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谋协同·共繁荣丨“菜篮子”牵手“经济圈”,聊城莘县构建国家战略县域支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谋协同·共繁荣丨“菜篮子”牵手“经济圈”,聊城莘县构建国家战略县域支点

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宏大棋局中,莘县蔬菜已编织起横跨南北的产业协作体系,形成“北接京津冀、东连长三角、南下粤港澳”的战略辐射网。

文丨孟宝乐

在黄河下游冲积平原黄泛区,一片复种面积超100万亩的蔬菜种植基地正以日均2.5万吨的供应量,悄然改写着中国蔬菜流通版图。这就是“中国蔬菜第一县”——聊城莘县。

近日,莘县再次被赋予重任——打造对接京津冀、长三角地区“菜篮子”的核心供应基地。

2月1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网发布《山东省深入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度对接京津冀和长三角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将莘县等五地打造为优质蔬菜生产基地,支持建设京津冀、长三角地区“菜篮子”和农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这份“点名”背后,源于对莘县资源禀赋的精准研判:百万亩设施蔬菜种植面积、520万吨的年产量、全国领先的智能温室集群,构成了山东对接两大经济圈“菜篮子”的核心支点。

如今,乘着来自省级层面的政策东风,莘县蔬菜将提速市场开拓步伐,全面挺进京津冀、长三角等经济圈市场,这不仅将进一步巩固其“中国蔬菜第一县”的地位,更将以县域崛起深入推进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大局。

百万亩菜园子里的硬核竞争力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莘县鲁西地展园内的黄瓜大棚,种植户罗建国已完成当天的采摘工作。这些带着露珠的黄瓜将通过冷链物流,在26小时后会出现在广州、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的农产品货架上。

这种跨越1700公里的新鲜传递,正是莘县蔬菜产业竞争力的缩影。

作为“中国蔬菜第一县”,莘县瓜菜复种面积100万亩,年产520多万吨;拥有日光温室30万座、大中小拱棚20万亩、露地蔬菜10万亩,食用菌播种面积达650万平方米,瓜菜菌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县域首位。

同时,莘县拥有大中型农产品交易市场30多个,每日外运蔬菜2.5万吨,蔬菜产值逾200亿元。除了国内,莘县农产品还远销俄罗斯、韩国、日本等海外市场。

如此体量的蔬菜产业,莘县是如何实现的?在这片鲁西平原的沃土上,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深度交融,正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农业传奇。

在鲁西地展园智能监控中心,3000 亩试验田里的物联网传感器实时回传着28项环境数据。AI决策系统根据光照强度、土壤湿度等参数,可自动调节水肥配比。这种“智慧种植”模式,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还显著提升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在中原现代农业物流园,自动化分拣线正以每分钟300个的速度分选蔬菜。100辆新能源冷链车组成的“生鲜舰队”,搭载区块链溯源芯片,将蔬菜从田间到餐桌的全流程数据上链存证。

在“莘县蔬菜”品牌体验中心,消费者通过AR设备可“云游”百万亩智慧菜园。从种子溯源到种植档案,从农残检测到运输轨迹,28项质量数据一目了然。这种“看得见的安全”,让莘县蔬菜成为消费者心中的“放心蔬菜”。

如今的莘县,正构建起从种子到餐桌的全链条竞争优势——种业链突破“卡脖子”技术,自主培育的“鲁西黄瓜”占据全国30%市场;产业链延伸至预制菜、即食蔬菜等高附加值领域;供应链构建起“12小时鲜活圈”,日均2.5万吨蔬菜通过高铁快运、航空冷链直达全国200余城市。

这种三链协同的发展模式,使莘县蔬菜产业实现了从“规模优势”到“质量标杆”的跨越:数字技术对农业增长贡献率达68%,农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9.5%,“莘县香瓜”品牌价值达25.77亿元。

从“靠天吃饭”到“数据种地”,从“菜园子”到“智慧链”,莘县已然完成了从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的华丽蝶变。在这里,科技创新与质量革命正谱写出新时代的田园交响曲。

横跨南北,“菜篮子”中的战略落地

更重要的是,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推动下,莘县蔬菜凭借“中国蔬菜第一县”的产业基础,北拓南进强势挺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成功占据高端市场的一席之地,更在全国范围内叫响“莘县蔬菜”品牌。

在粤港澳大湾区,莘县以“绿色、优质、安全”三张王牌构筑起竞争壁垒。自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聊城配送分中心落户莘县以来,已形成“产地直采+冷链专列”的高效流通体系。

2024年1-8月数据显示,聊城配送分中心累计向大湾区输送优质蔬菜5000吨,其中黄瓜、香瓜等单品在广州市场复购率达78%,稳居同类产品前三。

同时,通过与深圳海吉星物流园共建智慧供应链平台,莘县蔬菜实现26小时内从鲁西大棚到珠三角餐桌的全程温控,蔬菜新鲜度如“刚采摘”般保持,在大湾区核心城市日供应量突破500吨。

在京津冀市场,莘县通过展销+直供+团购多维渗透,建起了“首都菜篮子”立体供给网络。

一方面,莘县在北京新发地设立5000㎡专属展销区,日均交易量突破300吨;另一方面,莘县与全国40余家大型商超和机关餐厅达成直供协议,实现“田间-后厨”无缝对接。

此外,莘县还创新“订单农业+社区团购”模式,通过京东生鲜等平台触达200万家庭用户。数据显示,莘县蔬菜在京津冀地区市场占有率达18%,其中香瓜、番茄等单品占据北京早春市场40%份额。

面对长三角的高端消费需求,莘县实施“三品战略”,以“莘县香瓜”25.77亿元区域品牌为引领,带动370 个“三品一标”产品集群发展。

同时,莘县在上海、南京等核心城市布局20家品牌体验店,为当地消费者近距离打造“看得见的安全”消费场景,并与盒马鲜生合作开发“长三角定制菜”,根据区域口味偏好动态调整种植计划,使蔬菜损耗率降低40%。

目前,莘县蔬菜在长三角高端市场占有率突破15%,复购率较行业均值高出22个百分点。

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宏大棋局中,莘县蔬菜已编织起横跨南北的产业协作体系,形成“北接京津冀、东连长三角、南下粤港澳”的战略辐射网。

每天超600万斤优质蔬菜从莘县出发,30小时内直达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24小时覆盖长三角高端商超,12小时服务京津冀“菜篮子”工程。

这种“从田间到舌尖”的高效流通,正重塑着千万家庭的餐桌生态,亦将中国经济版图连结地更为紧密。

当山东深度对接京津冀和长三角的东风浩荡而来,莘县广袤的田野将生长出更多可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谋协同·共繁荣丨“菜篮子”牵手“经济圈”,聊城莘县构建国家战略县域支点

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宏大棋局中,莘县蔬菜已编织起横跨南北的产业协作体系,形成“北接京津冀、东连长三角、南下粤港澳”的战略辐射网。

文丨孟宝乐

在黄河下游冲积平原黄泛区,一片复种面积超100万亩的蔬菜种植基地正以日均2.5万吨的供应量,悄然改写着中国蔬菜流通版图。这就是“中国蔬菜第一县”——聊城莘县。

近日,莘县再次被赋予重任——打造对接京津冀、长三角地区“菜篮子”的核心供应基地。

2月1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网发布《山东省深入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度对接京津冀和长三角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将莘县等五地打造为优质蔬菜生产基地,支持建设京津冀、长三角地区“菜篮子”和农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这份“点名”背后,源于对莘县资源禀赋的精准研判:百万亩设施蔬菜种植面积、520万吨的年产量、全国领先的智能温室集群,构成了山东对接两大经济圈“菜篮子”的核心支点。

如今,乘着来自省级层面的政策东风,莘县蔬菜将提速市场开拓步伐,全面挺进京津冀、长三角等经济圈市场,这不仅将进一步巩固其“中国蔬菜第一县”的地位,更将以县域崛起深入推进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大局。

百万亩菜园子里的硬核竞争力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莘县鲁西地展园内的黄瓜大棚,种植户罗建国已完成当天的采摘工作。这些带着露珠的黄瓜将通过冷链物流,在26小时后会出现在广州、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的农产品货架上。

这种跨越1700公里的新鲜传递,正是莘县蔬菜产业竞争力的缩影。

作为“中国蔬菜第一县”,莘县瓜菜复种面积100万亩,年产520多万吨;拥有日光温室30万座、大中小拱棚20万亩、露地蔬菜10万亩,食用菌播种面积达650万平方米,瓜菜菌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县域首位。

同时,莘县拥有大中型农产品交易市场30多个,每日外运蔬菜2.5万吨,蔬菜产值逾200亿元。除了国内,莘县农产品还远销俄罗斯、韩国、日本等海外市场。

如此体量的蔬菜产业,莘县是如何实现的?在这片鲁西平原的沃土上,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深度交融,正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农业传奇。

在鲁西地展园智能监控中心,3000 亩试验田里的物联网传感器实时回传着28项环境数据。AI决策系统根据光照强度、土壤湿度等参数,可自动调节水肥配比。这种“智慧种植”模式,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还显著提升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在中原现代农业物流园,自动化分拣线正以每分钟300个的速度分选蔬菜。100辆新能源冷链车组成的“生鲜舰队”,搭载区块链溯源芯片,将蔬菜从田间到餐桌的全流程数据上链存证。

在“莘县蔬菜”品牌体验中心,消费者通过AR设备可“云游”百万亩智慧菜园。从种子溯源到种植档案,从农残检测到运输轨迹,28项质量数据一目了然。这种“看得见的安全”,让莘县蔬菜成为消费者心中的“放心蔬菜”。

如今的莘县,正构建起从种子到餐桌的全链条竞争优势——种业链突破“卡脖子”技术,自主培育的“鲁西黄瓜”占据全国30%市场;产业链延伸至预制菜、即食蔬菜等高附加值领域;供应链构建起“12小时鲜活圈”,日均2.5万吨蔬菜通过高铁快运、航空冷链直达全国200余城市。

这种三链协同的发展模式,使莘县蔬菜产业实现了从“规模优势”到“质量标杆”的跨越:数字技术对农业增长贡献率达68%,农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9.5%,“莘县香瓜”品牌价值达25.77亿元。

从“靠天吃饭”到“数据种地”,从“菜园子”到“智慧链”,莘县已然完成了从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的华丽蝶变。在这里,科技创新与质量革命正谱写出新时代的田园交响曲。

横跨南北,“菜篮子”中的战略落地

更重要的是,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推动下,莘县蔬菜凭借“中国蔬菜第一县”的产业基础,北拓南进强势挺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成功占据高端市场的一席之地,更在全国范围内叫响“莘县蔬菜”品牌。

在粤港澳大湾区,莘县以“绿色、优质、安全”三张王牌构筑起竞争壁垒。自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聊城配送分中心落户莘县以来,已形成“产地直采+冷链专列”的高效流通体系。

2024年1-8月数据显示,聊城配送分中心累计向大湾区输送优质蔬菜5000吨,其中黄瓜、香瓜等单品在广州市场复购率达78%,稳居同类产品前三。

同时,通过与深圳海吉星物流园共建智慧供应链平台,莘县蔬菜实现26小时内从鲁西大棚到珠三角餐桌的全程温控,蔬菜新鲜度如“刚采摘”般保持,在大湾区核心城市日供应量突破500吨。

在京津冀市场,莘县通过展销+直供+团购多维渗透,建起了“首都菜篮子”立体供给网络。

一方面,莘县在北京新发地设立5000㎡专属展销区,日均交易量突破300吨;另一方面,莘县与全国40余家大型商超和机关餐厅达成直供协议,实现“田间-后厨”无缝对接。

此外,莘县还创新“订单农业+社区团购”模式,通过京东生鲜等平台触达200万家庭用户。数据显示,莘县蔬菜在京津冀地区市场占有率达18%,其中香瓜、番茄等单品占据北京早春市场40%份额。

面对长三角的高端消费需求,莘县实施“三品战略”,以“莘县香瓜”25.77亿元区域品牌为引领,带动370 个“三品一标”产品集群发展。

同时,莘县在上海、南京等核心城市布局20家品牌体验店,为当地消费者近距离打造“看得见的安全”消费场景,并与盒马鲜生合作开发“长三角定制菜”,根据区域口味偏好动态调整种植计划,使蔬菜损耗率降低40%。

目前,莘县蔬菜在长三角高端市场占有率突破15%,复购率较行业均值高出22个百分点。

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宏大棋局中,莘县蔬菜已编织起横跨南北的产业协作体系,形成“北接京津冀、东连长三角、南下粤港澳”的战略辐射网。

每天超600万斤优质蔬菜从莘县出发,30小时内直达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24小时覆盖长三角高端商超,12小时服务京津冀“菜篮子”工程。

这种“从田间到舌尖”的高效流通,正重塑着千万家庭的餐桌生态,亦将中国经济版图连结地更为紧密。

当山东深度对接京津冀和长三角的东风浩荡而来,莘县广袤的田野将生长出更多可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