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四川经济网 李露萍 实习记者 陈凤春
3月11日早上八点,从成都高新区民乐地铁站D口走出,一块围栏隔出的长约120米、宽约44米的“特设区”,让早高峰的路口忙中有序。
这个“特设区”有何特点?
成都公交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成都公交依托BOCC大数据分析,创新打造的首个“路中式”巴士换乘站——利用对地铁民乐站D口外有限道路空间,重新划分功能,将非机动车与公交车进站、乘客等候区域分隔开来,在站台设置“车下站上”刷卡机点位,实现上车即走。
“以前地铁站路口又乱又堵,共享单车扎堆停放、还有一排三轮车、摩托车揽客,行人、自行车混行,公交车很难进站。”成都公交集团天府公交客运市场部经理吕艳介绍道,民乐地铁站位于剑南大道中段与天府四街交汇口,日登降量约3.6万人次,周边汇聚天府软件园、国际人才港等大型产业园区,短距离接驳需求旺盛。
成都交警六分局三大队大队长李景昊也谈到,“高峰时段,公交车进站后乘客上下车时间最长要5分钟,公交车排起队后,现场就只有1条车道能正常通行,不仅拥堵,安全隐患也很大。”
为此,成都公交创新推出“民乐模式”,提质公交服务水平,助力城市通勤更便捷更畅通。
在等候区等车的市民谢先生感叹,“现在出地铁就能刷卡候车,既安全又省时。”在天府五街上班的宋女士也说,“和我以往乘车相比,节省了约10分钟,通勤更顺畅了。”

李景昊表示,交警六分局与成都公交等多部门协作,不仅增设公交车调头匝道,缩短车辆周转时间,还重新规划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施划专用通道和斑马线,确保人车分流。同时,还对现场秩序进行维护,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引导,提升市民乘车效率。

改造后,民乐站D口交通秩序焕然一新。数据显示,公交车高峰时段上客时间由55秒降至40秒,日均客流从9100乘次增至9800乘次,非法营运三轮车大幅减少,共享单车停放更加规范。
“此次‘路中式’换乘站是‘民乐模式’的首次试点,未来将结合大数据分析,在更多交通压力突出的区域推广类似改造,进一步提升城市通勤效率与市民出行体验。”李景昊表示。
来源:四川经济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