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当非遗花馍邂逅“哪吒”:银东社区手艺人用指尖绽放出国潮新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当非遗花馍邂逅“哪吒”:银东社区手艺人用指尖绽放出国潮新传

这场始于个人热爱的艺术创作,正在以公益的名义,让传统与现代以更亲切的姿态交融共生。

文 | 张萌

当脚踩风火轮、手持乾坤圈的小英雄哪吒,遇到老祖宗传下来的非遗花馍,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2月26日,在宁波妇女活动中心烘焙室里,银东社区花馍手艺人杨静美老师和她的队友李凤君经过精心揉搓、塑性,用面粉重塑了《哪吒 2》中的经典形象,让黑眼圈、丸子头的哪吒从荧幕走进现实,成为可食用的艺术品。这不仅仅是一个个简单的手工复制,而是一场非遗花馍与国潮顶流的破次元对话。

"最难的就是哪吒的眼睛!" 团队手艺人李凤君举着镊子反复调试,因为蒸熟后面团的膨胀会让毫米级误差被放大。为此在给眼睛塑形时,她先用模具刻出轮廓,再用镊子手工反复微调眉眼间距,确保蒸熟后依然保持 "哪吒" 的神韵。

说到创作的灵感来源,杨静美老师表示,24号和团队成员们一起去看《哪吒2》,看完后就开始琢磨如何将剧情中的哪吒带到现实生活中?手机上也刷到过一些哪吒的手工作品,基本都是玩具一类的。就想着做一个不一样的:能吃的“哪吒”,刚好团队里也有自己的技术力量。 “哪吒的很多灵魂用模具是卡不出来的。非遗技术它是有很多技巧在的,是需要手艺老师多年的经验以及自己对这种手工作品的一个热爱,才能做出这么美好的符合国潮的一个花馍。”

现如今,杨静美老师的团队成员有十五人左右,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有宝妈和刚退休的小老人,他们会定期面向全市居民开展简单的非遗花馍手工培训。杨老师说:“希望我们将非遗花馍落地化、生活化,让孩子们、家人早上一起床就能吃到又漂亮、又美味、又有营养的花馍。”

据了解,杨老师和她的团队也会定期在银东社区开展乐活陪伴课堂,主要服务于一些年轻子女和他们的父母,或者是一些年长的社区居民。通过手工花馍的形式,将课堂变成连接亲情、邻里情的纽带,让社区的老人们感受到家人的关心以及邻里之间的温暖。“一方面,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弘扬社区的孝亲文化,鼓励邻里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另一方面,希望继续发挥我们退休小老人的余热。”杨老师表示。

从非遗到国潮IP,从揉面塑形的指尖技艺到播种文化的公益课堂,杨静美老师和她的团队们正在用双手编织着文化传承的新故事。未来,这场始于个人热爱的艺术创作,将会继续以公益的名义,让传统与现代以更亲切的姿态交融共生。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当非遗花馍邂逅“哪吒”:银东社区手艺人用指尖绽放出国潮新传

这场始于个人热爱的艺术创作,正在以公益的名义,让传统与现代以更亲切的姿态交融共生。

文 | 张萌

当脚踩风火轮、手持乾坤圈的小英雄哪吒,遇到老祖宗传下来的非遗花馍,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2月26日,在宁波妇女活动中心烘焙室里,银东社区花馍手艺人杨静美老师和她的队友李凤君经过精心揉搓、塑性,用面粉重塑了《哪吒 2》中的经典形象,让黑眼圈、丸子头的哪吒从荧幕走进现实,成为可食用的艺术品。这不仅仅是一个个简单的手工复制,而是一场非遗花馍与国潮顶流的破次元对话。

"最难的就是哪吒的眼睛!" 团队手艺人李凤君举着镊子反复调试,因为蒸熟后面团的膨胀会让毫米级误差被放大。为此在给眼睛塑形时,她先用模具刻出轮廓,再用镊子手工反复微调眉眼间距,确保蒸熟后依然保持 "哪吒" 的神韵。

说到创作的灵感来源,杨静美老师表示,24号和团队成员们一起去看《哪吒2》,看完后就开始琢磨如何将剧情中的哪吒带到现实生活中?手机上也刷到过一些哪吒的手工作品,基本都是玩具一类的。就想着做一个不一样的:能吃的“哪吒”,刚好团队里也有自己的技术力量。 “哪吒的很多灵魂用模具是卡不出来的。非遗技术它是有很多技巧在的,是需要手艺老师多年的经验以及自己对这种手工作品的一个热爱,才能做出这么美好的符合国潮的一个花馍。”

现如今,杨静美老师的团队成员有十五人左右,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有宝妈和刚退休的小老人,他们会定期面向全市居民开展简单的非遗花馍手工培训。杨老师说:“希望我们将非遗花馍落地化、生活化,让孩子们、家人早上一起床就能吃到又漂亮、又美味、又有营养的花馍。”

据了解,杨老师和她的团队也会定期在银东社区开展乐活陪伴课堂,主要服务于一些年轻子女和他们的父母,或者是一些年长的社区居民。通过手工花馍的形式,将课堂变成连接亲情、邻里情的纽带,让社区的老人们感受到家人的关心以及邻里之间的温暖。“一方面,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弘扬社区的孝亲文化,鼓励邻里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另一方面,希望继续发挥我们退休小老人的余热。”杨老师表示。

从非遗到国潮IP,从揉面塑形的指尖技艺到播种文化的公益课堂,杨静美老师和她的团队们正在用双手编织着文化传承的新故事。未来,这场始于个人热爱的艺术创作,将会继续以公益的名义,让传统与现代以更亲切的姿态交融共生。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