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羊君
刚完结的《昭和元禄落语心中-助六再现篇-》让日本古老的“落语”艺术重回大众的视线,一时间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形势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紧接着一部名为《青春歌舞伎》的新番再次以日本传统艺能“歌舞伎”为卖点,燃爆4月。
《青春歌舞伎》(カブキブ!),由同名轻小说改编而来,由Studio DEEN公司制作,米田和弘执导, 市川太一、梅原裕一郎、逢坂良太、河西健吾担任主要配音,已于4月6日正式开播。
从《昭和元禄落语心中》到《青春歌舞伎》,传统艺能的现代改编在日本已经为我们呈现了优秀的模范例证。可见,在将“传统”融入现代的大命题下,日本的动漫产业早已先行一步。
而与日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部优良的“传统新拍”番剧相比,我国虽然具备取之不尽的传统材料可供选择,但在动画这种影视形式中,得到的体现却微乎其微。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我国有五千年的摧残文化可供借鉴,但由于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产品的结合上认识不够深,产品或是简单的复制传统文化,或者对传统文化肆意改编,与现代意识生硬结合,导致我国文化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质量上和影响上还存在较大差距”。
那么,在日本动漫将传统艺能玩转得有声有色之时,国产动漫能否从中觅得“真经”,书写出不一样的“中国风”呢?今天,文创资讯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一问题。
传统艺能衰落,日系动漫助推复兴
与国内多项传统艺能类似,日本的传统艺能在互联网的大潮中不可避免地遭遇衰落,包括落语、歌舞伎、百人一首、相扑等传统国技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衰败。但外部环境的施压,反而给逆境中生存的传统艺能觅得了一线生机。
事实上,进入新世纪,伴随动漫成为日本文化输出的重要出口,将传统艺能与动漫结合,带来动漫和传统产业双丰收的例子并不少见。
比如1998-2003年连载的《棋魂》,这部由日本棋院女棋士梅泽由香里担任检修,小畑健担任作画的漫画不但获得了漫画的空前成功,将小畑健从过去有些尴尬的“师凭徒贵”(包括和月伸宏、尾田荣一郎、武井宏之)彻底解脱出来,还在连载期间带动日本围棋人口从衰败中的三百多万恢复到四百多万。
其中新增的百万围棋人口中多数是青年人,一改自九十年代以后围棋人口不断萎缩的情况,可以说一力拉动了日本围棋的未来。
与之类似的是2013年《花牌情缘》的播出,这部由末次由纪创作的少女漫画介绍了日本“百人一首”的歌牌竞技。
在《花牌情缘》(台湾东立的官方译名《花牌情缘》实际上是误译,花牌一般指代的是日本花札)以漫画和动画的形式介绍了日本歌牌这种传统竞技以后,这项“榻榻米上的格斗技”才重新进入日本大众的眼球,作为传统文化的“和歌”的魅力也重新被挖掘。
这项从江户时代中期开始盛行,过去作为日本宫廷游戏,近期才演变成竞技项目的传统艺能,由于竞技歌牌入门需要百首和歌的背诵,加上年轻人对歌牌老旧的误解,在《花牌情缘》出现以前,正面临缺乏新鲜血液的尴尬境地。
而在漫画开售以后,中小学生间的花牌竞技逐渐流行,大学的相关社团数量也开始增加。在各地开办的歌牌竞技大会中,原本只限于中老年参加的项目如今也多了年轻人的身影。包括各地歌牌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的开办,都进一步彰显了动漫对这项传统艺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据日本歌牌协会的统计,日本歌牌玩家在《花牌情缘》问世以后成长到100万人左右,全国各地的竞技比赛和参加人数也持增加态势,一改之前老年化的趋势。
“5年之前聚集在这里玩歌牌的还都是老头儿呢。”日本某县的歌牌协会会长这样说:“近几年来的高中生和小孩子已经超过半数了。”
而在大津市的近江神宫举办的全国高中歌牌大会原本并不受关注,但近些年参赛者人数也有了显著提升。
除此之外,近期刚刚完结的《昭和元禄落语心中》也为“落语”这门古老的艺术带来了新的气象。
据日媒报道,在该动画的影响下,过去只有老者爱去的落语剧场都出现了客流增多的情况,尤其是曾在动画中出现的东京新宿末广亭。
东京新宿末广亭是一家创办了70年的落语老店剧场,该剧场在广受好评的人气番《昭和元禄落语心中》中登场,也因此人气大增。
现在在末广亭的落语表演开场前可以看到不少年轻女性的身影。该剧场的宣传负责人表示:“有不少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在朋友的邀请下前来,年轻的客人增加了三成左右。”
而另外一家落语剧场也表示:“最近来的客人都是黑发呢,以前来的都是白发人”,他们对客人年龄层的变化感到十分吃惊。该剧场到了周末一楼200左右的席位还不够坐,需要开放平时不会使用的二楼席位。
过去这些成功的例子表明,动漫作为新生代喜爱的传媒方式,在传播传统艺能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与其他形式相比,成功的“传统”题材动漫能够为这些衰落的传统艺术带来更多活力,而反过来说,历史悠久、独具魅力的“传统”艺能也能反过来增强动漫的魅力。两者完全可以成为相辅相成的关系。
演绎传统文化的背后,国漫缺陷犹存
日本多部动画为日本的围棋、歌牌、落语等传统艺能带来了新的活力,日系古典文化也伴随动画、漫画的输出对国内外年轻人都产生了影响。
与之相比,国产动画在结合传统文化方面在过去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不谈早期的《围棋少年》、《山水情》,像去年12月23日放出的“中国唱诗班”第二部动画作品《相思》就可以视为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成功案例。
作为上海嘉定800年重点项目之一的“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第二集《相思》,在豆瓣上获得8.3的评分,参评人数超4000人。
这部以王维的古典诗词《相思》为范本改编成的这部短片,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肯定。微博上许多大V纷纷表示“看到了国漫的正确打开方式”。而早前“中华唱诗班”在2016年元旦推出的《元日》在豆瓣也有8.0的评分。两部都以中国风的表现形式对大众产生积极的文化影响。
可以看到,国产动画在结合传统文化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早期的艺术片,到如今的新尝试,都尝试着借助传统文化题材制作出精良的动画作品。
就效果而言,包括《山水情》、《围棋少年》、《相思》等这类动画作品都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反响。像前几年的围棋热、古琴热,其中就有前面两部动画影响的原因。
然而与日系动画相比,国内动画作品依然存在比较明显的缺陷。
1、故事背景局限于古风,少有现代背景的新演绎
日本对于传统在动漫上的发扬,并不局限于过去时代的演绎,像作为日本文化名片的武士、忍者等等文化符号,也经常将其放置在现代风格的背景下。
更别提《棋魂》、《花牌情缘》之类的以传统艺能为主题的动漫,更是将视野更多的集中在当代的故事背景下。
《花牌情缘》讲述的故事,过去的“百人一首”歌牌作为故事的精神核心出现,而视角则集中在现代的歌牌竞技情况,讲述现代人的故事。
因此才能引起绝大多数人的共鸣,甚至引发大规模的歌牌热,帮助歌牌从无人问津到现在有百万人加入进来。
而国产动画在表现传统文化方面,则局限于古代背景,同时喜欢用中国风的艺术形式来代替故事的单薄。
以《相思》为例,使用的中国风表现风格当然让人欣喜,古风下的嘉定带着淡淡的伤感氛围,充分展现了古典美,但是故事的核心除了将一首诗很美的讲述以外,依然表现的是过去时代门当户对,封建婚姻害人的主题。
豆瓣上的评论中,称赞和感叹的评价数量占据了全部评论的90%以上,而从中感受到古诗美丽想要学习古诗的(或者类似的)并没有。
以古风为代表的传统题材国产动画,已经做到给人美的享受,但是在心灵共鸣,了解某项传统文化上却始终未得门而入。
2、传统多重精神内核,少有具体情报
日系动画在选择传统艺能为主题时,多选择对这项传统艺能进行详细的介绍,将某项传统艺能在现代的发展和新时代人物对这项传统艺能的观点都会全方位的表现。
两季的《昭和元禄落语心中》将落雨近百年的发展都展现在观众面前,将落语家的表演传承和新变都摆在观看者面前,同时也对落语的没落刻画的淋漓精致,让现代观众能够感受到就在这个时代,还有这样一门艺术,就在他们身边逐渐消失。
这种共情让《昭和元禄落语心中》斩获了大量人气,动画作品获得极高的赞誉,甚至有知乎用户称“在这个时代还能看见这样的动漫,是我们所有看日本动画人的幸运”。
得益于动画、漫画对某项传统的深入介绍,才能吸引观众去进一步了解这项传统,也才能在动画和传统两方面都获得成功。
与之相比,国产动画在这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不足,对于传统文化更多地只是借一个壳子来表达别的东西,中国风被冗杂地混合在一起。
在获得了中国风感官的同时,传统与传统之间的差别被模糊化,形成一个复杂的整体,因此也就只能传递中国式精神,而无法勾起人们对具体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不是简单的“1+1”,看日漫如何玩转传统艺能
在国家不断提出要在动漫作品中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气、神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蚀和渗透的过程中,文创资讯以为首先必须要认清动漫与传统艺能的结合并不是简单地1+1,而是复杂的多方面结合。
日漫在长期发展以后,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在制作传统题材动画上拥有世界领先的经验。了解日本番剧、漫画是如何实现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对于国产动漫来说具有学习的重要意义。
日本番剧、漫画在选择传统题材时,主要有三个特征:
1、集中笔墨在当项传统的各个方面
无论是近期的《昭和元禄落语心中》还是过去的《花牌情缘》,其中的剧情和人物都会环绕在欲表现的某项传统周围,通过人物和剧情的互动将当项传统的方方面面介绍出来,让读者和观众能够对当项传统有所了解。
一方面丰富了番剧、漫画的内容和专业性,另一方面也能起到深入宣传传统的作用。
2、注重人物刻画,各阶段反复都与当项传统有关
人物刻画无需赘言,然而日本番剧、漫画在选择传统题材以后,都会着力将人物在剧情中的反复纠缠于当项传统。
通常的手法是现实中其他因素让人物放弃了传统(围棋、歌牌、落语、歌舞伎),但是最后会因为这项传统的力量回归。
3、以现代为基本背景,注意传统在现代生活中的演变
日本传统题材的番剧、漫画更偏爱选择现代都市作为背景,注重传统在现代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情况,与第一点相结合以后,就能创造出传统在新时代的整体样貌,也能为传统注入现代的活力和火花。
像《青春歌舞伎》就是着力于现代日本高中要办一个“歌舞伎”社团,将原本离生活很远的歌舞伎带到大众身边。
不过,日本动漫的经验来源于日本动画人结合本国国情的创作,国动未必需要完全照搬日本的经验。对于国产动画来说,与传统结合能够带来无穷无尽的优质素材和超拔产品,而怎样与传统真正实现双赢,前方的道路还很长,需要中国动画人根据国情因地制宜。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http://news.vsochina.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