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近几年,关于“馒化脸修复”的概念在医美领域迅速蹿红。实际上,最早“馒化脸”在明星领域比较常见,在高清镜头下,一些明星原本精致的面容,因过度填充变得肿胀、僵硬。但随着医美注射在大众中愈发普及,“馒化脸”也出现在普通人身上。
在小红书搜索“馒化”及“馒化修复”可以看到大量笔记,不少网友分享自己做医美导致馒化以及馒化修复的案例。有位网友表示十年间陆续在面部多个部位注射玻尿酸,最近两年发现面部出现“馒化”现象,去医院注射溶解酶,但被玻尿酸撑开的缝隙很难回去,皮肤还是会松弛。

在美团搜索“馒化修复”则可以看到不少医美机构已经推出“馒化脸修复”项目,但价格差异较大,从几百到几千不等。

然而,早期玻尿酸、胶原蛋白等医美注射风靡之时,没有人想到多年之后,由于技术操作不规范、审美导向偏差等因素,过度填充问题日益凸显,“馒化脸” 现象频发,由此催生出 “馒化脸修复” 这一新兴需求。
何为“馒化”
“馒化”这一概念尚无明确定义,医美行业从业人员刘伟(化名)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目前这一流行叫法更倾向于是一种观念,即过度填充之后面部出现肿胀的现象。
不过,“馒化”与目前学界提出的“面部过度填充综合征(FOS)”较为相似,即由于面部软组织填充剂(如玻尿酸、自体脂肪等)使用过量或注射不当所引发的一种面部美容并发症,目前,国外已有对于面部过度填充综合征的相关研究。《Facial Overfilled Syndrome》(《面部过度填充适应征》)中明确指出,其主要表现为面部轮廓失衡以及功能解剖结构的改变,患者面部会呈现出不自然、臃肿且可能扭曲的外观。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主任医师韩雪峰在和爱美客研发总监张堃的对谈中提及,馒化和FOS本质上仍有区别,FOS更偏向某一部位填充过量,造成脸部外观不自然;馒化则是指长期、反复、大量填充引起的面部软组织质地的变化。
联合丽格医疗美容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李滨对记者表示,“任何注射类产品使用不当都会导致馒化现象出现”,“馒化最主要的原因是人而不是产品,医生和患者都可能是责任方,但医生的责任更大。”因此,医生的注射手法和对于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最终注射的效果。此处指的注射手法包括局部注射量、注射层次、注射技巧等,任何一步操作不当都有可能导致馒化现象。
在材料选择方面,李滨表示,选用不恰当的材料也会导致馒化,比如有些产品具备较高的吸水性和膨胀性,容易在填充后导致面部肿胀。
韩雪峰以透明质酸(玻尿酸)注射举例,该材料移位也是导致馒化的原因之一。韩雪峰解释称,在间隙层以及皮下脂肪注射透明质酸会形成微包囊,而这些部位结构松散,注射材料不会停留在原地,加上面部运动、作息(例如睡眠时的压迫)都会导致内容物的移位。此外,大量的注射透明质酸会形成微包囊,人体的酶无法进入,就导致透明质酸不易被代谢。这些大量的微包囊可能会沿着组织间隙游离,也可能会随着血管束的通道游离,因此深层注射的材料不一定只在同一深度层级游离,也会游离到浅层或更深层。
北京俊泰医疗创始人薛志强也曾指出,“馒化是玻尿酸注射的必然走向,临床数据显示,几乎10个打玻尿酸的就有9个需要馒化修复“。无论多好的注射产品、多么精准的注射层次和剂量,随着时间推移都将产生一定程度的位移和异常堆积。即使非“过度”填充,面部完成注射后如果不管不顾,随着时间推移也会出现“馒”的表现,如太阳穴凹陷、中下面部厚重等。
除了注射手法和材料选择之外,审美偏差也是导致大量“馒化脸”出现的原因。李滨称,据其了解,2018年左右,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 “网红脸” 成为一种时尚潮流,不少消费者也开始追求面部饱满状态,注射医美材料。几年后,这些进行注射的消费者面部就开始出现“馒化”。
“馒化修复”兴起
“在审美水平持续提升的当下,馒化脸的修复逐渐成为了医美新消费趋势。”薛志强在中国网的一篇报道中曾这样说到。为了解决注射玻尿酸、胶原蛋白、再生材料等造成的“馒化”,不少机构推出了馒化修复项目。
然而,如前所述,“馒化”这一概念并无官方定义,且不同医美机构针对这同一类型的面部修复叫法不一。另外,刘伟告诉记者,个别医美机构推出的“馒化修复”项目实际内容也不一定和“馒化修复”相关。因此,究竟有多少消费者进行了“馒化修复”难以统计。
不过,在一些生活服务类APP上可以看到部分医美机构“馒化修复”项目的销售情况。比如,京城皮肤医院的馒化脸修复项目售价916元,消费22;北京俊泰美好医疗美容·馒化修复中心的馒化脸修复项目售价2800元,消费200+;艺美硕德医疗·脂肪专科的“超声检测可视化馒化修复”售价1117元,消费33、“馒化脸、脂肪填充失败”售价4560元,消费4;华臣医疗美容的馒化脸修复项目售价3816元 ,消费31;北京美莱医疗美容医院的馒化脸修复项目售价6800元,消费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馒化脸修复项目的消费并不算多。李滨也告诉记者,联合丽格旗下的丰联丽格是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的馒化修复中心,开业两个月,只来了三位馒化修复的患者。他认为,馒化修复成为一门生意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不少出现馒化的患者一般会找到原注射机构进行调整或修复,这种属于医美纠纷的范围。
在美团搜索“馒化”可以发现,很多医疗机构推出的馒化修复项目主要以超声定位进行馒化修复。比如,华臣医疗美容推出的馒化修复项目给出的关键词包括“超声定位、馒化修复、面部消融针、填充修复、轮廓重塑”;北京俊泰美好医疗美容推出的馒化修复项目给出的关键词包括“超声引导下馒化修复、单部位溶解残留、皮肤预保护、术后修复”。也有采用溶解酶进行馒化修复的项目。比如北京壹加壹医疗美容推出的馒化修复项目,给出的关键词包括“玻尿酸溶解酶单部位、注射修复150单位、小剂量、馒化脸补救填充过量”。
李滨解释称,注射溶解酶是馒化修复的主要方式之一。以玻尿酸的修复为例,针对填充了玻尿酸的消费者,可以采用溶解酶来进行馒化修复。溶解酶即透明质酸酶,属于天然酶,对透明质酸有水解作用,可以消除不合适部位的注射物与过量注射透明质酸导致的肿块。然而,李滨也表示,注射溶解酶时也存在注射不准的问题,超声引导下的治疗可以精准定位填充剂的位置,但对于填充时间较长或者交联度高的填充剂,效果可能不佳。
对于过量的馒化,则需要采用手术开刀的方式清除填充物,但是这种方式易导致瘢痕的出现。将填充物溶解或取出后,还需要配合光电治疗等方式对面部进行提拉。
修复存在二次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馒化修复也并非毫无风险。当下,一些医美机构专门推出“馒化针”项目,据江苏省中医院整形外科公号文章,所谓的“馒化针”只是一个概念,就像馒化脸一样,“馒化针”不具体指某一个项目。
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会员、整形外科主治医师漫一凡曾表示,“馒化针”的主要成分包括曲安奈德、溶脂、溶解酶等。其中,曲安奈德是一种激素,作用是让组织萎缩,但使用不当则可能导致局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更严重的则可能导致 “激素脸”。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溶脂针”主要成分则为去氧胆酸或磷脂酰胆碱。去氧胆酸注射进入人体后可将脂肪细胞分解成微小脂肪酸,通过代谢从淋巴系统内排出体外,而磷脂酰胆碱可溶解脂肪堆,破坏脂肪细胞,通过肾脏代谢排出体外。
然而,国内并无合规“溶脂针”产品上市,全球仅美国Allergan公司的Kybella注射液(去氧胆酸,又名溶脂针)在2015年4月正式获得美国食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消除颏下多余脂肪。
并且,该产品也存在副作用,比如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肿胀、挫伤、疼痛、麻木、发红及治疗部位僵硬,严重的副作用则包括下巴神经损伤,导致微笑不均匀或面部肌肉无力及吞咽困难等。
而溶解酶被认为是玻尿酸填充失误时的 “救星”,通过精准分解玻尿酸,让面部恢复自然状态。但如果医生对剂量把控失准,注射量过多,就可能过度溶解玻尿酸,致使局部组织塌陷,皮肤松弛下垂。
刘伟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无论是注射玻尿酸还是注射溶解酶、溶脂针或其他注射类产品,都十分依赖医生个人的手法和经验,即便一款产品已经得到临床验证,但是不同医生注射经验的差异、注射剂量的增加以及注射部位不同,都会使该医美项目的安全风险增加。
另外,先破坏再修复在医美市场上并非个例。技术的发展使得新的美容方法不断涌现,但在推广初期可能对潜在风险认识不足或未充分告知消费者,又或者受到利益驱动,忽视了对消费者的保护和技术的规范应用。但当问题出现后,市场又会迅速响应,推出相应的修复方案。
李滨提及,如今的“馒化修复”只是历史的重复。在上世纪90年代末,奥美定经批准作为无毒、环保、低排异性的新人造脂肪投入使用,而后整形美容行业进行了大规模的使用,从简单的隆鼻、隆太阳穴,到大一些的隆胸、丰臀,及各种软组织凹陷填充。
随着时间推移,奥美定的危害逐渐显现,出现大量因注射奥美定隆胸而产生严重并发症的案例,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从2002年到2005年11月,共收到有关不良反应报告183例,其中隆乳161例 。为解决这些问题,医美机构又推出了奥美定修复项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