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明一
“九达天衢”“神京门户”,正如这些古时的美誉所描述,德州市与京津冀近在咫尺。
近日,山东省发布《山东省深入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度对接京津冀和长三角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旨在通过区域协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山东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
作为山东唯一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城市,德州也是《方案》提及较多的城市之一——
支持德州(北京)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京津冀创新转化(德州)中心、中关村e谷·齐河生命科学谷平台建设;支持德州天衢新区建设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打造临邑优质蔬菜生产基地等。
可以说,服务和融入重大发展战略,德州有区位优势,更有产业底气。

区域协调,产业协作“走在前”
时间回到去年10月16日,2024集成电路关键材料产业合作(德州)大会在德州市天衢新区召开。这是大会连续三年花落德州。
“能够把这么多国内优质企业和专家聚在一起开展交流合作,证明了这座城市的魄力和前瞻性都非常强。”彼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寿如是说。
事实上,德州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起步并不算早,但特色鲜明、发展势头迅猛,尤其占尽“地利”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以天衢新区为例,天衢新区是山东擘画的四大省级新区之一,被赋予“打造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鲁北智慧活力新城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的功能定位。
值得关注的是,兼具“打造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的职责使命,近年来,天衢新区累计引进中国有研、华创融盛、中机寰宇等118个京津冀项目,总投资402亿元,并携手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协同联动示范区,对接北京朝阳区商务中心区,打造环京产业外溢优选地。
在山东,天衢新区首个加入京津冀国家级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联盟,随着全省首个京津冀创新转化中心的成功揭牌,天衢新区已经探索形成了“研发在京津、智造在新区”的协同发展模式。
3月14日,德州天衢新区举行重点招商项目签约开工仪式,计划总投资32.2亿元的7个重大项目有3个来自京津冀区域,实现2025年招大引强新突破。
而以2023年数据为例,天衢新区新开工恒宇动力胶管、节能院等京津冀项目16个,到位资金10.47亿元;新引进北京机科国创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恒力电机、联合石油等6家企业与京津冀大院大所开展深度合作;中机寰宇、山东晶创等企业合作共建9个创新平台。全市中期评估京津冀工作列组内第一。
从2013年落户威讯联合半导体为先导,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加快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十多年来,天衢新区从北京引进培植有研等46家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关键材料、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终端应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成功入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字产业集群,连续两年获得省委省政府督查激励,成为全市产业发展的“桥头堡”、全国重要的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基地、北方地区最大的集成电路用大硅片生产基地。
如今,天衢新区正锚定把“一号产业链”做强做优做出特色,以三大行动(稳链强基、强芯提质、集群筑峰),推动“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实现同频共振。
不难看出,通过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德州能够借助京津冀地区的资源优势,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和技术企业入驻,为天衢新区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信息技术产业的集聚发展。同时,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举措,将加快德州创新转化平台的建设,加速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进程,提升信息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这些利好政策将为德州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助力其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德州区位动向:南融济南,北接京津冀
“不遗余力推动重大区域战略由加快融入向深度融入转变,打开了南融济南、北接京津冀的新局面”。
这句话描述的是德州市临邑县。可以看出,不仅是京津冀,深耕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整个德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布局。
近年来,临邑县立足打造融入济南桥头堡,从思想上、干部上、项目上、交通上,全方位与济南对接。
临邑县有2条重大政策,17个重大项目,以及G104 线临邑五里庙至临邑济阳界加宽工程、临邑通用机场2个重点事项纳入《济南都市圈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5年),山东睿捷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8000吨高性能永磁产品自动化生产线、临邑县第二水库工程等4个项目列入《济南都市圈建设实施方案》重点项目,为进一步深度融入济南都市圈奠定基础。
值得关注,临邑县制定并印发《融入省会经济圈“八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并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签订《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目前,在临邑县的济南企业有齐鲁制药、洛杰斯特、欣博药物等54家,年产值超170亿元。38家企业与山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济南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交通学院等15家科研院所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
临邑县临南镇,东与济南市济阳区相邻,《突破临南三年行动实施意见》出台以来,临邑县发挥夏口位于临邑与济南中点位置、两地交流交往枢纽的区域优势,引进总投资1400万元、占地面积100亩的济南佰福康核心区示范棚建设项目,集中打造系统化的设施农业。以欧式小镇为导向,以年轻人喜好为准则,谋划整建制开发夏口街,打造年轻人喜欢的活力、宜居小镇。
2023年5月18日,临邑至济南城际公交开通,全程70公里,每天可满足1000余人次往返;2024年11月8日,济南绕城高速二环线北环段项目顺利通车;济南至宁津高速项目已完成总投资的四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31日,济南商河县与临邑县签署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临邑县正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商河县在经济合作、旅游发展、文化交流、人才互助等多个领域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共同推动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临邑县紧紧围绕德州“一区四基地”功能定位,着力从优质产业转移承接、前沿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人才培育引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社会事业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治等方面,深化对接,积极融入。
临邑经济开发区作为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的主阵地,编制完成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高端装备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新建可“拎包入住”标准化厂房16万平方米。
聚焦京津冀产学研深度融合,以供需联动为路径,临邑县建立对接交流平台,实施“云端牵线”“线下搭桥”,联系中国科学院、河北科技大学、北京清大天工能源技术研究所等高校院所,促成11家企业与12家高校院所签订14项产学研合作协议,并与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等院所机构开展深度合作,累计引进转化京津冀科技成果10项。临邑县实施科技创新平台提质升级攻坚行动,强化创新平台政策激励,引导县域企业与京津冀高校院所共建市级以上创新平台9家。
近年来,临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聚力对接引进央企强企,华电集团、中电建在临邑设立子公司,中国石化石油工程中试平台建设项目也在加快推进。索通发展、瑞博龙化工、爸爸的选择、艺点意创等来自京津冀的民企强企先后落地,实现了快速发展。
根据《方案》,临邑县要打造优质蔬菜生产基地。据悉,临邑县番茄、西葫芦销往京津冀地区的占比分别达到60%、80%,球生菜在北京新发地市场占有较大的份额,北京新发地、河北高碑店蔬菜批发市场均有临邑蔬菜经销商的常驻摊位。临邑县多次组织辖区蔬菜品牌参加京津冀农产品展销会,推销优质蔬菜产品,扩大临邑县蔬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壮大本地农产品在京津冀地区销售队伍规模。
天衢新区与临邑县,只是德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缩影。无论是省会都市圈,还是京津冀城市群,服务和融入重大发展战略,德州借势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