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借新春首会东风,济南起步区绿色低碳宏图正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借新春首会东风,济南起步区绿色低碳宏图正展

定调2025,济南起步区再掀绿色发展新攻势。

文丨孟宝乐

当前,伴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深度探寻,以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生态友好为内核的新一轮绿色发展浪潮正席卷而来,满足着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深切向往。

作为全国首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山东肩负着为全国探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新模式的时代重任。

近日,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省长周乃翔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提出,2025年要突出抓好黄河大保护、清洁能源体系建设、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加快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上下功夫、求实效。

放眼山东绿色发展版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将绿色低碳理念深深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成为绿色发展领域的耀眼标杆。

2025年已开启,新的一年,济南起步区将如何在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上稳步迈进?

2月6日,蛇年新春假期刚过,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便迅速举行2025年工作动员大会,奏响了新一年的发展号角。

战略高地崛起,探路绿色发展新征程

翻开济南起步区的发展脉络,2021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济南起步区建设全面启动。

承担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两大国家战略使命,济南起步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山东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定好位、挑大梁,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作为推动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平台,济南起步区是促进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其战略地位举足轻重。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济南起步区,已成为国家赋予的重大时代使命。

踏浪潮而来,衔使命而生。济南起步区从规划之初就将绿色低碳理念全方位融入城市建设蓝图,致力于打造一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时代现代化田园城市”。

为此,起步区聚焦高端高质高效、集聚集群集约的产业发展方向,制定“四张清单”,从根本上杜绝高耗能高污染产业项目落地。同时,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氢能、太阳能和储能等主导产业链,推进产业低碳化清洁化发展。

眼下,济南起步区正沿着《济南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规划路径”,加速推进黄河北岸济南城市副中心建设,生态商务区(EBD)每年开工一批重点项目,镶嵌在绿色生态底图上的“未来之城”渐次展开。

绿色动能驱动,经济与生态协同共进

回首2024年,济南起步区在绿色低碳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

在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方面,比亚迪、爱旭等重大产业项目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在绿色制造领域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其中,比亚迪全年生产整车超36万辆,其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生产,推动了交通领域的绿色变革;爱旭太阳能电池项目实现首块电池组件下线,山东能源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项目实现首片电池组件产出,这些新能源产业的关键进展,标志着济南起步区在能源结构优化上已取得重大突破,加速向清洁能源生产和应用迈进。

在城市功能品质提升过程中,绿色元素无处不在。黄河大桥复线桥、齐鲁黄河大桥建成通车,在改善交通条件的同时,注重生态环保设计,减少对黄河生态的影响;山大二院北院区启用,在医疗设施建设中融入绿色建筑理念,打造节能环保的就医环境。

此外,起步区全面推动示范区“一心四片”开发建设,电视塔、博物馆、科技馆等标志性建筑陆续启动,这些建筑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均充分考虑绿色低碳要求,为未来城市发展树立起绿色标杆。

黄河北岸是济南黄河生态廊道的重要承载区,济南起步区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通过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起步区PM2.5年均浓度首次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一阶段35微克每立方米的目标值,空气质量显著改善,蓝天白云成为常态。

同时,起步区新增绿地面积25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河道治理43.1公里,绿色空间不断拓展,城市生态屏障愈发稳固;国省市控河流水质断面达标率100%,一条条清澈的河流蜿蜒在这片土地上,为生态系统注入活力。

更重要的是,凭借对绿色理念的深度践行与地区发展的久久为功,济南起步区收获了经济腾飞与生态和谐的双赢硕果。

数据显示,2024年,起步区18项主要经济指标中,12项指标增速排名全市第一,9项指标贡献度跻身全市前列。其中,起步区(直管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8.3亿元,同比增长18.5%,在济南各区县的发展竞速中,一骑绝尘,增速独占鳌头。

济南起步区的提速发展有目共睹,已然成为经济与生态协同共进的典范区域。

定调2025,再掀绿色发展新攻势

2025年,对于济南起步区格外重要。

回溯2021年4月25日,国务院批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五年成形、十年成势、十五年成城”的“三步走”战略。按照建设之初的规划,到明年4月25日,济南起步区获批将整整满五年。

在2025年这一关键时间节点,加快完成“五年成形”的战略任务迫在眉睫,这不仅是对前期规划的有力践行,更是为后续“十年成势、十五年成城”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关乎起步区的长远发展与未来走向 。

2月6日,新春假期刚过,济南起步区就迫不及待召开2025年工作动员大会,明确提出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总目标的战略导向,并围绕加快推进项目提升、加速提升承载能力、加强重点片区打造、加力补齐短板弱项、加大支撑保障力度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展开精心部署,全方位、多维度推进绿色低碳新城建设。

具体来看,2025年,济南起步区将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端服务业、乡村产业及未来产业,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运营,特别是要推进比亚迪、爱旭、钙钛矿项目等重大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壮大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科技创新是建设绿色低碳新城的关键驱动。2025年,济南起步区将加快建设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加快形成机器人产业集聚,推动济南绿动氢能与光伏企业合作开展“光伏发电+氢储能”一体化示范应用。

在完善基础设施上,起步区将推进黄岗路隧道、航天大道、宁津高速等重大工程建设,以及黄河体育中心“一场两馆”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为绿色低碳新城提供坚实的硬件支撑。同时,还将加强生态基底建设,完成大寺河、青宁沟等在建项目,加快零碳智慧运营中心施工,高质量开展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绿色新城。

深入这场极具战略意义的会议,绿色低碳新城建设成为贯穿始终的核心主题。这不仅为济南起步区的未来发展锚定了清晰方向,更徐徐勾勒出一幅满溢希望与蓬勃活力的绿色发展崭新画卷,让人对这片潜力无限的未来之城充满憧憬与期待。

着眼未来,这里必将崛起为一座生态与经济高度融合的未来之城,不仅为山东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更将以卓越的成就为全国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经验,成为引领绿色发展潮流的全新典范,在时代的发展蓝图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借新春首会东风,济南起步区绿色低碳宏图正展

定调2025,济南起步区再掀绿色发展新攻势。

文丨孟宝乐

当前,伴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深度探寻,以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生态友好为内核的新一轮绿色发展浪潮正席卷而来,满足着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深切向往。

作为全国首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山东肩负着为全国探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新模式的时代重任。

近日,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省长周乃翔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提出,2025年要突出抓好黄河大保护、清洁能源体系建设、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加快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上下功夫、求实效。

放眼山东绿色发展版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将绿色低碳理念深深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成为绿色发展领域的耀眼标杆。

2025年已开启,新的一年,济南起步区将如何在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上稳步迈进?

2月6日,蛇年新春假期刚过,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便迅速举行2025年工作动员大会,奏响了新一年的发展号角。

战略高地崛起,探路绿色发展新征程

翻开济南起步区的发展脉络,2021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济南起步区建设全面启动。

承担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两大国家战略使命,济南起步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山东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定好位、挑大梁,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作为推动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平台,济南起步区是促进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其战略地位举足轻重。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济南起步区,已成为国家赋予的重大时代使命。

踏浪潮而来,衔使命而生。济南起步区从规划之初就将绿色低碳理念全方位融入城市建设蓝图,致力于打造一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时代现代化田园城市”。

为此,起步区聚焦高端高质高效、集聚集群集约的产业发展方向,制定“四张清单”,从根本上杜绝高耗能高污染产业项目落地。同时,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氢能、太阳能和储能等主导产业链,推进产业低碳化清洁化发展。

眼下,济南起步区正沿着《济南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规划路径”,加速推进黄河北岸济南城市副中心建设,生态商务区(EBD)每年开工一批重点项目,镶嵌在绿色生态底图上的“未来之城”渐次展开。

绿色动能驱动,经济与生态协同共进

回首2024年,济南起步区在绿色低碳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

在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方面,比亚迪、爱旭等重大产业项目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在绿色制造领域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其中,比亚迪全年生产整车超36万辆,其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生产,推动了交通领域的绿色变革;爱旭太阳能电池项目实现首块电池组件下线,山东能源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项目实现首片电池组件产出,这些新能源产业的关键进展,标志着济南起步区在能源结构优化上已取得重大突破,加速向清洁能源生产和应用迈进。

在城市功能品质提升过程中,绿色元素无处不在。黄河大桥复线桥、齐鲁黄河大桥建成通车,在改善交通条件的同时,注重生态环保设计,减少对黄河生态的影响;山大二院北院区启用,在医疗设施建设中融入绿色建筑理念,打造节能环保的就医环境。

此外,起步区全面推动示范区“一心四片”开发建设,电视塔、博物馆、科技馆等标志性建筑陆续启动,这些建筑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均充分考虑绿色低碳要求,为未来城市发展树立起绿色标杆。

黄河北岸是济南黄河生态廊道的重要承载区,济南起步区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通过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起步区PM2.5年均浓度首次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一阶段35微克每立方米的目标值,空气质量显著改善,蓝天白云成为常态。

同时,起步区新增绿地面积25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河道治理43.1公里,绿色空间不断拓展,城市生态屏障愈发稳固;国省市控河流水质断面达标率100%,一条条清澈的河流蜿蜒在这片土地上,为生态系统注入活力。

更重要的是,凭借对绿色理念的深度践行与地区发展的久久为功,济南起步区收获了经济腾飞与生态和谐的双赢硕果。

数据显示,2024年,起步区18项主要经济指标中,12项指标增速排名全市第一,9项指标贡献度跻身全市前列。其中,起步区(直管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8.3亿元,同比增长18.5%,在济南各区县的发展竞速中,一骑绝尘,增速独占鳌头。

济南起步区的提速发展有目共睹,已然成为经济与生态协同共进的典范区域。

定调2025,再掀绿色发展新攻势

2025年,对于济南起步区格外重要。

回溯2021年4月25日,国务院批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五年成形、十年成势、十五年成城”的“三步走”战略。按照建设之初的规划,到明年4月25日,济南起步区获批将整整满五年。

在2025年这一关键时间节点,加快完成“五年成形”的战略任务迫在眉睫,这不仅是对前期规划的有力践行,更是为后续“十年成势、十五年成城”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关乎起步区的长远发展与未来走向 。

2月6日,新春假期刚过,济南起步区就迫不及待召开2025年工作动员大会,明确提出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总目标的战略导向,并围绕加快推进项目提升、加速提升承载能力、加强重点片区打造、加力补齐短板弱项、加大支撑保障力度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展开精心部署,全方位、多维度推进绿色低碳新城建设。

具体来看,2025年,济南起步区将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端服务业、乡村产业及未来产业,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运营,特别是要推进比亚迪、爱旭、钙钛矿项目等重大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壮大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科技创新是建设绿色低碳新城的关键驱动。2025年,济南起步区将加快建设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加快形成机器人产业集聚,推动济南绿动氢能与光伏企业合作开展“光伏发电+氢储能”一体化示范应用。

在完善基础设施上,起步区将推进黄岗路隧道、航天大道、宁津高速等重大工程建设,以及黄河体育中心“一场两馆”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为绿色低碳新城提供坚实的硬件支撑。同时,还将加强生态基底建设,完成大寺河、青宁沟等在建项目,加快零碳智慧运营中心施工,高质量开展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绿色新城。

深入这场极具战略意义的会议,绿色低碳新城建设成为贯穿始终的核心主题。这不仅为济南起步区的未来发展锚定了清晰方向,更徐徐勾勒出一幅满溢希望与蓬勃活力的绿色发展崭新画卷,让人对这片潜力无限的未来之城充满憧憬与期待。

着眼未来,这里必将崛起为一座生态与经济高度融合的未来之城,不仅为山东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更将以卓越的成就为全国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经验,成为引领绿色发展潮流的全新典范,在时代的发展蓝图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