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市息陬镇二张曲村传来喜讯:在春节期间,二张曲村的“曲阜香稻”销售量达到了1.8万斤,村内采取“订单式”销售模式,通过单位集中采购、市民采购、线上抢购等形式,实现了新年村集体经济增收“开门红”。
“去年,我们的亩产创下了新高,由之前的500斤增至1000多斤。”曲阜香稻“传承人”张军谈起村集体一起培育的香稻田,语气中难掩的自豪。这是曲阜市息陬镇二张曲村探索实施“集体耕种一块田”经营发展模式,打造规模化、现代化农业经营新模式的结晶。

据了解,“曲阜香稻”产于曲阜市城南门外的南泉、小泉一带,种植面积曾扩大到沿沂河两岸的城关和息陬两个乡镇。栽培历史悠久,源溯于周朝,盛于清朝乾隆年间,米优质佳,香气醇浓可口,有“一家煮饭十家香”的美称,亩产量曾一度达500亩左右,但一直不稳定。
为延续曲阜香稻的“生命力”,紧邻沂河岸边的息陬镇二张曲村2023年开始探索培育优质香稻。在村党支部书记张军的带领下,村集体开发利用河滩的闲置土地,利用挖掘机等重型设备平整成水稻田,曾经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如今在村集体的统一规划下,变成60亩连片规整的现代化稻田。
“我们村组织党员、两委干部一起分苗、搬苗、插秧,采取自种自营方式经营‘集体耕种一块田’,这两年我们不断地探索、钻研,在村内建设仓储基地,购置了稻谷脱壳机、真空包装机等设备,去年又注册了‘曲阜香稻’农产品特色品牌,设计了商标和包装袋,目前我们村建立了香稻种植-收储-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村集体收入增加30万元左右。”息陬镇二张曲村党支部书记张军说道。

在息陬镇,“集体耕种一块田”的经营发展模式遍地开花。大辛庄收回村民流转的集体土地30亩,种植中药材;大峪村通过工矿废弃地复垦及荒芜院落整治,新增耕地242亩;杜家庄与企业采取契约定产模式发展460亩小麦种植,农户每亩可得1000元的收益;刘家庄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收回对外承包的70亩集体土地,发展特色产业大蒜种植项目;西息陬以村民入股、合作社专业托管的模式整合土地资源,发展34座蔬菜大棚……
“集体耕种一块田”改革是为了解决集体增收难题而探索的经营模式改革,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次大胆尝试。近年来,曲阜市通过优化土地资源、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和村集体收入,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孔雅玮综合整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