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直通IPO 孙媛
“杭州六小龙”之一,正冲刺“全球空间智能第一股”。
2月14日,杭州群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群核科技)的控股公司Manycore Tech Inc.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于主板挂牌上市,摩根大通和建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值得注意的是,四年前,公司曾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提交上市申请,不过随后在2023年2月宣布放弃。
现在弃美赴港,亦预示着,群核科技重拾IPO进程,或将成为“杭州六小龙”中首个IPO的公司。
而除群核科技外,“杭州六小龙”还包括深度求索(DeepSeek)、宇树科技、杭州游科互动科技、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其中深度求索和宇树科技则分别搅动了大模型跟具身智能市场格局。
群核科技或许不像部分成员那样为大众所熟知,但在空间设计领域,已是行业龙头。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3年的平均月活跃用户(MAU)数目计量,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空间设计平台,按2023年的收入计量,公司亦是中国最大的空间设计行业软件提供商,占约22.2%的市场份额。
而在其身后,可以拉出一长串重量级明星股东的名单,顺为资本、Coatue、高瓴资本、云启资本、线性资本、纪源资本等知名VC纷纷位列其中,也让这家明星企业的IPO进程备受关注。
三位海归IT男携手创业,一年营收6.6亿
而群核科技的故事,还得从三位海归回杭创业谈起。
2008年,毕业于浙大竺可桢学院的黄晓煌、陈航选择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深造。研究生期间,他们遇到了去伊利诺伊大学留学的清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朱皓。
彼时,三人硕士研究生均就读于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有着高性能计算及计算机图形学背景,毕业后,分别在英伟达、微软、亚马逊及美国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在内的全球知名公司和研究机构就职。
2011年,恰逢中国线上家装行业发展突飞猛进,开始有VC注意到并愿意进行试探性的投资。在英伟达负责CUDA开发的黄晓煌,决定回国创业,连同校友陈航、朱皓开始寻找创业方向。
当时,业界探讨高性能计算应用有两大前沿场景,一条是模拟人脑活动或神经网络的研究,另一条则是基于物理世界的模拟渲染,三人选择了后者。
在创业之初,群核科技的目标是想做一个高性能计算公司,切入点就是用高性能计算的GPU做物理正确的渲染模拟。
其采用的GPU架构叫many-core processor(多核心处理器),也是公司名字“群核”的来源。
至于为何选择创业,陈航曾对外坦言原因有二:一是他们本科时期就看好这个技术领域,想有一番作为;二是他们在国外时,虽然进入了大公司,但很难获得更大的成就感。
于是,他们东拼西凑20万,在一间小房子里,靠着几台二手设备,开启了创业征途。
随后他们在室内设计、建筑、电影等行业进行市场测试,发现快速渲染效果图技术在家居行业的反馈是最好的,便确定了这一方向。
2013年,群核科技主打产品空间设计软件酷家乐面世,怀揣着“让未来生活所见即所得”的使命,凭借10秒极速渲染技术,让群核科技在竞争激烈的家居软件行业打下了一片天。
5年后,公司又以为国际用户和客户开发的空间设计软件Coohom进军美国、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市场。随后,公司又推出了面向室内环境AI开发的下一代空间智能解决方案群核空间智能平台(SpatialVerse)。
来源:群核科技招股书
至此,群核科技业务重点始于空间设计和可视化,已成长为一个快速发展的、颠覆性的设计和可视化云平台,以人工智能(AI)技 术和专用图形处理单元(GPU)集群驱动。
其产品种类经不断拓宽,涵盖广泛的设计及可视化解决方案,既适用于住宅、办公楼、零售店和商业项目等现实空间,也适用于具身人工智能训练和电子商务产品展示等虚拟环境。
而凭借着自成立以来一直采用的免费增值的市场营销模式和产品主导增长策略,群核科技提供免费版本的产品,创造低进入门槛,并培育一个充满活力的、可扩张的用户群体。
2024年平均月活跃访客数为86.3百万名,平均月活跃用户数达到了2.7百万名,平台每天处理数百万次渲染及数十亿次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调用。
同时,随着用户对其产品的参与度不断提高,付费客户和企业客户群规模也随即扩大。
2022年至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公司分别服务了超过31.1万名、39.1万名及41.4万名个人客户;企业客户群则由2022年的3.3万名增长24.2%至2023年的4.1万名,再进一步增至2024年前三季的4.6万名。
也进一步推动了订阅模式运营下,企业营收的水涨船高。
近三年,公司收入由2022年的6亿元增长10.5%至2023年的6.63亿元,并由截至2023年前三季的4.86亿元增加13.8%至2024年同期的5.53亿元。
其中,企业客户撑起了群核科技大部分的订阅收入。
于2022年、2023年及截至2024年前三季,来自企业客户的订阅收入分别为4.9亿元、5.6亿万元及4.6亿元,分别占各期间总订阅收入的90.1%、87.0%及85.4%;其中大客户撑起了企业级订阅收入的半壁江山,分别占各期间总订阅收入的37.4%、39.8%及41.6%。
来源:群核科技招股书
而营收的增长的同时,群核科技毛利率也持续增长。
于2022年、2023年及截至2024年前三季分别为72.7%、76.8%及80.4%。
IPO前估值升至163亿,IDG、GGV都来投了
群核科技业绩狂奔的同时,资本力量不容小觑。
而这其中,同为浙大校友的Facebook早期员工王淮,扮演着群核科技的伯乐一角。
在王淮之前,群核科技曾在硅谷找投资碰壁,国内也没有获得太多的投资机会,直到一直想要捕捉技术驱动型的创业公司的王淮成为公司的天使投资人,才有了后续群核科技在一线VC处抛头露面的机会。
王淮不仅自己下场投资,当时还帮这支创业团队牵线认识了时任IDG资本合伙人毛丞宇(现为云启资本创始合伙人)。
2013年,在获得IDG资本数千万元A轮投资后,毛丞宇还给出群核做2C的发展方向,也正是这一步为群核积累了C端流量,实现了家装设计从工具到企业服务软件,由C入B的无缝衔接。
模式明晰后,酷家乐的融资之路也越来越顺遂。
背后机构阵容更是汇集了纪源资本、顺为资本、高瓴创投、经纬创投、Coatue、Hearst、Pavilion Capital、云启资本、线性资本等知名VC。
据招股书显示,从2013年12月13日至2021年10月28日公司合计完成11轮融资,已支付每股股份成本从0.01美元到1.46美元,涨超145倍。
根据CoatuePEAsia73LLC E+轮优先股为50,222,401,每股成本1.46美元,持股比例3.26%计算,彼时E+轮群核科技估值近22.5亿美元(约合163亿元)。
来源:群核科技招股书
IPO前,黄晓煌、陈航、朱皓分别持股15.46%、11.04%和4.22%,按2021年估值计算,三人身家合计超6.9亿美元(约合50亿元)。IDG和GGV分别为第一第二大机构股东,持股12.89%和11.52%。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即便身兼风投宠儿和“杭州六小龙”光环,群核科技仍未盈利。
根据招股书,公司经调整淨亏损(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从2022年的3.38亿元减少28.3%至2023年的2.42亿元,并从截至2023年前三季的1.99亿元减少52.8%至2024年同期的0.94亿元。
可见,亏损有所收窄,但尚未止亏。
来源:群核科技招股书
究其根本,则是两方面投入较大。
一是,群核科技目前虽处于有利的竞争状态,但亦面临有关高技能人才(包括管理层、软件工程师及产品经理)的竞争。其增长部分取决于留住现有人员及吸引更多高技能雇员的能力。
为此,公司在研发方面投入大量资源,以改进技术及产品。截至2024年9月30日,其研发团队拥有615名人员,占雇员总数约44.3%。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开支分别为4.4亿元、3.9亿元及2.6亿元,占有关期间收益总额的72.9%、58.9%及47.6%。
不过高研发投入也在技术上有所回报。
据招股书披露,群核科技基于三项核心技术能力:专门构建的GPU基础设施,先进的人工智能(AI)应用程序以及合成数据生成能力。
过去数年里,群核科技一直专注于空间认知相关技术,2024年正式发布了基于三维空间的多模态CAD大模型,并通过逼真的虚拟模拟帮助训练复杂模型。
2024年,群核科技的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功能生成了超6.4亿张图片,包括平面图视觉化、电商产品图片、灯光效果图及其他经优化渲染的图片。
另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4年群核科技能够在1.2秒内处理一张典型2K图像,而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为53秒,大幅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二是,群核也在招股书中坦言,公司有亏损历史,未必能够在未来实现或者维持盈利,其成功取决于市场对其软件解决方案的认可度的不断增长。
由此,公司也在销售及营销开支上大量投入。
同期,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3.2亿元、3.6亿元及2.5亿元,占有关期间收益总额的53.4%、53.7%及44.9%。
可见,想要扭亏为盈,公司还需进一步在管理及运营上降本增效。
据悉,此次IPO募资,群核科技将主要用于实施国际扩张策略;提升产品,并将其应用扩展至新的垂直领域及业务场景;扩大销售团队并提升品牌知名度;投资核心技术和基础设施,以及持续提升研发能力;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