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Insights
白酒行业,度过了一个充满寒气的2024年。
这一年里,消费需求不足、库存高企、价格倒挂、渠道变革冲突等问题持续考验行业韧性。白酒企业控量稳价成为白酒行业的主旋律,然而酒企们一阵控货、回购,终端价格依旧萎靡不振,市场上13款不同品牌代表性产品中,有10款出现了价格倒挂,占比近八成。
为此,不少酒企采取了稳价动作,如五粮液宣布第八代五粮液将遵循量价平衡原则,持续优化投放节奏;洋河股份暂停向线上平台供货其明星产品海之蓝与天之蓝。
显然,各家白酒企业纷纷主动调整策略以适应市场节奏,而过往经验显示,行业格局的变换就往往发生在深度调整期里。
其中,最激烈的竞争和最大的悬念,就是“白酒老三”宝座的归属。
所谓“铁打的茅五,流水的老三”,自从2010年首次进入中国白酒三强,洋河担当“白酒老三”长达10余年。然而,随着近来洋河的业绩失速,“茅五洋”的格局被打破,洋河行业第三的地位被山西汾酒取代。
2024年前三季度,洋河营收、利润双双下滑,尤其是第三季度营收下滑近45%。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贵州茅台、五粮液等头部上市酒企却实现了增长。
为何洋河会落得如此境地,白酒行业格局在2025年,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昔日“白酒老三”的落寞
洋河的2024年,相当难熬。
在这一年里,洋河不但营收被山西汾酒反超,股价也是跌跌不休,2024年洋河股价跌近22%。拉长时间来看,自2021年触及新高以来,洋河股价一路下跌累计跌近70%,如今市值仅仅是山西汾酒的一半多一点。值得一提的是,2021也是张联东开始执掌洋河的一年。股价的低迷,映射出资本市场对洋河前景的悲观,也是对张联东投出的不信任票。
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基金是洋河第五大股东。其在节前披露的四季报显示,将洋河的持股从三季度的5012.73万股减少至4694.52万股,减持比例为6.3%。


不只是大股东减持,基金等机构也纷纷减持洋河。东方财富的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有92家基金持仓洋河,总持股数为14220.94万股。到了四季度,持股基金数下降48.9%至47家,总持股数下降21.3%至11191.89万股。


行业地位下降、股价低迷,以及大股东、机构减持的背后,是洋河业绩的惨淡表现。
2024年前三季度,洋河营收275.16亿元,同比下降9.14%;归母净利润为85.79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5.92%。其中,洋河第三季度下滑明显,其营收为46.41亿,同比大幅下滑44.82%;净利润为6.31亿,同比大跌73.03%。
然而同期,白酒上市公司整体实现了增长——前三季度,营收总额和净利润都增长了9%以上,展现了良好的业绩韧性。
头部酒企茅台、五粮液都实现了增长,而与洋河争夺“白酒老三”多年的山西汾酒和泸州老窖,表现也较为出色。2024年前三季度,山西汾酒营收313.6亿元,同比增长17.25%;泸州老窖营收243亿,同比增长了10.76%,表现均优于洋河。
商海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相比友商们的一片涨势,洋河的大倒退堪称“灾难”。洋河对外安抚称是“主动降速调整”,但这种“主动暴雷”式的业绩变脸,依旧令市场大跌眼镜。
业绩坚挺不起来,主要在于洋河的酒不好卖了。
在合同负债这一关键数据上就能看出端倪。依据白酒行业先款后货的惯例,合同负债代表了未来一段时间里酒企的业绩走势。
洋河的合同负债自2022年就开始同比下滑,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余额为49.66亿元,同比下降了9.98%。这意味着,经销商们对洋河的备货意愿一直在降低,洋河酒动销疲软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结果。
长期以来的高端白酒市场,被茅台的飞天茅台、五粮液的普五和泸州老窖的国窖1573把持。相比之下,洋河的梦之蓝的市场认可度要低得多。洋河的高端化举步维艰,也是酒不好卖的原因之一。
洋河作为白酒行业唯一拥有两大中国名酒(洋河、双沟)的品牌,当下并不缺乏高端产品。洋河品牌有梦之蓝M9、手工班,以及旗下双沟品牌推出的苏酒头排酒、贵州贵酒的贵酒世家等产品。张联东在上任之初也认识到了品牌高端化的重要性,提出“要关注品牌的本质价值”。
不过,高端产品并非将价格提上去就大功告成,如果没能占领消费者心智,也就难以实现畅销。
一直以来,洋河的业绩增长更多是依靠海之蓝、天之蓝等中低端产品。长期下来消费者对其品牌认知相对固化,这也为洋河冲击高端带来了一定困难。
2024年前三季度,洋河毛利率同比下滑8.6个百分点至66.20%,被山西汾酒的76.03%和泸州老窖的88.43%拉开了差距,相比茅台91.53%的毛利率,更是相去甚远,意味着洋河高端产品对业绩的支撑性不足。
洋河并没有放弃对高端市场的冲击,如去年推出梦之蓝·手工班系列产品矩阵方略,营销费用还在不断攀升,不过效果寥寥,还加速了利润的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销售费用为39亿元,同比增长了9.5%。
前有强敌,后有追兵,洋河在冲高端遇阻的同时,江苏“大本营”的市场份额也遭到今世缘的不断蚕食。2020年至2023年,洋河在江苏营收的复合增长率为14.6%,落后于今世缘25%的增速,两者在江苏省内的营收差距,也从2020年的2倍缩小到2023年的1.5倍。
营收、利润双双下滑的同时,洋河却并未完全聚焦主营业务。三季报显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洋河的交易性金融资产高达57.5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达到8.97%。
显然,在张联东四年来的带领下,洋河的竞争力并没有得到提升。
离披露全年财报的日子越来越近,市场在等张联东会如何解释洋河的掉队。
2024年初,洋河将全年目标从此前18.5%的营收增长,下调为5%-10%的营收增长。但即便如此,公司依旧压力山大。简单计算可得,洋河在2024年第四季度必须实现超72.66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率要超156%才能达成计划。
此外,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按照洋河的规划,2025年要达到500亿元营收。若按照洋河完成2024年10%的营收增长计划来算,2025年的营收同比增长率要达到37%以上。这对如今已然失速的洋河来说,同样是个难以完成的任务。
按照这个发展趋势,不仅2024财年被山西汾酒全面超越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后续被古井贡酒反超也不无可能。昔日的“白酒老三”,如今颓势尽显。
不过有趣的是,张联东的薪酬,却从2021年的111.87万元升至2023年的197.94万元,3年增长了76.9%,甚至在2023年四季度公司出现亏损之际,其还获得了加薪。
张联东面对的,不仅是业绩下滑的困境,可能还有如何重塑信任的问题。
何以破除“白酒夕阳论”?
白酒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洋河面临的动销疲软、消费需求分化、渠道变革冲突等问题,同样也是行业共性问题。
供需失衡与价格体系混乱的问题在前,消费需求变化的问题在后,酒企需要重新理顺与经销商、消费者的关系。
一直以来,白酒企业在交易链条中处于强势地位,经销商要承担帮酒企压货调节业绩的重任,但“唇亡齿寒”的道理客观存在,经销商身上的压力与日俱增,终究有泡沫撑破的一天,酒企业绩也会随之受到影响。
国内最大酒类垂直电商酒仙集团董事长郝鸿峰表示,部分酒企的增长是靠给经销商压货压出来的,经销商库存已经处于一个临界点,如果厂家接着再压货的话,早晚有一天会崩盘。而由此而引发的价格倒挂的问题未来3到5年都很难解决。
通过渠道变革让消费者买到质优价廉的白酒,酒企们才能获取更多利润保障业绩增速,推动整个行业正向发展。
另一方面,面对社会购买力不足的困境,挖掘消费多样化需求变得更为迫切。
从2015年开始,白酒行业的产量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这几年人口结构和消费意识的转变,市场对量的需求是下降的,对品质的要求是提升的。
根据微播易发布的《2024年白酒行业营销趋势报告》,30岁以上的用户是白酒消费的基本盘,但30岁以下年轻人对白酒的社媒讨论增速明显,达到15%,超越了所有代际的水平。
各白酒企业也都在积极拥抱新的潮流,推动创新营销与品类年轻化战略。五粮液加码低度酒,汾酒的品牌年轻化1.0,国台的元宇宙、IP活动等,都是走出传统舒适圈的尝试。
洋河也没有落下,其副总裁张学谦在2024年说道:“拥抱年轻人就是拥抱未来”。产品上,洋河推出了针对年轻化的产品“微分子”,主打丰满绵柔,又有多饮不醉,迎合年轻人的饮用习惯,营销上则加大了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宣传力度。不过,从效果来看,“微分子”产品在市场上的声量接近于无。
总体而言,酒企拥抱年轻人的动作虽多,效果却不甚明显,可见开创新品类,征服新群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今年春节期间,相比于酒水,年轻人更偏爱奶茶等茶饮。美团外卖的数据显示,今年除夕以来,全国奶茶销量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80.4%。同时,在春节期间“新浪眼”发布了一条微博小调查,有超过600人参与。调查显示,春节期间聚餐,年轻人选择喝白酒的比例仅有20%左右,选择喝茶饮、饮料的比例却达到70%以上。
以往洋河开创绵柔型,重金砸广告,走的是以营销弯道超车的路子,今后还能不能再出奇招,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但白酒行业特别是高端领域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茅五泸”高端白酒收入市占率高达九成,洋河要想分一杯羹,面临的对手都不是软柿子。
酒企竞争是品质、品牌、营销等全方位的竞争,洋河是自此沉寂还是弯道突围,是张联东面前的一道难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