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苏州的印象
除了上学时课本硬性普及外
大多来自苏州的朋友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提及苏州园林的秀气
他们莞尔一笑
▼
满眼都是小桥流水人家
将平常日子里的柴米油盐过成了诗
便是「苏式秀气」
苏州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覆篑土为台
聚拳石为山
环斗水为池
苏州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
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
形成于五代
成熟于宋代
兴旺鼎盛于明清
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
组成“中国四大古典名园”
粉墙黛瓦
无庭不成居
有山水则灵
一步两步三步皆成景
园内亭台楼榭
游廊小径蜿蜒其间
步移景异
借亭外景色
凑成一幅写意山水画
旖旎风光
以花木寓意、叠石寄情
以题词铭记抒发天下情怀
虚实交错
巧妙地运用远景、近景
人在园中走
似在水墨画中走了一回
带着一袖的清气重返人间
没有皇家园林的大气辉煌
抛弃中国建筑的对称美
凉亭、太湖石、假山、小桥、潺潺流水
它自由、精致、淡雅
可赏可游可居
漫漫漫步
听万物苏醒
看烟雨江南
思那个笑起来像铃铛一样的女子
在这片「物皆有灵」的苏州园林
有一个现代与传统结合的建筑
--苏州博物馆
它外观呈几何形
以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运用为主
极具西方极简主义现代特征
这样一座听起来格格不入的博物馆
却巧妙地融入了传统的苏州建筑群中
来自21世纪的苏博
成功穿越回明清时代
“我最亲爱的小女儿”--贝聿铭
贝聿铭
出身苏沪名门的贝氏家族
【假山王国】狮子林、西花桥巷
承载着这位在外漂泊半个多世纪的游子思乡情
80岁大寿当天
在狮子林设宴招待宾客
触景生情
他挥笔写下七个字
【云林画本就无双】
生日晚会上
他接受苏州市政府的聘书
从此担任苏州城市建设高级顾问
苏博,为贝聿铭亲自操刀
历时三年竣工
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基础上精心打造的创意山水园
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
以及贝聿铭喜爱的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等组成
以现代的手法
对传统东方美学拆分再设计
打造“新东方风格”
既跳脱苏州传统园林
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
这就是在贝聿铭手中诞生的苏博
坐北朝南的苏博
巧妙地借助水面
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
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伸
八角形的中庭设计
随着层高的递增而变换墙面造型
再现错落有致的江南斜坡屋顶的建筑特色
墙面上的菱形窗洞
将春夏秋冬带到我们身边
中庭院里一整面落地玻璃
透过树叶的阳光
点点洒在皮肤上
抬头便是传统老虎天窗的采光井
还有那传统中式花灯
触目可及之处
均能细细端详
让光线来做设计
不同时刻的苏博
参差错落的墙面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
与光影游戏
有趣且丰富
苏博采用了一种特别低调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美。为了与周围环境协调,博物馆外墙与内墙都以纯净的白色作为主基调,仅仅在空间转折处用灰色的线条来勾勒外形,同时,“中国黑”花岗石片的屋面与白墙相配,为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雨后,灰色的线条则变成深邃的黑色,如同中国画中浓重的笔墨,描绘着朦胧的江南烟雨。
以壁为纸
以石为绘
以景诉情
藉由水中倒影
还你一个清静世界
苏博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科技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奇妙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
最美的线条构图
藏匿在最不起眼的角落里
夜色渐浓时
弄得人心骚动
在苏博
对话传统与现代
享受一场灵魂上的奇思妙想之旅
不过你得有备而来
左手带苏州园林的传统文化
右手携现代风格的极简主义
才能与之共舞
市面上很多房地产商都会打着“中西合璧”的旗号
销售自己楼盘
并非将特定的元素套入其中
就能打造新东方风格
东方的含蓄,西方的张扬
搞不好只会出现「东施效颦」
惹人耻笑
强扭的瓜不甜
硬掰的感情会心累
大道理谁都懂
可很多人都做不到
这里是拾方,我们关注传统手工艺,希望能为它们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
我们爱玩,每天一个脑洞大开的idea,挖掘传统手工艺的现代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