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时评 | 入境游的泰安探索:国际化是立足本土的特色表达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时评 | 入境游的泰安探索:国际化是立足本土的特色表达

泰安以“国际标准、中国气派、泰山特色”的创新实践,为中小城市文旅国际化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文 | 陈明一

近日,《泰安市促进入境旅游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正式出台。“跳出地方看全局”,这也标志着泰安推进国际旅游胜地和泰山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去年以来,随着国家多批次开启144小时过境免签、单方面免签政策,入境游市场开始火爆。

对于外国游客而言,作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泰山,是他们最早了解的中华风物之一。加之,泰安市高铁纵横、交通便捷,泰山也被归入他们初游中国的目的地清单。

在全球化浪潮与文旅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旅游业正经历从“流量时代”向“质量时代”的转型。作为世界级文化地标泰山的所在地,泰安以“国际标准、中国气派、泰山特色”的创新实践,为中小城市文旅国际化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图片来源:摄图网

破题,精准的国际洞察力

将东亚、东南亚及欧美市场分级定位,针对不同文化基因设计差异化产品,这是《措施》展现出的精准的国际市场洞察力。

为东亚游客打造的“世界遗产+美食美景”主题线路,既契合东亚文化圈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又通过味觉记忆强化情感联结;针对在华外国人的商务旅行定制产品,则巧妙抓住“中国机遇”与“文化体验”的双重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泰安正在把节庆活动转化为国际传播的超级IP。依托“泰山国际登山节”,邀请境外旅行商、媒体及网络达人参与体验,形成“活动引流——内容生产——二次传播”的闭环。

试想,当外国博主用镜头记录登山祈福的仪式感,抑或是通过徒步丈量地质奇观,这些真实的内容远比任何宣传更具说服力。而通过海外文化机构、国际旅游展会等平台建立常态化推广机制,显示出泰安从“事件营销”向“品牌深耕”的战略升级。

走进位于泰安银行红门支行的“红门景区外籍来泰支付服务中心”,这里配备了双语标识牌,设置了“支付便利化服务台”和“外籍来泰人员绿色通道”,可提供双语版境外来泰支付服务指南,是方便外籍来泰人员了解泰安市受理外卡支付、支持外卡取现的主要场所。

事实上,红门支行是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泰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泰安市文旅局合力打造的“泰山支付服务示范区”的中心。

入境旅游的痛点,往往隐匿于“最后一公里”的细节中。《措施》直击境外游客的核心关切:在景区入口,取消预约制、增设专用通道,看似简单的流程优化,实则破除“数字鸿沟”的人文关怀;多语种标识标牌与智能导览设备的普及,既解决了语言障碍,又通过科技手段让文化解读突破时空限制。

目前,泰安的外语导游队伍正通过与高校合作与人才引进不断扩容,星级酒店多语种接待与外籍游客住宿登记简化,均是服务体系的国际化重构。

这些举措共同构建起“全链条服务生态”,让泰安从“能接待”向“会服务”跨越。尤其《措施》对银发旅行者的门票优惠,不仅是对特定客群的关怀,更契合全球老龄化背景下“适老化旅游”的发展趋势。

在数字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泰安将“支付便利化”作为破解入境游梗阻的关键切口。泰安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免费WiFi与移动支付,为游客构建了“数字友好型”消费环境;增设外币兑换点、扩大国际信用卡支付覆盖范围,这是针对外籍游客支付习惯的“靶向治疗”。

可以说,这种金融创新与文旅场景的深度融合,让外籍游客无需为兑换货币、绑定支付软件而耗费精力,轻装前行,沉浸式体验“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意境。这种“隐形”的服务升级,恰是城市国际化软实力的体现。

图片来源:摄图网

区域协同,全球共赢

不可否认,泰安的智慧,更多地体现在《措施》对区域协同发展的深刻认知。通过与济南、青岛等口岸城市联动,泰安将自己嵌入“山东旅游黄金走廊”,对接北京、上海等国际旅游集散地,力争在国家战略层面融进“入境游大动脉”。

这种“借船出海”的策略,使泰山不再仅是地理概念,而成为跨区域文旅产品的重要节点。或许某一天,当境外游客从青岛啤酒节转向泰山日出,从北京长城跨越到泰山石阶,泰安便在国际旅游版图中找到了不可替代的坐标。

2024年,泰安预计全年接待国内游客9429.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02.7亿元。

近年来,交通网络的织密,进一步放大了协同效应。在泰安,高铁班次增加与机场接驳专线的开通,构建起“快进慢游”的交通体系。

当下,“高铁+文旅”的模式正成为入境游新引擎。这种“基础设施先行”的逻辑,在解决了“旅长游短”痛点的同时,通过时空压缩效应释放出文旅经济的规模效益。

对入境游业绩突出的旅行社最高4万元奖励,泰山景区对外语导游、国际推介官等人才的门票减免……

如今的泰安,正在构建一个“文旅创新共同体”。当旅行社因奖励政策更愿开发小众线路,当外语导游因职业荣誉感主动传播泰山文化,当老街商户因支付便利化拥抱国际客源,面对“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激励机制,市场要素的活力被充分激活。

今年春节期间,泰安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09%,印证了政策杠杆的撬动效应。

国际化不是盲目追求“高大上”,而是立足本土文化做特色化表达。泰安的经验在于,服务升级需超越“硬件竞赛”,在人性化体验中构建情感联结;政策创新要遵循“市场规律”,用制度设计激发内生动力。

正如泰安,瞭望全球视野谋划文旅版图,不忘工匠精神雕琢服务细节,宛若泰山石刻承载着千年文明,今天的改革举措,正在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写下属于新时代的“新”注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时评 | 入境游的泰安探索:国际化是立足本土的特色表达

泰安以“国际标准、中国气派、泰山特色”的创新实践,为中小城市文旅国际化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文 | 陈明一

近日,《泰安市促进入境旅游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正式出台。“跳出地方看全局”,这也标志着泰安推进国际旅游胜地和泰山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去年以来,随着国家多批次开启144小时过境免签、单方面免签政策,入境游市场开始火爆。

对于外国游客而言,作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泰山,是他们最早了解的中华风物之一。加之,泰安市高铁纵横、交通便捷,泰山也被归入他们初游中国的目的地清单。

在全球化浪潮与文旅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旅游业正经历从“流量时代”向“质量时代”的转型。作为世界级文化地标泰山的所在地,泰安以“国际标准、中国气派、泰山特色”的创新实践,为中小城市文旅国际化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图片来源:摄图网

破题,精准的国际洞察力

将东亚、东南亚及欧美市场分级定位,针对不同文化基因设计差异化产品,这是《措施》展现出的精准的国际市场洞察力。

为东亚游客打造的“世界遗产+美食美景”主题线路,既契合东亚文化圈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又通过味觉记忆强化情感联结;针对在华外国人的商务旅行定制产品,则巧妙抓住“中国机遇”与“文化体验”的双重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泰安正在把节庆活动转化为国际传播的超级IP。依托“泰山国际登山节”,邀请境外旅行商、媒体及网络达人参与体验,形成“活动引流——内容生产——二次传播”的闭环。

试想,当外国博主用镜头记录登山祈福的仪式感,抑或是通过徒步丈量地质奇观,这些真实的内容远比任何宣传更具说服力。而通过海外文化机构、国际旅游展会等平台建立常态化推广机制,显示出泰安从“事件营销”向“品牌深耕”的战略升级。

走进位于泰安银行红门支行的“红门景区外籍来泰支付服务中心”,这里配备了双语标识牌,设置了“支付便利化服务台”和“外籍来泰人员绿色通道”,可提供双语版境外来泰支付服务指南,是方便外籍来泰人员了解泰安市受理外卡支付、支持外卡取现的主要场所。

事实上,红门支行是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泰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泰安市文旅局合力打造的“泰山支付服务示范区”的中心。

入境旅游的痛点,往往隐匿于“最后一公里”的细节中。《措施》直击境外游客的核心关切:在景区入口,取消预约制、增设专用通道,看似简单的流程优化,实则破除“数字鸿沟”的人文关怀;多语种标识标牌与智能导览设备的普及,既解决了语言障碍,又通过科技手段让文化解读突破时空限制。

目前,泰安的外语导游队伍正通过与高校合作与人才引进不断扩容,星级酒店多语种接待与外籍游客住宿登记简化,均是服务体系的国际化重构。

这些举措共同构建起“全链条服务生态”,让泰安从“能接待”向“会服务”跨越。尤其《措施》对银发旅行者的门票优惠,不仅是对特定客群的关怀,更契合全球老龄化背景下“适老化旅游”的发展趋势。

在数字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泰安将“支付便利化”作为破解入境游梗阻的关键切口。泰安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免费WiFi与移动支付,为游客构建了“数字友好型”消费环境;增设外币兑换点、扩大国际信用卡支付覆盖范围,这是针对外籍游客支付习惯的“靶向治疗”。

可以说,这种金融创新与文旅场景的深度融合,让外籍游客无需为兑换货币、绑定支付软件而耗费精力,轻装前行,沉浸式体验“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意境。这种“隐形”的服务升级,恰是城市国际化软实力的体现。

图片来源:摄图网

区域协同,全球共赢

不可否认,泰安的智慧,更多地体现在《措施》对区域协同发展的深刻认知。通过与济南、青岛等口岸城市联动,泰安将自己嵌入“山东旅游黄金走廊”,对接北京、上海等国际旅游集散地,力争在国家战略层面融进“入境游大动脉”。

这种“借船出海”的策略,使泰山不再仅是地理概念,而成为跨区域文旅产品的重要节点。或许某一天,当境外游客从青岛啤酒节转向泰山日出,从北京长城跨越到泰山石阶,泰安便在国际旅游版图中找到了不可替代的坐标。

2024年,泰安预计全年接待国内游客9429.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02.7亿元。

近年来,交通网络的织密,进一步放大了协同效应。在泰安,高铁班次增加与机场接驳专线的开通,构建起“快进慢游”的交通体系。

当下,“高铁+文旅”的模式正成为入境游新引擎。这种“基础设施先行”的逻辑,在解决了“旅长游短”痛点的同时,通过时空压缩效应释放出文旅经济的规模效益。

对入境游业绩突出的旅行社最高4万元奖励,泰山景区对外语导游、国际推介官等人才的门票减免……

如今的泰安,正在构建一个“文旅创新共同体”。当旅行社因奖励政策更愿开发小众线路,当外语导游因职业荣誉感主动传播泰山文化,当老街商户因支付便利化拥抱国际客源,面对“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激励机制,市场要素的活力被充分激活。

今年春节期间,泰安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09%,印证了政策杠杆的撬动效应。

国际化不是盲目追求“高大上”,而是立足本土文化做特色化表达。泰安的经验在于,服务升级需超越“硬件竞赛”,在人性化体验中构建情感联结;政策创新要遵循“市场规律”,用制度设计激发内生动力。

正如泰安,瞭望全球视野谋划文旅版图,不忘工匠精神雕琢服务细节,宛若泰山石刻承载着千年文明,今天的改革举措,正在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写下属于新时代的“新”注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