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独角金融 刘银平
编辑 | 付影
粤开证券(830899.NQ)高层人事调整不断,总裁崔洪军上任5个多月后代履董事长职责,原董事长严亦斌1月因工作调动辞职。
过去一年,粤开证券董监高“大换血”,董事长、董事、监事会主席、监事、总裁、联席总裁、副总裁、董秘等职位迎来人员调整。
人事巨震之下股价也在持续走低,2024年多次陷入降层危机,大股东增持超6400万元仍未能扭转降层命运,在9月因连续6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之后,12月正式由创新层降入基础层。
经过2022年、2023年低迷期,2024年粤开证券业绩亮眼,上半年自营业务收入同比翻了40多倍,但业绩分化明显,财富管理业务、投行业务收入均同比下跌。
在股权融资放缓、投行业务收入缩水的背景下,投行老将崔洪军能否带领粤开证券构建投行业务核心竞争力?
01 董监高“换血”
1月17日,粤开证券公告称董事长严亦斌因工作调动辞职。2月14日,粤开证券现任总裁崔洪军被推举代为履行董事长、法人职责。根据本次公告,崔洪军的代理期限自议案通过之日起至选举出新任董事长之日止,不超过6个月。
过去一年粤开证券高层人事大调整。2024年1月,在时年56岁的前任总裁王保石因年龄问题辞职之后,粤开证券面向全球公开招聘总裁,过渡期间由副总裁雷杰代为履行总裁职责。
2024年9月3日,在公开招聘7个多月后,粤开证券终于迎来新任总裁崔洪军。
根据公开资料,崔洪军1972年出生,为投行“老将”,是国内首批注册的保荐代表人,拥有超26年投资银行经验。自2004年以来,崔洪军作为保荐代表人签字项目多达14个,其中包括中金公司A股首发上市项目;在企业改制辅导、上市和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面经验丰富。
在此之前担任的是东方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首席执行官、财务总监,还曾担任华夏证券业务经理,联合证券业务董事、投行北京二部总经理,东方证券董事总经理、投资银行业务总部副总经理,东方花旗证券董事总经理、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公司副总经理等职。
同一天,粤开证券还公布了董秘朱洪涛辞职的消息,新任董秘由2022年6月加入粤开证券的杨新接任。
2024年9月30日,粤开证券收到董事王毅镳、董事杨新、监事会主席简小方的辞职报告,前两人的辞职原因是“工作调动”,简小方的辞职原因则是“达龄退休”。10月9日,公司提名刘鹏、崔洪军为公司董事,王毅镳为公司监事。
新任总裁履职两个月后,2024年11月,粤开证券又提拔了两位“80后”总裁,原副总裁雷杰出任联席总裁,原董秘杨新晋升为副总裁。
2025年1月20日,粤开证券公告严亦斌辞任董事长,履职时间不足3年。离职后,严亦斌出任广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在此之前其已辞去了粤开证券控股股东——广州开发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开控股)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
时任广开控股董事长期间,严亦斌在2019年主导了广开控股对联讯证券的收购,将地址从惠州市迁至广州市,并更名为粤开证券。
粤开证券在公告中表示,严亦斌自担任该公司董事、董事长以来,恪尽职守,勤勉尽责,基于对证券行业发展的深刻理解,严亦斌对该公司的发展路径和业务模式改革提供了战略性的指导和支持,他对该公司经营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公司董事会对他的工作付出和工作业绩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至此,在一年内粤开证券董事长、董事、监事会主席、监事、总裁、联席总裁、副总裁、董秘等重要职位均迎来了调整,期间高管人员“一肩挑”的现象多次发生,且短期内或将有新的董事长到任。
02 控股股东增持6413万元,未能扭转“降层”危机
粤开证券是少数新三板挂牌券商之一,除此之外还有东海证券(832970.NQ)、国都证券(879488.NQ)。粤开证券2014年8月在新三板挂牌,2020年5年进入创新层,但由于在二级市场上股价长期低迷,2024年多次陷入降层危机。
自2021年以来,粤开证券股价就持续走低,2024年股价长期在1元上下徘徊。2月初股价便不足1元/股,3月18日最低触及0.75元/股,当日收盘价0.78元/股,为其在新三板挂牌以来的最低值。
2024年3月26日,粤开证券发布“可能触发降层情形的风险提示公告”,截至2024年3月25日,公司已连续30个交易日股票每日收盘价低于每股面值(1元),可能触发降层情形。同时称,公司经营状况稳定,财务状况良好,不存在重大经营风险。
2024年4月2日,粤开证券还发布了“股东增持股份计划公告”,鉴于公司近期股价低于每股面值,控股股东广开控股计划以自有资金增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增持目的是“基于对公司股票在资本市场长期投资价值的判断,以及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
增持之前,广开控股持有粤开证券15.7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为47.24%。
但此举并未起到“稳股价”的作用,股价继续低位震荡,截至2024年4月24日,粤开证券股价连续5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不过由于4月25日股价回升至1元以上,降层风险暂时解除。
但危机并没有停止,2024年6月、8月、9月粤开证券又多次触发降层风险。
截至9月24日,粤开证券股价已经连续60个交易日低于1元,触发了降层情形,公司存在自调整至基础层之日起12个月内不得再次进入创新层的风险。
同一日,粤开证券发布大股东增持股份进展公告,广开控股已增持了6469.35万股股份,增持比例为1.95%,增持金额为6413.17万元,平均每股0.99元,增持后持股比例为49.19%。但增持对于“稳价、保层”来说已经回天无力。
2024年12月2日,全国股转公司公告降层调整决定,12月12日粤开证券正式从创新层降级至基础层。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9月末后证券市场回暖,粤开证券触发降层情形之后没多久,股价便回升至1元以上,在稳股价方面如果能再坚持一段时间,不知是否能扭转降层命运?
03 2024年自营业务“扛大旗”,投行业务收入缩水超70%
粤开证券业绩在2022-2023年陷入低迷期,2022年营业总收入8.02亿元,同比下降33.34%;净利润0.34亿元,同比下降70.5%。2023年业绩仍显疲态,虽然盈利情况相较前一年略有好转,但整体仍处在较低水平,且营收进一步下降。这与经济环境及整个证券市场表现有一定关系。
数据来源:Wind
2024年粤开证券业绩斐然,上半年营业收入4.14亿元,同比增长13.88%;归母净利润0.73亿元,同比增长39.44%。
自营业务收入1.69亿元,同比增幅高达4498.25%,毛利率同比增长835.97个百分点。不过从细分业务领域来看,业绩分化现象较为明显,财富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分别同比下跌8.32%、71.53%,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大幅亏损,虽然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41%,但由于营收只有978.68万元,占总营收比例较低,对公司整体盈利贡献不大。
来源:粤开证券2024年中报
2024年自营业务成为多家券商的收入贡献主力,自营业务收入显著增长且超额完成目标的现象较为普遍。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表示,政策发力激活资本市场活力,股价和成交量都有明显提升,有利于券商自营业务表现。粤开证券自营业务收入基础较低,增长率较高并不罕见。
粤开证券在财报中表示,2024年上半年自营投资业绩表现亮眼,在固收、权益、私募投资方面均取得不俗成绩。在债牛行情下,固收业务营收同比增长70%;权益投资与做市业务表现较好,权益投资业务年化收益率超5%;依托旗下子公司粤开资本开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务,聚焦赛道、坚持优质项目投资。
根据粤开证券公布的2024年度未经审计财务报表,2024年营业总收入8.98亿元,同比2023年的7.12亿元增长26.16%;净利润1.57亿元,同比2023年的0.67亿元增长136.27%。(注:2024年业绩预告中的2023年营业总收入及净利润数据,与2023年报数据有所出入。)
2024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78亿元,同比下降0.32%。其中,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9.41%;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0.23亿元,同比下降77.16%;资产管理业务手续费净收入0.22亿元,同比增长171.03%。投资收益1.71亿元,同比增长47.42%。
可见,粤开证券2024年业绩大涨主要是靠“看天吃饭”的自营业务及经纪业务,投行业务收入则大幅缩水。根据Wind数据,目前粤开证券在A股无待审核保荐项目,新三板挂牌审核企业的主办券商名单中也没有粤开证券。
投行老将崔洪军加入是粤开证券投行发力的重要标志,在股权融资放缓的背景下如何打造投行业务核心竞争力?评论区聊聊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