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AI)引领全球科技变革的浪潮下,上海广播电视台已确定以“SMG in AI”为主攻方向,用AI重构媒体技术底座,于2024年12月21日推出国内首档人工智能应用科学竞演节目《未来中国》AI季,以“生成式AI创新应用”为主题,全方位展现当代中国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成果,开启国内电视节目的类型先河。
破局:首档AI竞演节目开启科技综艺新纪元
《未来中国》AI季呼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人工智能+”行动纲领,聚焦于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能教育等领域,邀请到清华大学、交通大学、北京大学、中科大、复旦大学、哈工大、南京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大学生和海内外创业青年团队参与展演,大家汇聚在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上海市生成式人工智能先导区、全国人工智能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区徐汇滨江模速空间,呈现中国AI领域最前沿成果。
《未来中国》AI季目前已经播出六期,每期主题层层递进。从第一期的“具身智能”到第六期的“智能生活”,节目向我们展现了AI技术在不同领域内的创新应用与深远影响。如北京大学脉冲视觉团队“具身电眼”通过脉冲相机技术全面超越了人眼性能;北大团队的阿莱门健康大模型,在诊前、诊中、诊后都能给患者给出专业建议,准确率达到了95%以上,极大地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效率与质量;清华大学团队研发的MiniCPM-V,被业界一致认为是“全球最强端侧多模态模型”;同样来自清华大学团队的多智能体ChatDev,从老板到员工都是AI,只需七分钟就能打造一款游戏或软件应用;建立全球第二大原生高精度数字资产库万生华态科技有限公司为全球艺术领域的创作者提供技术支持,其数字资产曾被《黑神话悟空》游戏等所采用。
这些展演项目既呈现AI技术纵深化发展脉络,又以“硬核案例+场景化演绎”揭示“人工智能+”如何重构产业与生活,呼应中央“新质生产力”战略布局。
聚势:顶尖项目与跨界资源深度链接
《未来中国》AI季充分链接科创人才、创投基金界、科技教育界和社会大众,为上海人工智能的发展积聚势能。节目为参赛项目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吸引更多的科创人才的参与和关注,加强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为参赛者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帮助他们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节目邀请了专业扎实、背景多样的点评嘉宾,通过不同的视角探讨人工智能的未来图景,有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CEO)周鸿祎,北京大学智能学院教授陈宝权,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黄铁军,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郭毅可,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汪玉,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延峰,奠定了AlphaFold基础的分子之心创始人、国际计算生物学会会士许锦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执行院长张燕咏,著有《浪潮之巅》《数学之美》《文明之光》等多部畅销书硅谷风险投资人吴军等等,他们与人工智能前沿科技产生精彩碰撞,共同讲述“无人置身事外”的新AI时代。
突围:多维传播矩阵推动全民科技热
《未来中国》AI季继续拓展播出平台,进一步提升节目整体影响力,目前已在东方卫视、湖南卫视、安徽卫视、北京卫视、浙江卫视和深圳卫视六大平台播出,开启六台联播的全新格局。根据广电总局中国视听大数据(CVB)显示,前五期的综合收视高达0.469,不仅在省级卫视的科技节目赛道上处于绝对领先的位置,更在省级卫视一月份所有节目中脱颖而出,综合收视稳居卫视所有节目第一位。播出至今,整体观众规模近2000万户次,较上一季增长超10%。观众对节目的喜爱度也进一步提升,在东方卫视首播的观众平均忠实度超44%,相较于上一季显著提升。
播出六期后,多台联播累计收看超7700万,微博主话题阅读量超7亿,抖音主话题播放量累计超3.2亿,破万高赞视频不断,掀起全网多维度讨论热潮。共斩获全网热榜14个,首期播出登上微博综艺影响力榜TOP1。
视频《机器狗上街买榴莲还会算账》得到《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关注并推荐,超100家主流媒体官方账号、广电新媒体联盟成员、各省级及地方政务号、共青团及科技大号矩阵发布,相关视频互动量超15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央媒肯定节目立意,点赞节目探索AI的无限可能。
上海广播电视台将把《未来中国》AI季作为2024年台集团重大项目予以重点推进和推介,并将举全集团之力,办好这一档全国首个以AI创新为核心主题的全媒体创业大赛,进一步培育媒体新质生产力。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