.1%,观众达1000万,同比增长52.53%,票房收入25.88亿元,同比增长39.48%。其中,音乐演出5810余场,音乐演出票房收入约16.93亿元,同比增长27.71%,带动消费约63.5亿元。
杜甫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在如今的成都依旧可寻。不管是在城市音乐厅,还是在烟火气十足的市井街头,成都正以悠扬的旋律、欢快的节拍迎接八方来客与新年到来。
魔童闹海:“成都娃儿”成春节档最亮的崽
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作为“成都造”代表作,截至目前票房突破50亿元,跻身中国影史前十,并有望冲击70亿大关。

“哪吒”的这份与众不同,背后是成都“原生”动画制作产业链——从导演“饺子”所在的该片第一出品方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可可豆动画”),到电影中的特效、配音等多个环节,都有成都本土制作公司参与。鲜明中国特色的成都元素、工业化水准的电影制作、日臻成熟的本土电影IP,赢得了观众和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影片首日票房达到4.86亿元,刷新了中国影史动画电影最高单日票房纪录,为观众带来精美绝伦的东方神话世界。
同时,成都各大影院借机推出丰富多彩的优惠活动和观影体验优化措施,吸引了大量观众走进影院,数据显示,部分影城单日观影人次激增至6000人,日票房增长近20倍。
无论是多样纷呈的活动规划,还是显著上扬的票房成绩,都充分展示了成都在迎合消费环境、契合市民需求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不仅点燃了市民的消费激情,更成功地将潜在的消费意愿转化为驱动城市活力的切实力量。

活力成都年,不仅是一场经济的盛宴,更是一次城市精神的升华。它以快速发展的经济与现代化的城市面貌为基石,以多元文化的交融与社会的开放包容为底色,以持续创新的动力与市民的积极进取为灵魂,描绘出一幅宜居宜业、充满魅力与活力的都市画卷。未来的成都,将继续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创新的精神引领发展,以包容的胸怀凝聚力量,让每一位市民都能在这座城市中感受到归属感与幸福感,共同绘就成都更加美好的万千气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