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业绩创历史新高,欧莱雅中国市场却首次负增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业绩创历史新高,欧莱雅中国市场却首次负增长

由于北亚区增速放缓,尤其是中国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拖累了欧莱雅集团整体业绩表现。

文|青眼 青禾

2月7日凌晨,欧莱雅集团公布了2024年全年及第四季度业绩数据。据财报显示,2024年,该集团销售额为3294.29亿元,同比上涨5.6%;营业利润为658.21亿元,同比上涨6.7%。

据青眼梳理发现,这一销售额是欧莱雅集团在过去5年的最高纪录。然而,由于北亚区增速放缓,尤其是中国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拖累了欧莱雅集团整体业绩表现。

业绩创历史新高,皮肤科学美容部增速最快

青眼梳理欧莱雅集团过去五年的财务数据发现,2020年-2024年,该公司的销售额和营业利润整体呈稳步增长态势。2024年,欧莱雅集团业绩创下历史新高,销售额达3294.29亿元,营业利润为658.21亿元。

不过,从上述图表数据也可以看出,2023年、2024年这两年欧莱雅集团的业绩增幅有所减缓。特别是2024年,其销售额同比增长为5.1%,而营业利润同比增长为6.7%,这一增速为除2020年受疫情影响之外的最低水平。这表明,在前几年强劲的恢复增长之后,欧莱雅集团的增长步伐正在趋于稳定。

具体到四大业务部门,去年欧莱雅集团的四大事业部均实现了增长。

截自欧莱雅集团财报

其中,大众化妆品事业部销售额为159.8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210.89亿元),同比增长5.4%,成为集团最大的收入贡献者。在该部门当中,四个主要品牌均实现了稳健增长,巴黎欧莱雅表现尤为突出。此外,卡尼尔的维生素C日常防晒液、美宝莲纽约的Teddy Tint唇釉、巴黎欧莱雅的Panorama睫毛膏等产品也均有着亮眼的市场表现。

而高档化妆品部位居第二,销售额为155.9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181.26亿元),同比增长2.7%,但增速在各部门中最慢。该部门的增长主要得益于香水产品,如Prada的Paradoxe、Yves Saint Laurent的Libre表现尤为出色。此外,Yves Saint Laurent、YSL Loveshine、Touche Eclat,以及Aesop和Takami品牌也都表现亮眼。

另外,皮肤科学美容部实现销售额70.2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32.41亿元),位居第三并首次突破7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30亿元)大关,同时,其同比增长高达9.8%,成为增长最快的板块。据财报显示,该部门在全球各地区均实现了增长,其中新兴市场和欧洲的表现尤为抢眼。

在品牌表现上,理肤泉引领了该板块的增长。且凭借欧洲和北美市场的出色表现,以及Mela B3的成功,理肤泉已取代CeraVe成为全球第三大全渠道护肤品牌。同时,CeraVe的销售额突破2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1.31亿元),并仍保持强劲势头。薇姿在Dercos护发系列的推动下持续增长。同时,SkinCeuticals和Skinbetter Science则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此外,专业美发业务的增长主要得益于高端护发产品和全渠道战略的推动。其中,卡诗品牌保持两位数增长,成为该部门的最大品牌;巴黎欧莱雅沙龙专属和Redken也表现稳健。

北亚区增速放缓,中国市场十年来首现负增长

分地区来看,2024年,欧莱雅集团在全球五大区域市场中,除北亚市场外,其余四个市场均实现了增长。

其中,欧洲仍是欧莱雅集团的最大市场,去年全年销售额达到142.1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076.71亿元),同比增长8.2%。而SAPMENA-SSA(南亚太、中东、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市场虽然在五大市场中销售额位列第四,为38.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92.04亿元),但其增速达到12.3%,是增长最快的市场。这里面,澳大利亚-新西兰集群、泰国、沙特阿拉伯、越南和印度是该区域增长的主要贡献者。

值得关注的是,曾长期是欧莱雅集团第二大市场的北亚地区2024年实现销售额约103.0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80.61亿元),同比下降3.2%,在欧莱雅集团全球市场中排名第三。

对此,欧莱雅集团在财报中解释道,北亚地区增长放缓主要是受到中国大陆美容市场负增长,以及海南地区旅游零售销售压力增加的影响。但即便如此,欧莱雅集团在中国市场仍展现了韧性,销售额仅出现了个位数的小幅下滑,且高档化妆品、皮肤美容和专业产品部门的表现均优于整体市场。

事实上,早在去年6月,欧莱雅集团CEO叶鸿慕就罕见地下调了对全球美妆市场的增长预期,从先前的5%调整为4.5%-5%,并将此调整归因于中国市场的疲软。

青眼通过梳理欧莱雅中国近5年的增长情况发现,过去3年,欧莱雅中国的增速趋于平缓,而2024年则出现了5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凸显出市场挑战的加剧。这也是欧莱雅中国十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尽管增速放缓,但欧莱雅集团对中国市场依然充满信心,并在过去一年采取了多项重要举措。

比如,在去年4月召开的欧莱雅中国发展战略沟通会上,欧莱雅中国提出了“3S模型”,即在中国市场创造更快速度(Speed)、更大规模(Scale)和更强优势(Superiority)。

与此同时,欧莱雅苏州智能运营中心也正式投入运营,该中心将成为欧莱雅在中国处理D2C(直达消费者)和B2B(企业对企业)订单的重要服务枢纽,覆盖电商平台、线下零售、美发沙龙等多种客户类型,为包括巴黎欧莱雅、适乐肤、卡诗在内的10个品牌提供支持。

此外,欧莱雅集团还进行了品牌调整,包括关闭旗下平价彩妆品牌NYXPROMAKEUP的天猫海外旗舰店,以及美即线上旗舰店等。

这一系列举措,无不显示出欧莱雅集团对中国市场的深耕与革新决心,体现了其面对挑战时的魄力和信心。然而,中国市场的复杂性和本土品牌的强劲竞争力,意味着欧莱雅中国若要重回以往的增长态势,仍将面临不小的挑战。

持续优化品牌组合,任命多位董事会新成员

正如叶鸿慕在评估财报数据时特别指出的,“2024年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年,我们使欧莱雅更加适应未来趋势,并为接下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通过人工智能和技术提升了营销和研发能力,以及推进了信息技术的统一和优化组织架构,同时增强了工业和供应链的韧性。”

在2024年,欧莱雅集团继续保持了强劲的收购势头。例如,去年2月,欧莱雅收购了Miu Miu品牌的授权,负责后者高档化妆品的开发、拓展与分销,并计划于今年推出首批Miu Miu香水产品。

去年8月,欧莱雅集团收购了丝塔芙母公司高德美集团(Galderma Group)10%的股份,双方将整合高德美在皮肤科解决方案领域的深厚底蕴,与欧莱雅集团在皮肤生物学、诊断工具及评估技术方面的专长,共同聚焦互补性研发项目,直接推动皮肤科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同年12月,欧莱雅集团又收购韩国敏感肌护理第一品牌Dr.G蒂迩肌,并将后者纳入到大众化妆品部。同月,欧莱雅集团还投资了中国高端医疗美容连锁机构“颜术医美”。据悉,该连锁机构自2011年成立以来,已在多个城市开设了多家诊所,提供包括激光项目和注射项目在内的医疗美容服务。

在收购的同时,欧莱雅集团也在持续精简不合适的品牌。去年12月上旬,据Fashion Network等多家外媒报道称,欧莱雅集团已将高端水疗品牌Decléor和护肤品牌Saint-Gervais Mont Blanc(勃朗圣泉)出售给法国家族企业Cospal,具体交易金额未披露。

在优化品牌组合的同时,人事调整也是欧莱雅集团常用的战略之一。在最新财报中,欧莱雅集团对高层人事进行了调整,宣布了董事会成员的任命和续任,Isabelle Seillier和Aurélie Jean被任命为独立董事,任期四年。

据悉,Isabelle Seillier 拥有丰富的金融经验,曾在摩根大通担任法国和北非地区主席,以及伦敦的投资银行主席。自2024年5月以来,她还担任法国医学研究基金会(FRM)监事会副主席。她将为欧莱雅集团董事会引入她的金融专长、战略规划能力,以及对全球经济环境的深刻理解。

而Aurélie Jean 是In Silico Veritas的创始人,该公司专注于数据和算法咨询与开发。她同时担任INFRA的首席人工智能官,致力于精准、个性化医疗。她将为欧莱雅集团董事会带来在创新和新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她在北美市场的经验和对多元化的承诺。

毫无疑问,随着品牌的战略性收购与优化调整,以及高管团队的加强,欧莱雅集团正不断强化其竞争壁垒,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面向2025,叶鸿慕在财报中表示,欧莱雅集团对全球美容市场的前景仍然持乐观态度,并相信有能力继续超越它,实现又一年的销售和利润增长。

(注:除文内财务报告中的货币单位为欧元及特别说明外,其余均已按实时汇率换算为人民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欧莱雅

4.1k
  • 欧莱雅2024年销售额434亿欧元创业绩新高,但中国市场首次负增长
  • 欧莱雅集团会成为下一个LVMH吗?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业绩创历史新高,欧莱雅中国市场却首次负增长

由于北亚区增速放缓,尤其是中国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拖累了欧莱雅集团整体业绩表现。

文|青眼 青禾

2月7日凌晨,欧莱雅集团公布了2024年全年及第四季度业绩数据。据财报显示,2024年,该集团销售额为3294.29亿元,同比上涨5.6%;营业利润为658.21亿元,同比上涨6.7%。

据青眼梳理发现,这一销售额是欧莱雅集团在过去5年的最高纪录。然而,由于北亚区增速放缓,尤其是中国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拖累了欧莱雅集团整体业绩表现。

业绩创历史新高,皮肤科学美容部增速最快

青眼梳理欧莱雅集团过去五年的财务数据发现,2020年-2024年,该公司的销售额和营业利润整体呈稳步增长态势。2024年,欧莱雅集团业绩创下历史新高,销售额达3294.29亿元,营业利润为658.21亿元。

不过,从上述图表数据也可以看出,2023年、2024年这两年欧莱雅集团的业绩增幅有所减缓。特别是2024年,其销售额同比增长为5.1%,而营业利润同比增长为6.7%,这一增速为除2020年受疫情影响之外的最低水平。这表明,在前几年强劲的恢复增长之后,欧莱雅集团的增长步伐正在趋于稳定。

具体到四大业务部门,去年欧莱雅集团的四大事业部均实现了增长。

截自欧莱雅集团财报

其中,大众化妆品事业部销售额为159.8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210.89亿元),同比增长5.4%,成为集团最大的收入贡献者。在该部门当中,四个主要品牌均实现了稳健增长,巴黎欧莱雅表现尤为突出。此外,卡尼尔的维生素C日常防晒液、美宝莲纽约的Teddy Tint唇釉、巴黎欧莱雅的Panorama睫毛膏等产品也均有着亮眼的市场表现。

而高档化妆品部位居第二,销售额为155.9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181.26亿元),同比增长2.7%,但增速在各部门中最慢。该部门的增长主要得益于香水产品,如Prada的Paradoxe、Yves Saint Laurent的Libre表现尤为出色。此外,Yves Saint Laurent、YSL Loveshine、Touche Eclat,以及Aesop和Takami品牌也都表现亮眼。

另外,皮肤科学美容部实现销售额70.2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32.41亿元),位居第三并首次突破7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30亿元)大关,同时,其同比增长高达9.8%,成为增长最快的板块。据财报显示,该部门在全球各地区均实现了增长,其中新兴市场和欧洲的表现尤为抢眼。

在品牌表现上,理肤泉引领了该板块的增长。且凭借欧洲和北美市场的出色表现,以及Mela B3的成功,理肤泉已取代CeraVe成为全球第三大全渠道护肤品牌。同时,CeraVe的销售额突破2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1.31亿元),并仍保持强劲势头。薇姿在Dercos护发系列的推动下持续增长。同时,SkinCeuticals和Skinbetter Science则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此外,专业美发业务的增长主要得益于高端护发产品和全渠道战略的推动。其中,卡诗品牌保持两位数增长,成为该部门的最大品牌;巴黎欧莱雅沙龙专属和Redken也表现稳健。

北亚区增速放缓,中国市场十年来首现负增长

分地区来看,2024年,欧莱雅集团在全球五大区域市场中,除北亚市场外,其余四个市场均实现了增长。

其中,欧洲仍是欧莱雅集团的最大市场,去年全年销售额达到142.1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076.71亿元),同比增长8.2%。而SAPMENA-SSA(南亚太、中东、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市场虽然在五大市场中销售额位列第四,为38.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92.04亿元),但其增速达到12.3%,是增长最快的市场。这里面,澳大利亚-新西兰集群、泰国、沙特阿拉伯、越南和印度是该区域增长的主要贡献者。

值得关注的是,曾长期是欧莱雅集团第二大市场的北亚地区2024年实现销售额约103.0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80.61亿元),同比下降3.2%,在欧莱雅集团全球市场中排名第三。

对此,欧莱雅集团在财报中解释道,北亚地区增长放缓主要是受到中国大陆美容市场负增长,以及海南地区旅游零售销售压力增加的影响。但即便如此,欧莱雅集团在中国市场仍展现了韧性,销售额仅出现了个位数的小幅下滑,且高档化妆品、皮肤美容和专业产品部门的表现均优于整体市场。

事实上,早在去年6月,欧莱雅集团CEO叶鸿慕就罕见地下调了对全球美妆市场的增长预期,从先前的5%调整为4.5%-5%,并将此调整归因于中国市场的疲软。

青眼通过梳理欧莱雅中国近5年的增长情况发现,过去3年,欧莱雅中国的增速趋于平缓,而2024年则出现了5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凸显出市场挑战的加剧。这也是欧莱雅中国十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尽管增速放缓,但欧莱雅集团对中国市场依然充满信心,并在过去一年采取了多项重要举措。

比如,在去年4月召开的欧莱雅中国发展战略沟通会上,欧莱雅中国提出了“3S模型”,即在中国市场创造更快速度(Speed)、更大规模(Scale)和更强优势(Superiority)。

与此同时,欧莱雅苏州智能运营中心也正式投入运营,该中心将成为欧莱雅在中国处理D2C(直达消费者)和B2B(企业对企业)订单的重要服务枢纽,覆盖电商平台、线下零售、美发沙龙等多种客户类型,为包括巴黎欧莱雅、适乐肤、卡诗在内的10个品牌提供支持。

此外,欧莱雅集团还进行了品牌调整,包括关闭旗下平价彩妆品牌NYXPROMAKEUP的天猫海外旗舰店,以及美即线上旗舰店等。

这一系列举措,无不显示出欧莱雅集团对中国市场的深耕与革新决心,体现了其面对挑战时的魄力和信心。然而,中国市场的复杂性和本土品牌的强劲竞争力,意味着欧莱雅中国若要重回以往的增长态势,仍将面临不小的挑战。

持续优化品牌组合,任命多位董事会新成员

正如叶鸿慕在评估财报数据时特别指出的,“2024年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年,我们使欧莱雅更加适应未来趋势,并为接下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通过人工智能和技术提升了营销和研发能力,以及推进了信息技术的统一和优化组织架构,同时增强了工业和供应链的韧性。”

在2024年,欧莱雅集团继续保持了强劲的收购势头。例如,去年2月,欧莱雅收购了Miu Miu品牌的授权,负责后者高档化妆品的开发、拓展与分销,并计划于今年推出首批Miu Miu香水产品。

去年8月,欧莱雅集团收购了丝塔芙母公司高德美集团(Galderma Group)10%的股份,双方将整合高德美在皮肤科解决方案领域的深厚底蕴,与欧莱雅集团在皮肤生物学、诊断工具及评估技术方面的专长,共同聚焦互补性研发项目,直接推动皮肤科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同年12月,欧莱雅集团又收购韩国敏感肌护理第一品牌Dr.G蒂迩肌,并将后者纳入到大众化妆品部。同月,欧莱雅集团还投资了中国高端医疗美容连锁机构“颜术医美”。据悉,该连锁机构自2011年成立以来,已在多个城市开设了多家诊所,提供包括激光项目和注射项目在内的医疗美容服务。

在收购的同时,欧莱雅集团也在持续精简不合适的品牌。去年12月上旬,据Fashion Network等多家外媒报道称,欧莱雅集团已将高端水疗品牌Decléor和护肤品牌Saint-Gervais Mont Blanc(勃朗圣泉)出售给法国家族企业Cospal,具体交易金额未披露。

在优化品牌组合的同时,人事调整也是欧莱雅集团常用的战略之一。在最新财报中,欧莱雅集团对高层人事进行了调整,宣布了董事会成员的任命和续任,Isabelle Seillier和Aurélie Jean被任命为独立董事,任期四年。

据悉,Isabelle Seillier 拥有丰富的金融经验,曾在摩根大通担任法国和北非地区主席,以及伦敦的投资银行主席。自2024年5月以来,她还担任法国医学研究基金会(FRM)监事会副主席。她将为欧莱雅集团董事会引入她的金融专长、战略规划能力,以及对全球经济环境的深刻理解。

而Aurélie Jean 是In Silico Veritas的创始人,该公司专注于数据和算法咨询与开发。她同时担任INFRA的首席人工智能官,致力于精准、个性化医疗。她将为欧莱雅集团董事会带来在创新和新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她在北美市场的经验和对多元化的承诺。

毫无疑问,随着品牌的战略性收购与优化调整,以及高管团队的加强,欧莱雅集团正不断强化其竞争壁垒,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面向2025,叶鸿慕在财报中表示,欧莱雅集团对全球美容市场的前景仍然持乐观态度,并相信有能力继续超越它,实现又一年的销售和利润增长。

(注:除文内财务报告中的货币单位为欧元及特别说明外,其余均已按实时汇率换算为人民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