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牛星钧
垃圾分类是一项关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然而,传统的垃圾分类方式主要依赖人工进行,存在着效率低下、准确率不高等问题。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IoT)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垃圾分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今年的青岛“两会”上,青岛市人大代表、易特优(青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廷勇,尤为关注“AI与IoT技术在垃圾分类中应用”。

在他看来,目前青岛市的垃圾分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居民分类意识不强、分类准确率低等问题。通过将AI与IoT技术应用于垃圾桶,可以实现垃圾的自动识别和分类,提高垃圾分类的效率和准确率,减少人工干预,降低成本。
为了提高垃圾分类的效率和质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李廷勇建议加强AI与物联网(IoT)技术在垃圾分类中的应用,实现智能垃圾桶的自动识别和分类功能,并给出了详尽的解释——
研发智能垃圾桶
采用具有自动识别垃圾种类和自动分类功能的智能垃圾桶。智能垃圾桶可以通过图像识别、传感器等技术,对垃圾进行自动识别和分类,并将分类后的垃圾分别投入相应的垃圾桶中。
建立垃圾分类大数据平台
利用物联网技术,将智能垃圾桶与垃圾分类大数据平台进行连接,实现对垃圾分类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通过大数据平台,可以了解居民的垃圾分类情况,为政府制定垃圾分类政策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也可以对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进行监督和引导。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居民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增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分类能力。可以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等媒体,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同时也可以开展垃圾分类志愿者活动,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完善政策支持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智能垃圾桶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对购买和使用智能垃圾桶的居民和单位给予一定的补贴,提高智能垃圾桶的普及率。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管,建立健全垃圾分类考核机制,确保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开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