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暗色,摘下你的白手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暗色,摘下你的白手套

听闻欧洲曾用手套象征权威和圣洁,所以早年的欧洲骑士,将白手套戴上,表示执行神圣公务。年纪越长,越感觉到时间是最公正的行官,意气风发地扬着白手套,宣判所有人的宿命。

人生的万事万物都在我们眼前随时消失,黑暗光明,交错相替;光辉灿烂之后,忽又天地晦冥;人们望着、忙着,伸出手抓住那些掠过的东西;每件事都是道路的拐角;倏忽之间,人已衰老。我们蓦然觉得一切都黑了,我们看见一扇幽暗的门,当年供我们驰骋的那匹暗色的生命之马停下来了,我们看见一个面目模糊、素不相识的人在黑暗中卸下了它的辔头。

——雨果《悲惨世界》

我以为很多事是可以重复的,还有下一次,但我错了。包括儿时的万花筒或纸飞机,抄作业或买糖果,早就是此生的最后一次。只是当时没有行官高举白手套,宣布那些日子的死亡。

听闻欧洲曾用手套象征权威和圣洁,所以早年的欧洲骑士,将白手套戴上,表示执行神圣公务。年纪越长,越感觉到时间是最公正的行官,意气风发地扬着白手套,宣判所有人的宿命。

阳光下的白手套

150cmx110cm 布面油画 2010

在宋永兴的画笔下,白手套一方面代表着庄重及对领导的尊敬,一方面却反衬出洁白手套下的冷酷事实。

《阳光下的白手套》是关于一个发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特定历史事件的局部图像截取。

乍看之下,宋永兴的画作首先是很美的,有一种静谧的隽永感,调子美构图美笔触美,虽然只是给平庸的形象揉抹上了一层褐绿的陈旧油色,也没有平添什么意义深度,但反过来说,也没消解什么图像的意义。

兄弟

200CMX145CM 布面油画 2010

如《兄弟》里年少未经世事的兄弟缅腆的笑容对照其不确定的未来。除了对新闻和历史事件的省思,宋永兴画作中蕴积的细腻情感也很引人入胜,在偏灰的中性色调描写下,情感的温度却很真实。

然而细看以后,会发现其传达的讯息往往是基于社会心理的自觉,对历史及新闻事件作出回应。标题和画面的互文性都做得有模有样。平淡无奇的寥寥几字和灰朴的暗调结合在一起,意外地给人醍醐之感。

看似平静的画面往往与画中的故事呈现奇妙的反差。

现在,没有风景

120X90CM 布面油画 2013

在他的油画作品中,具有貌似真实,甚至逼真,其实提供的是荒诞不经的处境。这是他有意通过混沌、幽闭的背景和人物动作的局部穿插,呈现出混杂、曲折的人生境遇,具有纪实与重构的视界。

他没有采取一种简单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致力于探索人精神层面的维度的事物,而是采取“二次碎片”的大特写,更加重视对于社会关系的分析和人在社会当中面临的种种挑战。它排斥虚无缥缈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排斥高度的风格化。

那是星期日

70x90cm 布面油画 2011

也没有陷入一种庸俗社会学的考察,通过截取和改变一些图像,呈现他对社会现象、历史事件的个人视角;并在绘画效果和手绘痕迹方面下功夫,注入他的个人意志和心理波动,他钟情于人物动作、生活场景、器物和绘画本身的朴素魅力,甚至还有悬疑、神秘、不知所终的危险意味。

越简单,越直白。宋永兴的画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

痛叙事

布面油画 2015

需要的是我们默不作声,只跟随他的喃喃呓语,在茫然的暗色惶恐中撕开光那苍白乏味的假面。就如弗洛伊德所说:“人的内心,既求生,也求死。我们既追逐光,也追逐暗。我们既渴望爱,有时候却又近乎自毁地浪掷手中的爱。人的心中好像一直有一片荒芜的夜地,留给那个幽暗又寂寞的自我。”

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存在,形态方式不同尔尔。宋永兴的画实质就折射出,获得宽泛概念的“存在”之后,恰恰是丧失了栖居的安全感,以及焦虑、挫折、无奈等切身感受如影随形。

光的背后

100X80CM 布面油画 2012

对个体权利、尊严和自由的重视,成为他感知的底色和表达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他在自己和普通民众的生存状况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在他的画面中,这种生存状况和个体的欲望、诉求之间有很大的差距,成为让个体痛苦挣扎、竭力反抗的困境。

两个人的胜利

80X65CM 布面油画 2014

在这些画面中,权力的运行特点、个体的强烈希冀是表达的重点。也因此,画面笼罩着各种强烈而紧张的情绪。这种种情绪,在当下的社会氛围中,越来越不只是艺术家个人独有的,而且越来越强烈。静则生灵,平静而松动的直观时,事物的真相才可能全面敞开,但肉身在特定处境中产生出这种种情绪时,作为问题,它们需要被各方正视和寻求良性解决的可能性。

红椅子,布面油画

2012

在绘画的范围内找到准确的表达是个不易的事。历史与现实是不可回避的两个问题。况且,还有自我这个甩不掉的东西在搀和。宋永兴自己说:“这三者就像与生俱来的病。逃不脱,也没法逃。你越是试图把它放大、把它看得更清楚时它却越失真、越模糊。作品在不断的应证对象和你的关系,任何的表演和敷衍都会在作品中无情的显现。专注和耐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绘画的框架中跟它们死磕,至于谁输谁赢也由不得我.....”

白墙

2013 76×56CM 布面油画 2013

这里,或许还是要落入阿甘本论述“何为当代人”的逻辑,以及“当代性”的问题。

阿甘本所谓的“黑暗光波”同样可以作为对可见物的不可见性的隐喻:处于纷繁复杂的现实和历史的逼迫下,有时态度竟然有些可笑!他将这些恐惧和情绪填充进每个时刻,用同样的暗色墨水的恐惧,绘制他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暗色——宋永兴作品

展览时间:2017.3.24—2017.4.20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机场辅路草场地54号院 艾米李画廊

在宋永兴的油画作品中,具有貌似真实,甚至逼真,其实提供的是荒诞不经的处境。这是他有意通过混沌、幽闭的背景和人物动作的局部穿插,呈现出混杂、曲折的人生境遇,具有纪实与重构的视界。正是这种表层的真实后面隐藏得更为深刻的真实,才能使原初状态成为一种真实自我的有意识体现。在过去,你可以为自己的不幸找到一个承担者,现在则越来越多地要由你自己来承担了。你拥有了更多的生活,你也因此更加感到不安。尽管会有光,却一定显得幽暗、苍白和乏味,并使观者陷入一种如宋永兴作品里的暗色和茫然的惶恐之中。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暗色,摘下你的白手套

听闻欧洲曾用手套象征权威和圣洁,所以早年的欧洲骑士,将白手套戴上,表示执行神圣公务。年纪越长,越感觉到时间是最公正的行官,意气风发地扬着白手套,宣判所有人的宿命。

人生的万事万物都在我们眼前随时消失,黑暗光明,交错相替;光辉灿烂之后,忽又天地晦冥;人们望着、忙着,伸出手抓住那些掠过的东西;每件事都是道路的拐角;倏忽之间,人已衰老。我们蓦然觉得一切都黑了,我们看见一扇幽暗的门,当年供我们驰骋的那匹暗色的生命之马停下来了,我们看见一个面目模糊、素不相识的人在黑暗中卸下了它的辔头。

——雨果《悲惨世界》

我以为很多事是可以重复的,还有下一次,但我错了。包括儿时的万花筒或纸飞机,抄作业或买糖果,早就是此生的最后一次。只是当时没有行官高举白手套,宣布那些日子的死亡。

听闻欧洲曾用手套象征权威和圣洁,所以早年的欧洲骑士,将白手套戴上,表示执行神圣公务。年纪越长,越感觉到时间是最公正的行官,意气风发地扬着白手套,宣判所有人的宿命。

阳光下的白手套

150cmx110cm 布面油画 2010

在宋永兴的画笔下,白手套一方面代表着庄重及对领导的尊敬,一方面却反衬出洁白手套下的冷酷事实。

《阳光下的白手套》是关于一个发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特定历史事件的局部图像截取。

乍看之下,宋永兴的画作首先是很美的,有一种静谧的隽永感,调子美构图美笔触美,虽然只是给平庸的形象揉抹上了一层褐绿的陈旧油色,也没有平添什么意义深度,但反过来说,也没消解什么图像的意义。

兄弟

200CMX145CM 布面油画 2010

如《兄弟》里年少未经世事的兄弟缅腆的笑容对照其不确定的未来。除了对新闻和历史事件的省思,宋永兴画作中蕴积的细腻情感也很引人入胜,在偏灰的中性色调描写下,情感的温度却很真实。

然而细看以后,会发现其传达的讯息往往是基于社会心理的自觉,对历史及新闻事件作出回应。标题和画面的互文性都做得有模有样。平淡无奇的寥寥几字和灰朴的暗调结合在一起,意外地给人醍醐之感。

看似平静的画面往往与画中的故事呈现奇妙的反差。

现在,没有风景

120X90CM 布面油画 2013

在他的油画作品中,具有貌似真实,甚至逼真,其实提供的是荒诞不经的处境。这是他有意通过混沌、幽闭的背景和人物动作的局部穿插,呈现出混杂、曲折的人生境遇,具有纪实与重构的视界。

他没有采取一种简单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致力于探索人精神层面的维度的事物,而是采取“二次碎片”的大特写,更加重视对于社会关系的分析和人在社会当中面临的种种挑战。它排斥虚无缥缈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排斥高度的风格化。

那是星期日

70x90cm 布面油画 2011

也没有陷入一种庸俗社会学的考察,通过截取和改变一些图像,呈现他对社会现象、历史事件的个人视角;并在绘画效果和手绘痕迹方面下功夫,注入他的个人意志和心理波动,他钟情于人物动作、生活场景、器物和绘画本身的朴素魅力,甚至还有悬疑、神秘、不知所终的危险意味。

越简单,越直白。宋永兴的画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

痛叙事

布面油画 2015

需要的是我们默不作声,只跟随他的喃喃呓语,在茫然的暗色惶恐中撕开光那苍白乏味的假面。就如弗洛伊德所说:“人的内心,既求生,也求死。我们既追逐光,也追逐暗。我们既渴望爱,有时候却又近乎自毁地浪掷手中的爱。人的心中好像一直有一片荒芜的夜地,留给那个幽暗又寂寞的自我。”

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存在,形态方式不同尔尔。宋永兴的画实质就折射出,获得宽泛概念的“存在”之后,恰恰是丧失了栖居的安全感,以及焦虑、挫折、无奈等切身感受如影随形。

光的背后

100X80CM 布面油画 2012

对个体权利、尊严和自由的重视,成为他感知的底色和表达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他在自己和普通民众的生存状况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在他的画面中,这种生存状况和个体的欲望、诉求之间有很大的差距,成为让个体痛苦挣扎、竭力反抗的困境。

两个人的胜利

80X65CM 布面油画 2014

在这些画面中,权力的运行特点、个体的强烈希冀是表达的重点。也因此,画面笼罩着各种强烈而紧张的情绪。这种种情绪,在当下的社会氛围中,越来越不只是艺术家个人独有的,而且越来越强烈。静则生灵,平静而松动的直观时,事物的真相才可能全面敞开,但肉身在特定处境中产生出这种种情绪时,作为问题,它们需要被各方正视和寻求良性解决的可能性。

红椅子,布面油画

2012

在绘画的范围内找到准确的表达是个不易的事。历史与现实是不可回避的两个问题。况且,还有自我这个甩不掉的东西在搀和。宋永兴自己说:“这三者就像与生俱来的病。逃不脱,也没法逃。你越是试图把它放大、把它看得更清楚时它却越失真、越模糊。作品在不断的应证对象和你的关系,任何的表演和敷衍都会在作品中无情的显现。专注和耐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绘画的框架中跟它们死磕,至于谁输谁赢也由不得我.....”

白墙

2013 76×56CM 布面油画 2013

这里,或许还是要落入阿甘本论述“何为当代人”的逻辑,以及“当代性”的问题。

阿甘本所谓的“黑暗光波”同样可以作为对可见物的不可见性的隐喻:处于纷繁复杂的现实和历史的逼迫下,有时态度竟然有些可笑!他将这些恐惧和情绪填充进每个时刻,用同样的暗色墨水的恐惧,绘制他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暗色——宋永兴作品

展览时间:2017.3.24—2017.4.20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机场辅路草场地54号院 艾米李画廊

在宋永兴的油画作品中,具有貌似真实,甚至逼真,其实提供的是荒诞不经的处境。这是他有意通过混沌、幽闭的背景和人物动作的局部穿插,呈现出混杂、曲折的人生境遇,具有纪实与重构的视界。正是这种表层的真实后面隐藏得更为深刻的真实,才能使原初状态成为一种真实自我的有意识体现。在过去,你可以为自己的不幸找到一个承担者,现在则越来越多地要由你自己来承担了。你拥有了更多的生活,你也因此更加感到不安。尽管会有光,却一定显得幽暗、苍白和乏味,并使观者陷入一种如宋永兴作品里的暗色和茫然的惶恐之中。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