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清明节档期中,《嫌疑人X的献身》和《绑架者》两部国产悬疑片同期上映。上映仅一周,前者的票房已突破3亿,后者的票房也超过了7000万。对于国产悬疑片来说,这已算是一个不错的票房成绩。
这并不是国产悬疑片首次引发关注。2014年,《白日焰火》捧得柏林金熊奖,催生了一大波涉案悬疑片。2015年的《烈日灼心》、《心迷宫》、《解救吾先生》,2016年的《踏雪寻梅》、《追凶者也》、《少年》等片,都可以看作是对此类电影题材的尝试。
然而,这些电影中票房口碑双收的作品寥寥无几。多数国产悬疑片要么口碑扑街,要么票房不如预期,至今没有一部能达到《致命ID》、《记忆碎片》、《非常嫌疑犯》等经典悬疑片的高度。这是为什么呢?
解惑:如何区分悬疑片和恐怖片?
说起悬疑片,可能很多人会将它和恐怖片搞混。实际上,这是两种不同的电影类型。悬疑片指的是因情节使人们对主要人物的命运引起关切,而造成高度焦虑和紧张感的一种电影类型。恐怖片则是以恐怖情节和恐怖气氛贯串全片的影片。
简单来说,悬疑片以悬念构造影片的整个框架,恐怖情节的篇幅较少,也不会过多涉及鬼神。恐怖片则由恐怖情节贯穿始终,往往会出现令人恐惧的怪物、邪恶的动物或人类、超自然的鬼怪等形象。例如,以悬念情节为主的《致命ID》、《禁闭岛》属于悬疑片,以恐怖情节为主的《闪灵》、《午夜凶铃》则属于恐怖片。
随着希区柯克的一系列作品的面世,悬疑片成为了最受追捧也最容易引起影迷讨论的类型片。《致命ID》、《记忆碎片》、《穆赫兰道》、《蝴蝶效应》、《七宗罪》等电影都属于经典悬疑片,这些电影也都带有浓重的“希区柯克”风格。
现象:国产悬疑片票房鲜有经典之作
在国内,悬疑片一直是一个小众的电影类型,但也曾出现过一些悬疑片佳作。
早在1980年,中国就出现了一部优秀的悬疑片《405谋杀案》。该片深谙希区柯克的精髓,上映后创下了观影人次过亿、票房收入过亿的奇迹。要知道,当年上海大光明电影院的票价才3毛5分钱,如果按照45元一张的票价计算,这部电影的票房至少有100多亿。
不过,《405谋杀案》上映后,国内都没有出现多少优质的悬疑片。2008年的《李米的猜想》,2009年的《风声》,都含有一定的悬疑元素,但都不能算是“标准”的悬疑片。前者更像是一部爱情片,而后者一般被看做是一部谍战片。
直到《白日焰火》的横空出世,才真正掀起了国产悬疑片的拍摄热潮。2012年,《白日焰火》在柏林电影节爆冷夺得金熊奖,随后在国内斩获了1.03亿票房。这样的战绩,鼓舞了不少国内电影人。自此以后,悬疑片成为了中国银幕上的“常客”。
与国外的悬疑片不同,国产悬疑片一般是涉案悬疑片,较少涉及到神秘现象。2012年的《人山人海》,2013年的《全民目击》,2014年的《催眠大师》,2015年的《烈日灼心》、《心迷宫》、《我是证人》,2016年的《踏血寻梅》、《追凶者也》,刚刚上映的《嫌疑犯X的献身》、《绑架者》,都属于围绕着犯罪故事展开的悬疑片。
在这些电影中,不乏《心迷宫》、《烈日灼心》、《踏血寻梅》等优质作品。然而,这些电影的票房却不如人意。尤其是没有大牌明星的悬疑片,几乎每部都是票房扑街。《心迷宫》、《闯入者》和《少年》的票房都刚过1000万。拿下威尼斯银狮奖的《人山人海》,票房只有区区100万
邀来大牌明星当主演的悬疑片,票房表现就会好得多。《烈日灼心》、《全民目击》、《追凶者也》、《白日焰火》、《催眠大师》、《我是证人》票房都已经过亿。不过,其中票房最高的《烈日灼心》,票房也只有3.04亿,仍然难以跟动辄10亿的喜剧片一较高低。
不过,刚刚上映的《嫌疑犯X的献身》,上映刚刚一周,票房已突破3亿,有望打破《烈日灼心》的票房纪录。抛开票房来看,这部电影就显得有些中规中矩——完成度尚可,但缺乏惊喜。实际上,多数国产悬疑片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正因为如此,至今没有一部作品能成为影史留名的经典之作。
溯因:国产悬疑片为何不温不火?
自《白日焰火》夺奖之后,国内涌现出了不少涉案悬疑电影,票房口碑双丰收的佳作却寥寥无几。这是为什么呢?
1、缺乏缜密的逻辑
一部经典的悬疑片,最重要的就是剧情设计。只有情节缜密无缝,又出人意料,才能始终抓住观众的眼球。如《致命ID》、《蝴蝶效应》等经典悬疑片,既有烧脑的剧情,也有缜密的逻辑,不至于让观众看得一头雾水。
刚刚上映的《绑架者》中,就出现了明显的逻辑漏洞。丧失记忆的男主角假扮警察进入警局拿证物,没有遭到任何怀疑。女主角不相信自己多年的战友,却总跟着疑似绑匪的男主角跑来跑去。诸如此类的行为,在电影中完全不能自圆其说。
2、恐怖元素成为噱头
悬疑片的最大看点,应当是贯穿始终的悬念。比如《致命ID》、《禁闭岛》片尾的反转,《蝴蝶效应》每次穿越造成的结果,都是出乎观众意料之外的。然而,很多国产悬疑片为了吸引观众,把恐怖元素当成了电影的最大噱头,影响了观影效果。
例如,《催眠大师》的女主角声称自己有“阴阳眼”,分别看到了过世的老婆婆和被公交车撞死的小女孩。这些让人毛骨悚然的恐怖情节,实际上和主线情节并没有多少关系。打着“悬疑片”旗号的《封门村》,直接把“鬼”当做了看点,最终却是一场“故弄玄虚”。
实际上,多数悬疑片的观众想看的是精彩的故事,而不是恐怖的镜头。《蝴蝶效应》、《记忆碎片》、《控方证人》等片中几乎没有恐怖镜头,仍属于优秀的悬疑电影。
3、悬疑类小说发展不够成熟
在欧美和日本,诞生了不少悬疑推理类的小说巨匠。如英国的阿瑟·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美国的斯蒂芬·金,日本的东野圭吾、松本清张等。这些作家的经典作品,成为了悬疑片改编的“宝库”。
其中,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作品《无人生还》,足足被改编了十几个版本。豆瓣评分排名第一的《肖申克的救赎》,则是根据斯蒂芬·金的小说改编的。刚上映的《嫌疑人X的献身》,改编自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实际上,该片已经是这部小说改编的第三部电影了。
相较之下,中国的悬疑推理类小说发展还不够成熟。在国内,悬疑推理类小说在创作、出版和研究方面一直未受到充分的重视。虽然近几年网上也出现了致力于推进推理小说创作的网站,如《推理之门》等,但与欧美日等国的侦探推理小说数量与质量相比,我国还有着明显的差距。经典悬疑作品的缺乏,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国产悬疑片的发展。
4、主演阵容不够亮眼
前些年,国产悬疑片一般是中小成本制作,制作经费有限,很少会邀请大牌明星主演。如《人山人海》、《心迷宫》、《闯入者》等电影,主演都不是高人气的明星。题材和主演的双重“小众”,影响了电影的票房表现。
相较之下,邀请“熟面孔”担任主演,可以起到提振票房的作用。《催眠大师》中的徐峥和莫文蔚,《烈日灼心》中的邓超、郭涛、王珞丹,《追凶者也》中的刘烨,《嫌疑人X的献身》中的王凯、张鲁一和林心如,都是较有观众缘的明星。有这样的主演“撑场面”,票房自然就有了保障。
追问:国产悬疑片到底应该怎么拍?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国产悬疑片登上大银幕,可见这类题材在市场上足够受欢迎。相较于国外经典悬疑片来说,国产悬疑片还有哪些值得借鉴和学习之处呢?
1、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
对于悬疑片来说,关键在于如何设置悬念。一部优秀的悬疑片会预留很多谜团,随着剧情的发展一层层揭开谜团,结局部分往往又会出人意料,让观众猜测到最后一刻。
比如,《记忆碎片》采用了打乱时空顺序的叙事手法,现实与回忆的穿插让观众无法理清思绪,加强了电影的悬念感。《禁闭岛》则采用了多重反转的手法。第一重反转是揭秘男主角“泰迪”不是联邦警官,而是精神病人。正当观众恍然大悟时,剧情再度反转——泰迪的人格分裂已治好,但他无法原谅自己曾经冲动杀妻的行为,选择装病进行脑部手术。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电影会采用开放式结局,直到最后一刻也不揭开谜题。这样的电影,一般有着逻辑缜密的剧本,即使没有给出结局,仍然能够自圆其说。如《盗梦空间》、《老无所依》等电影,都采用了开放式结局,给观众留出了足够的想象空间。这些电影的悬念设置方式,值得国产悬疑片借鉴。
2、提升影片的思想深度
一部经典的悬疑片不只有吸引人的罪案故事,而是在给观众带来感官刺激和心灵震撼的同时,也可以引起人性的反思与情感的共鸣。
比如,《致命ID》中男主角由于童年遭遇严重的精神创伤,导致了人格分裂,可以引发观众对于家庭教育的思考。《七宗罪》指出,每个人身上都有劣根性,每个人都要时时反省自身。《蝴蝶效应》则告诉观众,人生并没有完美的选择,唯一要做的就是接受人生的不完美。这些电影不仅仅有充满悬念的情节,也能够引发观众的思考。
反观国产悬疑片,很多都是为了悬疑而悬疑,为了反转而反转。《绑架者》中,男二号全程都以正面形象示人,片尾十分钟突然变成了幕后黑手,对他转变的过程却只字不提。《催眠大师》前半部分是两位催眠高手对决,结尾却成了“反酒驾”宣传片,没有对人性进行进一步的挖掘。思想深度的缺乏,使这些电影难以成为经典。
3、启用合适的人气明星
很多国产悬疑片之所以没有取得票房成功,主演阵容没有人气明星是一大原因。实际上,在国外的经典悬疑片中,你也会发现不少大牌明星的身影,如《禁闭岛》的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七宗罪》的主演布拉德·皮特,《告白》的主演松隆子等。
近几年,国产悬疑片中也逐渐出现了人气明星的身影。《烈日灼心》中的邓超,《追凶者也》中的刘烨,《嫌疑犯X的献身》中的王凯,《绑架者》中的白百合,都是有一定票房号召力的明星。在角色适合的前提下,邀请这样的人气明星加盟,可以提高影片的话题度和影响力,从而拉动票房增长。
近几年,国产悬疑片不但数量上有所增加,质量上也有了明显的进步。然而,原创悬疑故事的缺失,剧本逻辑的硬伤,对恐怖元素的盲目追求等问题,仍然制约着这类影片的发展。相较于欧美和日本,我国的悬疑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仍有着不小的差距。
不过,从《嫌疑人X的献身》良好的票房表现来看,悬疑片在国内并不缺乏群众基础。说到底,观众的喜爱就是最大的市场,希望国产悬疑片能够多向国外经典作品借鉴学习,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作者 | 文创资讯记者任珊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http://news.vsochina.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