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团队通过5年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获得重大科研突破,在全球首次发现了帕金森病全新治疗靶点FAM171A2,并找到了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2月21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科学》)。
郁金泰团队通过长达5年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首次揭示了FAM171A2蛋白与帕金森病关键致病蛋白α-突触核蛋白的结合机制。研究发现,FAM171A2在神经元细胞膜上会选择性地结合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并将其带入神经元内,导致神经元死亡和病理蛋白的传播。通过转基因动物实验,团队证实敲除FAM171A2可有效控制帕金森样症状的进展。
此外,团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从7000余种小分子化合物中筛选出一种能够抑制FAM171A2与α-突触核蛋白结合的小分子化合物。
在这一成果基础上,郁金泰团队申请了基于干预FAM171A2治疗帕金森病的国际专利,并计划将集中力量全面、系统地开展寻找治疗帕金森病的小分子药物、抗体以及基因治疗手段的临床前研发工作,并进一步将相关成果推向临床试验和应用。
此次研究发现的全新治疗靶点和全新治疗靶点和后续开发药物,实现帕金森病病因治疗与症状缓解的双重突破,将有望早期干预并延缓帕金森病进程。另外,这一研究成果和治疗思路,还可能为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路易体痴呆等)的治疗提供借鉴。
帕金森病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全球患病人数预计将从2015年的700万增至2040年的1300万,其中中国患者约占全球一半。
传统治疗方法仅能缓解症状,无法延缓疾病进展。全球科学家一直在重点研究,寻找帕金森病的致病机制并开发针对性治疗手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