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八方客聚石浦渔光人间,万人共赏大明风华嬉十四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八方客聚石浦渔光人间,万人共赏大明风华嬉十四夜

2025年2月11日(正月十四),“大明风华·渔光人间”十四夜系列活动在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区核心区--石浦热闹上演。

“要睏冬至夜,要吃三十夜,要嬉十四夜”,2025年2月11日(正月十四),“大明风华·渔光人间”十四夜系列活动在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区核心区——石浦热闹上演,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石浦港畔,逛渔市、挂鱼灯、享渔趣,看民俗大巡游,品“糊粒发财羹”,万人共赏大明风华。

图片来源:徐梓瑛/摄

傍晚六点零八分,一场盛大的民俗队伍大巡游正式开始。由东门龙灯队、鸳鸯阵、荔港往事队等25支特色队伍,超600人组成的巡游队伍浩浩荡荡,沿着石浦港,将节日的喜庆送往大街小巷,石浦的街巷化身“流动的海洋风情带”,让游客零距离触摸海洋渔文化,体验海防文化。精彩纷呈的巡游队伍中,各色鱼灯方阵无疑最受游客的瞩目,有历史悠久的东门鱼灯队,也有新潮时尚的巨型鱼灯队、创意鱼灯队、王的手创队,有渔嫂组成的石浦百渔灯队,也有由孩子组成的少儿鱼灯队……据了解,今年巡游队伍中,鱼灯队伍达到了11个,队伍数量和参与人数都为历年之最。夜幕下的石浦港,盏盏鱼灯宛如海上的鱼汛洪流,执灯踏歌的不仅是世代耕海的石浦人,更有八方来客。游客们纷纷表示,这次“十四夜”活动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石浦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底蕴,是一次难忘的旅行体验。此外,活动还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上了石浦的民俗文化。

图片来源:徐梓瑛/摄

在石浦渔港古城,游客们可以享受到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以及元宵节期间举办的歌手荟萃,这些活动让游客们能够深入体验到象山地区独有的渔文化以及传统民俗的魅力。此外,东门岛上的光影秀和全街区的演艺表演也为这个特别的元宵夜增添了无限的色彩。游客们还有机会换上具有明代特色的汉服,通过沉浸式的体验,仿佛穿越回石浦老底子的十四夜,感受那个时代的风情。

图片来源:徐梓瑛/摄

华灯初上,龙腾鱼跃,海丰广场上,“大明风华·渔光人间”元宵灯会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纷至沓来,共度佳节。这场融合非遗传承、美食盛宴以及科技互动的元宵盛会,独具匠心,备受青睐。在渔光集市中,石浦特色摊位错落有致,展示了鱼灯、船模等渔家手工艺品,而鱼丸、炸虾饼等非遗美食香气扑鼻。东海半边山现场烹煮的“大明忠勇锅”糊粒,柴火炖煮,香气弥漫,千人共飨。妈祖娘娘、如意娘娘、戚继光等NPC与游客亲密互动,营造出一场穿越时空的沉浸式体验。身着红衣的“机器狗”与“白毛阁学士”表演比心、跳舞,为元宵佳节送上祝福,传统与现代科技的交融,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图片来源:徐梓瑛/摄

石浦“十四夜”活动不仅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而且进一步激发了消费市场的活力,促进了消费增长。针对石浦“十四夜”,相关平台推出了“旅游直通车”、“海宿石浦港”、“糊粒长桌宴”以及“万人共飨十四夜”、渔光集市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致力于整合“商旅文、游购娱、吃住行”等多个环节。这场民俗文化盛宴吸引游客上万人次,带动在地饭店渔家乐、非遗工坊等经济创收,酒店民宿满房。石浦镇生动诠释着"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海洋渔文化正以鲜活姿态开启共富引擎。

图片来源:徐梓瑛/摄

渔火跃动处,文明永流传。石浦镇以港扬名,以渔兴盛,海洋渔文化、海防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当代著名作家余秋雨称其为“一座活着的古渔镇”。2016年,石浦“十四夜”被列为浙江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四夜”的鱼灯照亮的不仅是东海之滨的夜空,更是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区核心区海洋渔文化的基因图谱。

从渔火摇曳的古码头到流光溢彩的“渔光之城”,石浦镇用一场持续四个世纪的文化接力证明:最动人的现代化图景,恰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双向奔赴。当十四夜的锣鼓声再次响起,我们迎来的不仅是商文旅融合的春天,更是在海洋渔文化滋养下,一座滨海小镇在新时代浪潮中的破浪前行。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八方客聚石浦渔光人间,万人共赏大明风华嬉十四夜

2025年2月11日(正月十四),“大明风华·渔光人间”十四夜系列活动在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区核心区--石浦热闹上演。

“要睏冬至夜,要吃三十夜,要嬉十四夜”,2025年2月11日(正月十四),“大明风华·渔光人间”十四夜系列活动在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区核心区——石浦热闹上演,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石浦港畔,逛渔市、挂鱼灯、享渔趣,看民俗大巡游,品“糊粒发财羹”,万人共赏大明风华。

图片来源:徐梓瑛/摄

傍晚六点零八分,一场盛大的民俗队伍大巡游正式开始。由东门龙灯队、鸳鸯阵、荔港往事队等25支特色队伍,超600人组成的巡游队伍浩浩荡荡,沿着石浦港,将节日的喜庆送往大街小巷,石浦的街巷化身“流动的海洋风情带”,让游客零距离触摸海洋渔文化,体验海防文化。精彩纷呈的巡游队伍中,各色鱼灯方阵无疑最受游客的瞩目,有历史悠久的东门鱼灯队,也有新潮时尚的巨型鱼灯队、创意鱼灯队、王的手创队,有渔嫂组成的石浦百渔灯队,也有由孩子组成的少儿鱼灯队……据了解,今年巡游队伍中,鱼灯队伍达到了11个,队伍数量和参与人数都为历年之最。夜幕下的石浦港,盏盏鱼灯宛如海上的鱼汛洪流,执灯踏歌的不仅是世代耕海的石浦人,更有八方来客。游客们纷纷表示,这次“十四夜”活动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石浦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底蕴,是一次难忘的旅行体验。此外,活动还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上了石浦的民俗文化。

图片来源:徐梓瑛/摄

在石浦渔港古城,游客们可以享受到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以及元宵节期间举办的歌手荟萃,这些活动让游客们能够深入体验到象山地区独有的渔文化以及传统民俗的魅力。此外,东门岛上的光影秀和全街区的演艺表演也为这个特别的元宵夜增添了无限的色彩。游客们还有机会换上具有明代特色的汉服,通过沉浸式的体验,仿佛穿越回石浦老底子的十四夜,感受那个时代的风情。

图片来源:徐梓瑛/摄

华灯初上,龙腾鱼跃,海丰广场上,“大明风华·渔光人间”元宵灯会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纷至沓来,共度佳节。这场融合非遗传承、美食盛宴以及科技互动的元宵盛会,独具匠心,备受青睐。在渔光集市中,石浦特色摊位错落有致,展示了鱼灯、船模等渔家手工艺品,而鱼丸、炸虾饼等非遗美食香气扑鼻。东海半边山现场烹煮的“大明忠勇锅”糊粒,柴火炖煮,香气弥漫,千人共飨。妈祖娘娘、如意娘娘、戚继光等NPC与游客亲密互动,营造出一场穿越时空的沉浸式体验。身着红衣的“机器狗”与“白毛阁学士”表演比心、跳舞,为元宵佳节送上祝福,传统与现代科技的交融,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图片来源:徐梓瑛/摄

石浦“十四夜”活动不仅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而且进一步激发了消费市场的活力,促进了消费增长。针对石浦“十四夜”,相关平台推出了“旅游直通车”、“海宿石浦港”、“糊粒长桌宴”以及“万人共飨十四夜”、渔光集市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致力于整合“商旅文、游购娱、吃住行”等多个环节。这场民俗文化盛宴吸引游客上万人次,带动在地饭店渔家乐、非遗工坊等经济创收,酒店民宿满房。石浦镇生动诠释着"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海洋渔文化正以鲜活姿态开启共富引擎。

图片来源:徐梓瑛/摄

渔火跃动处,文明永流传。石浦镇以港扬名,以渔兴盛,海洋渔文化、海防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当代著名作家余秋雨称其为“一座活着的古渔镇”。2016年,石浦“十四夜”被列为浙江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四夜”的鱼灯照亮的不仅是东海之滨的夜空,更是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区核心区海洋渔文化的基因图谱。

从渔火摇曳的古码头到流光溢彩的“渔光之城”,石浦镇用一场持续四个世纪的文化接力证明:最动人的现代化图景,恰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双向奔赴。当十四夜的锣鼓声再次响起,我们迎来的不仅是商文旅融合的春天,更是在海洋渔文化滋养下,一座滨海小镇在新时代浪潮中的破浪前行。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