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重点绩效评价是零基预算改革的重要一环。据安徽日报消息,安徽省2025年省级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启动。2025年,安徽省财政厅结合年度重点保障事项清单,选取28个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社会关注度高、实施期长的政策和项目作为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对象,初步统计涉及资金约621.64亿元。
据了解,近年来,安徽省财政厅每年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遴选30个左右省级重大政策和项目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重点关注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评价结果严格与预算安排、完善政策、改进管理挂钩,2019年以来,省本级累计统筹压减和清理收回资金约23.2亿元。
2025年,省财政厅紧扣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评价对象聚焦“三地一区”战略、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和财政资金投入较多的领域,涉及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科技创新、医疗保险、农村公路、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等多个重点领域,并覆盖“四本预算”,涵盖项目、政策、部门整体等不同对象,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府购买服务和政府采购项目等不同类型。
锚定绩效新领域,选择公共事业、行政运行等领域项目,开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2024年全省共对108个项目开展成本绩效分析试点,分析结果应用于预算编制,节资率达16%;2025年,安徽省财政厅将结合财政部财政科学管理试点,进一步健全完善具有“安徽味”的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更加精细化、标准化。
注重评价方式集成性,继续采取安徽特色的“财政人员+第三方”评价模式,向第三方借智引力,发挥财政人员业务专业和第三方人员客观独立的优势。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案、评价结果等均与被评价部门(单位)充分沟通协同,确保财政评价评得实、评得准、评得有用。
来源:安徽日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