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2CC新传媒
近几日,随着气温的上升,防晒再次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
据C2CC传媒X新妆不完全统计,自2025开年至今,已有超30款防晒新品(包括全新升级产品)上市,其中不乏美肤宝、丸美、珀莱雅、薇诺娜、理肤泉、Mistine、碧柔、安热沙等一众国内外品牌。
另外,本土轻量化户外生活品牌蕉下和本土户外鞋服巨头骆驼都跨界美妆市场,推出防晒产品。
飞瓜数据显示,2024年抖音防晒衣品类销售热度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267.4%,且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除防晒霜和防晒衣外,新型防晒产品如口服防晒,近年来正成为市场新宠。例如日本护肤品牌黛珂于2月16日推出了日晒防护SUN SHELTER系列口服防晒产品。
3月17日,全球知名乳品品牌明治(meiji)也在官网发布消息称,本月25日,将在日本市场发售“明治W肌肤护理酸奶”,售价为156日元(含税)。此款产品的推出,瞄准当下消费者对肌肤健康关注度持续上升的趋势,重点解决紫外线照射及肌肤干燥难题。
01、明治跨界王炸,喝酸奶也能防晒?
欧睿数据显示,中国防晒市场增速远超全球,预计2021-2025年仍然能保持10.5%的年复合增长率,至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提升至244亿元,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超300亿元。
市场上对具有防晒效果的护肤产品需求急剧上升,但当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紫外辐射划为人的2类(2B-2A)致癌物时,防晒早已超越单纯的美白诉求,成为关乎皮肤健康的刚性需求。许多消费者希望通过日常饮食来增强自身体质,以抵抗这些外部环境的影响,推动防晒产品从“应急防护”向“系统防御”转型,明治的W护肤酸奶恰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据介绍,该产品采用专有成分混合物配制而成,包括SC-2乳酸菌(保加利亚乳杆菌OLL1247菌株和嗜热链球菌3078菌株)、胶原蛋白肽和鞘磷脂。明治在官网表示,有数据证明,上述成分具有“帮助保护肌肤免受紫外线刺激的功能”以及“保持肌肤水润、缓解肌肤干燥的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明治第一次尝试口服防晒产品,早在2020年明治就推出过具有防晒功效的酸奶。
该款产品作为当时首款针对紫外线防护的酸奶,吸引了诸多关注。小红书上对该产品褒贬不一,有网友疑虑众多发出三连问,“喝了难道就不用擦防晒霜了?一瓶管多久?一瓶可抵抗紫外线强度是多少?”也有一些网友对此倍感新奇,但认为口感一般。
02、黑科技扎堆,口服防晒卷出新高度
消费者的选择印证着市场转向,这种“外防+内养”的复合策略,既源于防晒霜使用门槛(需定时补涂、可能致敏)的客观限制,也折射出健康管理意识的觉醒。事实上,明治的W护肤酸奶并非个例,近一年来频繁出现口服防晒产品。
1.KIDNOW凯蒂诺——脂质体谷胱甘肽小白片
该品牌诞生于美国,于2021年成立,属于EMITCODE LIMITED旗下品牌,主营业务是全功能营养补充剂,全线产品由金城生物北美和美国华盛顿霍普金斯生命实验室联合研发。
2024年下半年,KIDNOW凯蒂诺利用创新口服健康科技另辟蹊径,用优质成分“谷胱甘肽”+高效营养递送技术“脂质体”打造高效内服产品脂质体谷胱甘肽小白片,深入细胞内部,抑制黑色素生成,减少黑色素沉积,由内而外管理肤色。
2.Aurinda澳琳达——UV阻隔水晶白番茄胶囊
作为澳大利亚知名的健康营养品牌,Aurinda澳琳达一直致力于为女性提供高品质的护肤产品。旗下备受瞩目的热销产品——澳琳达UV阻隔水晶白番茄胶囊,拥有澳洲TGA权威认证,核心成分水晶白番茄是来自以色列的国际专利成分(专利号WO 2021/070184 A1),可以从源头上阻隔UVA和UVB,抵御紫外线的侵袭。
今年,Aurinda澳琳达更是针对女性需求对这款产品进行了升级。在成分上,进一步优化了水晶白番茄的提取工艺,提升了其含量,让美白抗氧化效果更上一层楼;同时,添加了更多有助于促进胶原蛋白生成的成分,帮助女性更好地抵抗衰老,保持肌肤紧致。
3.江南大学——珊瑚藻提取物口服防晒剂
今年3月,江南大学推出了最新成果,从深海珊瑚藻中提取出新型海洋活性物质,其核心优势在于靶向吸收机制,通过激活皮肤细胞的Nrf2通路,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抵御UVA/UVB损伤。临床数据显示,单次服用可维持8小时防晒效果,且对敏感肌无刺激。
另外,江南大学技术授权企业“食康生物”已完成Pre-IPO融资,产品计划2025年第三季度上市,推出基础款(珊瑚藻片)、运动款(速溶粉剂)、儿童款(果汁软糖)等产品矩阵。并于与Keep合作开发“运动防晒套餐”,联合屈臣氏设置“防晒实验室”体验区。
03、暗战升级,口服防晒赛道爆发监管真空与信任危机
当明治的W护肤酸奶与江南大学的珊瑚藻提取物口服防晒剂先后浮出水面,口服防晒赛道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这场由消费者健康意识觉醒驱动的“内服革命”,正在改写美妆行业的竞争格局。
然而,口服防晒赛道的快速扩张背后,深层矛盾正逐渐显现,法规滞后成为行业发展的首要瓶颈。
目前,全球多数市场尚未针对口服防晒产品,建立明确的分类标准与功效认证体系,导致部分产品以普通食品或保健食品名义流通,其安全性与实际效果缺乏权威监管。
法规的滞后现状与资本市场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当资本追逐风口时,如何平衡创新与科学验证,成为行业必须直面的课题。
其次,消费者认知断层与市场乱象交织,进一步加剧行业信任危机。尽管部分成分党群体对技术流产品趋之若鹜,但多数消费者仍将口服防晒视为“智商税”。
在小红书平台关于“口服防晒是不是智商税”的讨论中,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关注成分报告、临床试验数据及长期安全性。这种消费心智的成熟,或将倒逼行业走向规范化。
站在244亿防晒市场的十字路口,这场“吃出来的美丽革命”才刚刚拉开帷幕。如今,防晒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护肤概念,演变至“内服”食品,更多是成为一种生活态度。未来5-10年,随着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健康,可食用防晒有望成为防晒市场的重要补充,但目前传统防晒手段仍将占据主导地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