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青岛市博物馆:文物与节气的千年对谈,都在这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青岛市博物馆:文物与节气的千年对谈,都在这里

当我们在二十四节气的轮回里,与这些珍贵文物隔空对话,会发现怎样的文化脉络?

文 | 张馨仪

在历史的漫漫长路中,是什么标记着时间的前行?是朝代的更迭,还是文明的演进?其实,我们对季节的感知,一直藏在生活的细微之处。它从古老农耕时代走来,影响着华夏大地的每一寸土地。

雨水时节,看着青岛市博物馆精心挑选的清吴石仙纸本设色春江烟雨图与民国粉彩人物纹瓷板画两件馆藏文物,仿佛能触摸到古人迎春的喜悦,唤起我们内心深处对温暖春天的期盼。

2023年起,青岛市博物馆开展“文物里的二十四节气”文化分享会,将传统节气与馆藏文物融合,让文物化作情感的纽带,串起了华夏儿女古往今来对节气的共同记忆。

在每个季节的最后一个节气,青岛市博物馆“文物里的二十四节气”分享会便如约而至。从立春的“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到夏至的“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一枕新凉一扇风”,再到立秋的“乳鸦啼散玉屏空,古人的精准记录,让今日的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份对于生活、对于自然的细腻感触和对时间流转的深刻洞察。

当我们在二十四节气的轮回里,与这些珍贵文物隔空对话,会发现怎样的文化脉络?青岛市博物馆研究馆员赵好女士、青岛画院理论部主任宋文京先生、逸品阁文化空间主理人孙琳琳女士等专家学者,以馆藏书画作品为轴心,探究节气文化与书画艺术之间如何相互滋养、水乳交融。

“文物里的二十四节气节气”文化分享会,因此成为文化传承的坚实阵地。通过系统展示二十四节气相关文物与知识,使这一古老时间认知体系的丰富内涵深入人心。节气不仅是自然时令的标识,更蕴含着农事活动、民俗传统、哲学思想等多元文化基因。借助书画文物这一独特视角,观众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从抽象概念化为具体感知,激发内心深处的文化认同与自豪感,为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生根发芽提供肥沃土壤,让文化传承的脉络在新时代持续延展。

在书画鉴赏与知识讲解之余,活动突破视听界限,特邀诸城派古琴传承人、中国琴会理事等古琴演奏名家,携馆藏古琴现场演奏。“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弦音袅袅,与节气氛围、书画意境相得益彰,构建起视听融合的立体文化空间。与这些跨越千年的瑰宝对话,我们仿佛能够亲眼目睹“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的春日生机,亲耳聆听“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的秋风低语。

历经8期的积累沉淀,《文物里的二十四节气》收获丰硕成果。直播观看量节节攀升,观众互动热烈,社交媒体上话题热度持续升温。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收官之作“文物里的二十四节气——大寒”,充分借助“好客山东”新媒体平台的强大传播力与广泛影响力,通过视频号、B站等热门平台进行同步直播。凭借丰富的内容、专业的讲解以及与观众的实时互动,吸引了超30万观众在线观看,进一步扩大了青岛市博物馆的文化传播范围,为博物馆文物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赋能。

未来青岛市博物馆将以此为基石,深化与各方合作,探索更多文化元素融合路径,创新节目形式与内容,让《文物里的二十四节气》持续引领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潮流,助力节气文创火爆出圈,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贡献持久力量。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青岛市博物馆:文物与节气的千年对谈,都在这里

当我们在二十四节气的轮回里,与这些珍贵文物隔空对话,会发现怎样的文化脉络?

文 | 张馨仪

在历史的漫漫长路中,是什么标记着时间的前行?是朝代的更迭,还是文明的演进?其实,我们对季节的感知,一直藏在生活的细微之处。它从古老农耕时代走来,影响着华夏大地的每一寸土地。

雨水时节,看着青岛市博物馆精心挑选的清吴石仙纸本设色春江烟雨图与民国粉彩人物纹瓷板画两件馆藏文物,仿佛能触摸到古人迎春的喜悦,唤起我们内心深处对温暖春天的期盼。

2023年起,青岛市博物馆开展“文物里的二十四节气”文化分享会,将传统节气与馆藏文物融合,让文物化作情感的纽带,串起了华夏儿女古往今来对节气的共同记忆。

在每个季节的最后一个节气,青岛市博物馆“文物里的二十四节气”分享会便如约而至。从立春的“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到夏至的“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一枕新凉一扇风”,再到立秋的“乳鸦啼散玉屏空,古人的精准记录,让今日的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份对于生活、对于自然的细腻感触和对时间流转的深刻洞察。

当我们在二十四节气的轮回里,与这些珍贵文物隔空对话,会发现怎样的文化脉络?青岛市博物馆研究馆员赵好女士、青岛画院理论部主任宋文京先生、逸品阁文化空间主理人孙琳琳女士等专家学者,以馆藏书画作品为轴心,探究节气文化与书画艺术之间如何相互滋养、水乳交融。

“文物里的二十四节气节气”文化分享会,因此成为文化传承的坚实阵地。通过系统展示二十四节气相关文物与知识,使这一古老时间认知体系的丰富内涵深入人心。节气不仅是自然时令的标识,更蕴含着农事活动、民俗传统、哲学思想等多元文化基因。借助书画文物这一独特视角,观众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从抽象概念化为具体感知,激发内心深处的文化认同与自豪感,为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生根发芽提供肥沃土壤,让文化传承的脉络在新时代持续延展。

在书画鉴赏与知识讲解之余,活动突破视听界限,特邀诸城派古琴传承人、中国琴会理事等古琴演奏名家,携馆藏古琴现场演奏。“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弦音袅袅,与节气氛围、书画意境相得益彰,构建起视听融合的立体文化空间。与这些跨越千年的瑰宝对话,我们仿佛能够亲眼目睹“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的春日生机,亲耳聆听“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的秋风低语。

历经8期的积累沉淀,《文物里的二十四节气》收获丰硕成果。直播观看量节节攀升,观众互动热烈,社交媒体上话题热度持续升温。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收官之作“文物里的二十四节气——大寒”,充分借助“好客山东”新媒体平台的强大传播力与广泛影响力,通过视频号、B站等热门平台进行同步直播。凭借丰富的内容、专业的讲解以及与观众的实时互动,吸引了超30万观众在线观看,进一步扩大了青岛市博物馆的文化传播范围,为博物馆文物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赋能。

未来青岛市博物馆将以此为基石,深化与各方合作,探索更多文化元素融合路径,创新节目形式与内容,让《文物里的二十四节气》持续引领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潮流,助力节气文创火爆出圈,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贡献持久力量。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