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法规如何定义化妆品
关于化妆品的定义,世界各国(地区)的法规规定略有不同。在我国,《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规定有阐述。
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 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 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 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
使用方式:非注射、非口服 。
使用部位:仅限表皮,不包括黏膜部位 。
使用目的:不得改变皮肤结构、生理机能,非治疗 作用 。
牙膏列入化妆品管理范畴。
我国现将国产化妆品分为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和特殊用途化妆品,若生产特殊用途化妆品(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防晒)的,除了生产企业具备生产资质以外,还需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持有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和特殊用途化妆品证书方可生产流通于市场。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实行电子信息凭证备案登记,完成后由地方药监局实现对企业备案产品信息进行核实、检查等工作。
璀璨中华名族历史渊远流世中冥冥有她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化妆品的民族之一。我国古籍《汉书》中就有画眉、点唇的记载。而诗词《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长恨歌》“六宫粉黛无颜色”均为传世佳句,《齐民要术》中介绍了有丁香芬芳的香粉。西晋《博物志》记载公元前“纣烧铅作粉”涂面而美容。后唐《中华古今注》有胭脂的记载:“起自纣,以红兰花汁凝成脂”,产自燕国,故曰胭脂。南宋时期,杭州成为我国化妆品重要生产基地,生产的脂粉久负盛名,被称为“杭粉”。当今看来,此类产品均可归类为美容修饰类化妆品。可以说,化妆品承载着人类自古以来对美丽和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
百年闭关锁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致使工业落后,经济发展缓慢,历史上的昨日重重。我国化妆品发展进展缓慢滞留时代,祖国迎来多事之秋,山河破碎风飘絮,家国仇恨,急于救国救命。
在此化妆品历史长河中也不算记载于世,从19世纪初期,辽宁、上海、云南和四川开始出现一些专门生产雪花膏的小化妆品厂。鸦片战争后,外国化妆品开始流人中国市场。清朝年间,我国化妆品工业具有较高水平,在国际中占有一定地位。道光9年(1830年),扬州创建“谢馥春”香号生产香佩、香囊、香珠和熏香等,成为我国化妆品工业的先行者,其产品于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银质奖章;同治元年(1862年)杭州“孔凤春”香粉号,生产制造鹅蛋粉、水粉、扑粉和雪花粉,称为“孔凤春贡粉”,专供慈禧太后使用。1898年,广生行在香港建立了我国第一家采用机械化生产的化妆品工厂,生产“双妹唛”牌花露水和雪花膏,后又在上海、广州和营口等地设厂。
20世纪后,我国化妆品工业有了长足发展。1916年,广生行“双妹唛”牌化妆品在美国赛会上荣获金奖。1911年,中国化学工业社(即现在的上海牙膏厂)在上海建立,后相继建立了上海明星花露水厂、上海家庭工业社、富贝康化妆品厂和宁波凤苞化妆品厂等,我国化妆品生产逐步走向工业化。近代化妆晶的发展见证了我国风雨飘摇的“美丽”事业的工业化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各地建立了一些化妆品厂,但是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而且受“化妆品等于奢侈品”的观念禁锢,化妆品工业发展十分缓慢,产品以雪花膏、蛤蜊油和花露水为主,被称作化妆品的“老三样”。
迎来改革开放好时代,化妆品工业的随之快速发展阶段
迎来改革开春天,百业复兴,正是化妆品的春天。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化妆品工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化妆品行业的体制也从轻工系统向其他系统延伸。“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化妆品在人们观念中经历了奢侈品到必需品的历程。就连以前从不问津化妆品的男士,化妆品的消费量也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改革开放为“美丽”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据统计当时我国化妆品生产厂家50多家,年销售额不足5亿元。1990年,全国化妆品销售总额也仅为40亿元。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化妆品产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额平均以每年23.8%的速度增长,最高的年份达41%,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化妆品变得潜力巨大的产业。
我国化妆品市场从新大陆蜕变成熟崭新激进青年
我国化妆品行业是全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简单粗放到科技领先、集团化经营的历程,逐步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极富生机活力的新型产业。
如今我国市场上充斥的主要品牌有百草集、相宜本草、百雀羚、韩束、欧珀莱、自然堂、自然堂、欧莱雅、玉兰油、蝶妆、爱茉莉、羽西、高丝、迪奥、夏奈尔、娇兰、资生堂、兰寇、雅诗兰黛、倩碧、碧欧泉、赫莲娜等,这其中有些是国产的,有些是合资的,还有些是外国品牌。种类也有化妆水、乳液、面霜、精华、防晒、面膜、唇膏、卸妆油、吸油面纸、精油、按摩霜、去角质、眉笔、眼线笔、眼影、睫毛膏、腮红、唇膏、隔离、粉底、粉饼、遮瑕、散粉、高光、洗面奶、指甲油等,而且有儿童化妆品、 运动型化妆品、男性专用品、生化工程产物的化妆品等对象分类,给人一种琳琅满目的感觉。
我国化妆品呈现百家争鸣的态势,各国化妆品巨头纷纷布局,希望能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中占据一方天地,国产化妆品品牌主动摩拳擦掌涌动。化妆品行业呈现两极分化,高端消费群体由欧美等品牌占据,国产品牌往往积聚在行业低端中挣扎求生。不可否认,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多具有高安全性、安定性、有用性的新产品的出现,在现有环境中脱颖而出,这需要化妆品市场策划、化妆品开发人员、化妆品生产和销售人员的共同努力。
面对来自国际化大品牌的竞争,国产化妆品需要积极钻研,在某个细分领域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高技术附加值、高技术落差且具有技术独有性的产品。这需要企业重视研发,同时对化妆品相关法规有着深入的了解;才能真正的进行自主研发,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配方技术;积极促进研发人员相互交流,推动多领域联合开发。
我国现有法律法规是否健全、严格
我国的化妆品相对年轻的行业,其本身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市场需求尚未得到深入挖掘导致人均消费水平偏低;进入门槛过低、标准化水平偏低导致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信息化程度较低导致行业整体运营水平不高等,这些问题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化妆品行业在全球的竞争力。
我国从1989年9月26日由国务院批准《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1990年1月1日起实施起。主要分为化妆品基础法律法规,化妆品行业规范性文件。化妆品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明细相对越来越仔细,细分规定指标;我国化妆品类分为普通化妆品和特殊化妆品,若生产特殊;中国对化妆品的管理是由多部门、多个法规和多个标准联合保驾护航的;
我国化妆品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提高,逐渐告别粗制滥造的野蛮生长的模式,业界更加关注产品研发和技术,以品质打造国货品牌的呼声越来越高。
综合法规:
①《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2015年版已实施)
②《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由卫生部1989年11月13 日颁布,每年都会更新调整,以文件号发布。
③《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
④《化妆品产品生产许可证换(发)证实施细则》
标准
标准规范:
我国有关化妆品的标准包括卫生标准、涉及化妆品分类、标签、包装和储藏的综合类标准、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标准,4类,共69项标准。
还有更多相关信息,不一一罗列了。
国产化妆品营销市场手法趋势
国产化妆品几乎成了主流卫视频道黄金时段的主角,企业采用传统主流大众媒体进行传播大多基于渠道驱动的策略考量,而非消费者—品牌关系的建立。随着竞争加剧及消费者话语权的上升,这一传播方式的边际效应不断弱化。消费者注意力向新媒体转移,信息传播碎片化特征加剧,促使品牌传播向移动互联平台迁移。消费者在手机端购买化妆品的比重不断加大,促使品牌营销向社交化媒体倾斜,以电视广告为主的传播方式逐渐失效,“内容为王,对话为后”策略为更多企业所关注。
结合大数据和各大电商平台信息不难看出,国产品牌不仅坚持优良的产品质量,更是充分利用各大营销平台。首先是选用水平较强的电商运营团队进军各大电商平台,同时针对网络销售平台生产和销售线上独有产品,吸引消费者眼球和购买意愿。接下来就是与电视娱乐营销相结合,大手笔广告冠名电视节目,提升产品的宣传力度和知名度。越来越多的国货产品开始走上现代化的宣传之路,有效的树立了自己的产品形象和口碑,结合时下流行的销售方式有力的增强销售量。网络平台针对的大部分是年轻人,运用年轻人喜爱的形象和元素,提升购买过程的便捷程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助力国货产品的销售。
消费者是否值得去选购国产品牌化妆品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我国化妆品零售额达2049亿元,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市场之一。我国化妆品行业的市场容量为3156.8亿元,2011-201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2%,到2020年化妆品市场规模或达4352亿元,2016-202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6.7%。我们认为,伴随着行业发展春意正暖,国内处于第一梯队的化妆品企业将从中获得更多的收益。15年本土化妆品店总营业收入为1500亿,单店营收约88万,其中TOP50的连锁店单店营收为250万,而屈臣氏全年总营收为181亿,平均单店营收为754万。
关于化妆品的安全性问题。安全问题都有一个限量,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化妆品,我们希望化妆品中禁用物质含量越少越好,但是世界上没有100%纯净的化妆品原料,生产过程原料不可避免的带入一些物质。
以上内容根据本人从事护肤品行业经验与知识撰写的,部分内容引记网络,不做任何企业品牌进行分析指出及批评,对于化妆品法律法规以有关部门发布为准,仅供分享与参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