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时评 | 烟台文旅能否融合“亚冬会效应”?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时评 | 烟台文旅能否融合“亚冬会效应”?

像哈尔滨的冰雪文化之于亚冬会,烟台丰富深厚的海洋文化积淀,值得被期待。

文 | 单烁

此刻,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正如火如荼举行。而此次亚冬会的举办,也让哈尔滨借此盛会,向世界展示了这座冰雪之城的别样魅力。

据央视新闻报道,亚冬会期间哈尔滨“喜迎亚冬会”相关旅游套餐的订单量增长超388%,其中以哈尔滨为旅游目的地的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57%。同时,据同程旅行数据,进入2月以来,哈尔滨市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近6成。

“亚冬会效应”显然又为哈尔滨的文旅产业带来了又一轮小高峰。我们能看到哈尔滨已把自己城市特有的冰雪文化资源激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潜能和声量。

这足以为今日的烟台文旅产业发展带来一些启示。那么,这种“亚冬会效应”背后的逻辑究竟是什么?

潜力十足的烟台海洋文化

如果说冰雪是哈尔滨的标志,那么海洋就是烟台最大的宝藏。这里绵延千里的黄金海岸线,以及由海洋衍生的历史遗迹、美食佳肴、民俗风情,都是绝不逊色于哈尔滨冰雪的优质文化资源——

沿海岸线一路北上,烟台山灯塔、蓬莱阁等历史遗迹,见证了烟台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辉煌历史,是开展历史文化旅游的理想之地;

烟台海参、鲅鱼水饺以及由丰富“海货”组成的海鲜大餐,配着香甜可口的烟台苹果和醇美的张裕葡萄酒,不仅能满足味蕾的享受,更传递着烟台独特的饮食文化和地域风情;

而渔家号子、渔灯节等传统民俗活动,用丰富生动可传承的民俗形式,记载着烟台人民与大海共生共荣的生活方式,为游客提供了体验烟台地道海洋文化的最佳窗口。

这些都是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共同发展的宝贵文化资源。

值得注意的是,烟台纯天然、自历史孕育而来的丰富的文化资源,也在与时代的碰撞下被不断丰富和扩容:

例如烟台的海洋主题公园,包括烟台海昌鲸鲨海洋公园、蓬莱海洋极地世界等,这些海洋主题公园通过展示各种海洋生物和海洋景观,向游客传播海洋知识和海洋文化,不仅深受游客喜爱,也是全新时代背景下、烟台向世界展示自己特色海洋文化的优质载体。

烟台的积极探索

值得肯定的是,烟台已经意识到自身海洋文化资源的巨大潜力。可以看到,近年来,烟台正积极采取行动,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致力于将海洋文化与文旅产业紧密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

首先,大型活动同样成为了烟台最主要的抓手。没有哈尔滨承办冬季奥运会这样天然的“禀赋”怎么办?烟台选择了自己打造属于自己的海洋文化文旅IP。

于是,烟台国际海洋文化节、国际葡萄酒节等活动的密集举办,为烟台成功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的目光,这些活动不仅展现了烟台的海洋文化魅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而在文化旅游产品方面,烟台的创新尝试同样也取得了可观的成果。这其中,包括近年来所开发的海洋主题旅游产品,如海上观光游、海岛探险游、海洋科普教育游等,都以丰富的活动主题满足了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大幅提升了旅游体验的深度与广度。

数智技术的赋能,更进一步为烟台的海洋文化插上了名为“智慧文旅”的翅膀——

由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打造的全省首个文旅智慧服务平台“烟台文旅云”于2020年正式上线。

其成效是肉眼可见的。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烟台旅游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在近年间得到了明显提升,不仅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旅游信息服务,同时也有助于精准营销,拓宽旅游市场。

同时,在将海洋文化与文旅产业融合的过程中,烟台将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从建设海洋保护区,到恢复传统渔村风貌,烟台在发掘海洋文化经济潜力的过程中,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但烟台海洋文化的文旅潜能远不止于此,而像哈尔滨的冰雪文化之于亚冬会,烟台丰富深厚的海洋文化积淀,值得被期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时评 | 烟台文旅能否融合“亚冬会效应”?

像哈尔滨的冰雪文化之于亚冬会,烟台丰富深厚的海洋文化积淀,值得被期待。

文 | 单烁

此刻,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正如火如荼举行。而此次亚冬会的举办,也让哈尔滨借此盛会,向世界展示了这座冰雪之城的别样魅力。

据央视新闻报道,亚冬会期间哈尔滨“喜迎亚冬会”相关旅游套餐的订单量增长超388%,其中以哈尔滨为旅游目的地的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57%。同时,据同程旅行数据,进入2月以来,哈尔滨市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近6成。

“亚冬会效应”显然又为哈尔滨的文旅产业带来了又一轮小高峰。我们能看到哈尔滨已把自己城市特有的冰雪文化资源激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潜能和声量。

这足以为今日的烟台文旅产业发展带来一些启示。那么,这种“亚冬会效应”背后的逻辑究竟是什么?

潜力十足的烟台海洋文化

如果说冰雪是哈尔滨的标志,那么海洋就是烟台最大的宝藏。这里绵延千里的黄金海岸线,以及由海洋衍生的历史遗迹、美食佳肴、民俗风情,都是绝不逊色于哈尔滨冰雪的优质文化资源——

沿海岸线一路北上,烟台山灯塔、蓬莱阁等历史遗迹,见证了烟台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辉煌历史,是开展历史文化旅游的理想之地;

烟台海参、鲅鱼水饺以及由丰富“海货”组成的海鲜大餐,配着香甜可口的烟台苹果和醇美的张裕葡萄酒,不仅能满足味蕾的享受,更传递着烟台独特的饮食文化和地域风情;

而渔家号子、渔灯节等传统民俗活动,用丰富生动可传承的民俗形式,记载着烟台人民与大海共生共荣的生活方式,为游客提供了体验烟台地道海洋文化的最佳窗口。

这些都是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共同发展的宝贵文化资源。

值得注意的是,烟台纯天然、自历史孕育而来的丰富的文化资源,也在与时代的碰撞下被不断丰富和扩容:

例如烟台的海洋主题公园,包括烟台海昌鲸鲨海洋公园、蓬莱海洋极地世界等,这些海洋主题公园通过展示各种海洋生物和海洋景观,向游客传播海洋知识和海洋文化,不仅深受游客喜爱,也是全新时代背景下、烟台向世界展示自己特色海洋文化的优质载体。

烟台的积极探索

值得肯定的是,烟台已经意识到自身海洋文化资源的巨大潜力。可以看到,近年来,烟台正积极采取行动,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致力于将海洋文化与文旅产业紧密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

首先,大型活动同样成为了烟台最主要的抓手。没有哈尔滨承办冬季奥运会这样天然的“禀赋”怎么办?烟台选择了自己打造属于自己的海洋文化文旅IP。

于是,烟台国际海洋文化节、国际葡萄酒节等活动的密集举办,为烟台成功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的目光,这些活动不仅展现了烟台的海洋文化魅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而在文化旅游产品方面,烟台的创新尝试同样也取得了可观的成果。这其中,包括近年来所开发的海洋主题旅游产品,如海上观光游、海岛探险游、海洋科普教育游等,都以丰富的活动主题满足了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大幅提升了旅游体验的深度与广度。

数智技术的赋能,更进一步为烟台的海洋文化插上了名为“智慧文旅”的翅膀——

由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打造的全省首个文旅智慧服务平台“烟台文旅云”于2020年正式上线。

其成效是肉眼可见的。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烟台旅游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在近年间得到了明显提升,不仅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旅游信息服务,同时也有助于精准营销,拓宽旅游市场。

同时,在将海洋文化与文旅产业融合的过程中,烟台将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从建设海洋保护区,到恢复传统渔村风貌,烟台在发掘海洋文化经济潜力的过程中,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但烟台海洋文化的文旅潜能远不止于此,而像哈尔滨的冰雪文化之于亚冬会,烟台丰富深厚的海洋文化积淀,值得被期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