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合肥的江淮汽车智能工厂,眼前的一幕令人震撼:机器人手臂灵活地组装零部件,AI视觉系统实时检测产品质量,生产数据在大屏幕上不断跳动……这里不仅是江淮汽车的制造基地,更是安徽省智能制造的一个缩影。
随着Deepseek今年的“爆火”,大家再一次深切感受到,人工智能作为一项颠覆性的技术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各个产业的面貌。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安徽制造业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从汽车到家电,从电子信息到装备制造,AI技术正在为安徽传统制造业注入新动能,推动其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这场“AI+制造”的革命,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重塑了安徽制造业的未来格局。

政策引领:AI赋能制造业的顶层设计
安徽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拥有汽车、家电、电子信息等多个优势产业。然而,随着全球制造业竞争加剧,传统制造业面临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创新能力不足等挑战。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转型升级,成为安徽制造业亟待解决的课题。
今年2月8日,省长王清宪主持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研究通用智能产业发展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关于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我省优势,培育更加开放、创新、活跃的通用智能发展生态,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近年来,安徽省将人工智能定位为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通过政策创新与资金支持,构建了覆盖全产业链的AI生态体系。安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建设。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系统性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示范,同时通过“沿途下蛋”机制加速技术产业化落地。政府统筹设立10.5亿元科技创新攻坚专项资金,支持100项以上关键技术攻关项目,覆盖智能传感器、高端芯片、智能制造装备等领域。
在技术研发端,安徽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等科产融合平台,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工业场景的示范应用。在产业转化端,实施“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工程,每年评选10个标杆场景,按投入比例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助,激发企业应用积极性。数字化转型方面,实施1200项亿元以上技改项目,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和数字化园区样板,力争重点行业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同时,金融与人才协同支撑。通过“亩均英雄贷”等金融工具,安徽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人工智能领域,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层次服务;同步实施科技领军企业成长计划,2025年计划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000家,构建“乔木参天、灌木茁壮”的创新梯队。
在政策推动下,安徽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成效显著。2024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43.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提升至16.1%。尤为突出的是,汽车产业作为安徽支柱产业,2024年产量达357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94.5%,居全国第二,智能化生产线和AI质检系统的广泛应用成为关键助力。

技术落地:AI重塑制造业的实践样本
记者从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了解到,目前我省部分工业企业、信息技术企业、前沿研究机构已研发一批专业大模型共约13个。部分工业企业结合数字化转型成果研发了奇瑞智驾、蔚来等大模型。一批信息技术企业基于长期技术积累研发了优质采“知了”工业品集采、容知日新“灵芝”设备运维、中科类脑“玄视”电力行业视觉识别、国创星云GPT、喆塔科技“灵光”、展湾大模型、羚羊工业大模型等产品。
在家电领域,大模型赋能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控制等流程,实现降本增效提销量。以美的为例,借助大模型分析用户的行为数据,精准打造爆款产品,大白梨系列冰箱上市第一年销售2.8万台,创造了美的高端产品最快销售速度;在生产制造环节,通过深度应用工业大模型,部分生产环节提效15%,降本10%;在质量控制环节,通过工业大模型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深度分析,辅助出具优化方案,目前其高端产品50%检验项目由AR视觉检测+工业大模型数据分析完成,检出率同比提升20%。
在电力领域,大模型提升巡检缺陷信息检出率,降低误检率。中科类脑视觉大模型为配电网的巡检增效赋能,平均检出率可以达到90%以上。
在半导体领域,也大大降低研发周期和产品不良率。喆塔大模型帮助太阳能电池片生产企业大恒能源的生产效率提高了65%,产品研发周期降低了近30%,不良率降低了1.33%。
安徽工信领域人工智能不断发展亦汇聚了大量宝贵的工业数据——累计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70个,其中国家级双跨平台3个(中建材“凯盛AGM”、奇瑞“海行云”、科大讯飞“羚羊”)、国家级特色平台22个,重点平台设备及点位连接数1023万,汇聚了大量宝贵的工业数据。

Deepseek:带来的是机遇还是挑战?
今年开年,DeepSeek用闪电般的速度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迅速蹿红,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那么Deepseek将会给安徽智能制造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呢?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通用大模型企业来说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文本、代码生成等同质的业务领域,Deepseek与国际并跑的性能及开源属性决定了其必然会快速扩张形成强有力的生态圈,对闭源的通用大模型企业形成了一定挑战。但同时其最大程度的开源也为我省通用大模型企业优化算法提供了借鉴。
而对于其他企业,Deepseek无疑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机遇!
Deepseek的开源属性对行业大模型、软件及其他企业而言是利好。如行业大模型企业能够低成本部署性能更优更适合的模型产品,如喆塔科技已采用Deepseek作为底座构建行业垂直大模型并服务于半导体晶圆厂。其他企业能够借助大模型提升软件编码开发效率和产品智能化水平。以制造行业为例,相较于传统自动化软件仅能执行预设程序,应用大模型后的软件可实时分析业务需求并动态调整生产流程,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挑战方面,其他企业面临主要来自数据、模型和工具的安全性挑战。来自开源大模型的生成式内容(如代码等)可能带来更多不可控的风险,因此企业应从数据、模型和工具多维度构筑风险防线,以应对安全挑战。

未来布局:从“应用深化”到“产业引领”
全球AI竞赛进入垂类应用爆发期,安徽正以“7+N”未来产业体系抢占制高点。根据规划,安徽将聚焦量子科技、通用智能、低碳能源等七大领域,力争到2030年未来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厅已起草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有关文件,力争到2027年初步形成全省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生态体系,形成一批特色化专业大模型,培育一批典型应用场景。
今年的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安徽将围绕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强化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大力推进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未来产业培育工程,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挺进“蓝海”的新增长引擎。
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创造”,安徽正以AI为笔,书写中国制造升级的典范篇章。政策红利释放、技术迭代加速、生态体系完善的三重驱动下,安徽不仅成为全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试验田”,更在全球AI产业竞争中展现出“中国速度”。未来,随着量子计算、聚变能源等前沿技术的突破,安徽有望从“跟跑者”蜕变为“领跑者”,发挥出引领全球制造业变革的潜力。
来源:中安在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