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戴晶晶
2025年春节复工后,国内煤炭市场未能回暖。
新一年开启,动力煤价短暂持稳,随后延续去年年末的跌势一路下探。2月20日,CCTD环渤海动力煤现货参考价环比下降6元/吨,至733元/吨,较2月11日累计下跌25元/吨,已来到2021年5月以来的最低点。
煤价接连下跌,牵连A股煤炭板块大幅回调。
截至当日收盘,煤炭ETF(515220.SH)较年初累计下跌10.7%,多个煤炭股市值蒸发超一成。其中,中国神华(601088.SH) 股价今年以来累计下跌16.7%,陕西煤业(601225.SH)累计下跌15.7%,中煤能源(601898.SH)下跌13.5%。
“春节后国内煤价持续下行,主要原因在于供需格局宽松。”2月20日,卓创资讯分析师任慧云对界面新闻表示,社会库存也在高位,尤其港口持续累库,也对煤价形成较强压制。
任慧云分析称,供应方面,春节假期期间产地主流煤矿生产相对稳定,民营煤矿也多于元宵节前后集中恢复正常产销,供应端恢复节奏整体快于需求。
在需求端,近日气温偏高导致电煤需求疲软,终端日耗偏低,沿海地区电厂库存可用天数多保持在20天以上,采购积极性不高。
中央气象台于2月13日公告,随着当日冷空气远离,全国大部将开启升温模式,各地气温从偏低转为偏高水平,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较常年同期偏高6℃以上。
“建材、钢铁等非电行业则仍处于传统淡季,同时产品盈利不佳且继续看空后市,也多控制采购节奏,仅保持刚需跟进,需求放量不足。”任慧云指出。
2月19日,鄂尔多斯煤炭网发文提及,目前市场成交格外冷清,环渤海八港下锚船只有22艘,且部分船舶下锚后不急于办理手续,而是等降价再拉。受需求低迷、多次封航,以及进车增多等因素影响,环渤海港口库存也是不断攀升,同比高出843万吨。
截至2月20日,秦皇岛港、曹妃甸四港及京唐港合计煤炭库存达到2725.1万吨,较上月同期增加368.8万吨,增幅在15.65%;较去年同期增加782.2万吨,增幅在40.26%。
高库存意味着电厂并不急于大量采购,即使电厂日耗受到寒潮影响增加,也将暂时以消化自身库存为主。
当前,进口煤仍存价格优势,进一步挤压国内贸易商交易空间。
根据Mysteel统计数据,目前进口印尼煤Q3800到岸价约为464元/吨,而同热值内贸煤自北港运至华南到岸价约499元/吨,低卡煤有35元/吨的价格优势;澳煤Q5500到岸价约735元/吨,较国内同热值高卡煤有27元/吨的优势。
后期来看,国内动力煤价也难言乐观。
按照规律,每年3-4月随着气温升高,电厂日耗煤将回落,为电厂需求季节性淡季。
任慧云预计,产地多数煤矿保持平稳生产,且随煤价持续下行,部分煤矿存以量补价意向,生产积极性暂维持良好,供应有望继续保持在高位水平。后期,随着北方供暖季陆续结束,电厂负荷将有明显下滑,陆续进入主动去库阶段,采购节奏将进一步放缓,而非电终端利润改善空间有限,也将仅维持按需采购节奏。
“需求端对市场支撑力度改善空间有限,叠加高位社会库存消化仍需时间,煤价整体仍有继续承压可能。”任慧云称。
从全年看,煤价回升的势头也较为虚弱。
新疆煤炭交易中心2月20日发文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举措落地落细落实,宏观经济回升向好,拉动煤炭需求增加,冶金、建材、化工包括电力行业消费量较今年预计有一定提升。
“整体来看,2025年在经济政策上会明显好于之前年份,但政策的落地和市场的恢复需要时间。”该机构表示,就煤炭市场而言,整体是先弱后稳走势,将重点关注2025年四季度和2026年一季度煤炭行业市场变化。
国泰君安证券预计,2025年煤炭价格中枢将会较2024年的855元/吨有所回落,但仍将高于长协价770元/吨。
1月,美银证券发布研报称,今年看淡煤炭行业及中国神华,因预计煤炭需求增长有限,且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并需面对持续的进口威胁。
该行预计,今年的燃料煤价格为720元/吨,同比跌16%,现货价格在二季度至三季度将低于合同价格;焦煤价格约为1400元/吨。焦煤又称冶金煤,多用于炼钢等。
受春节假期、平均气温较上年同期偏高、煤炭库存累库等因素影响,中国神华1月商品煤产量为2490万吨,同比降8.5%;煤炭销售量达3020万吨,同比降21.6%。
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导致火电装机及发电量占比下降。2024年,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以及生物质发电在内的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达14.5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
中信建投认为,动力煤供需情况整体宽松,叠加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的增长对火电需求的挤压,预计燃煤价格大幅上行可能较小,有望低位运行,2025全年燃煤成本中枢有望下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