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涛
2025年3月19日,南山智尚(300918.SZ)发布了一则战略合作公告——这家以精纺呢绒和职业装闻名的企业,宣布与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武汉手智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共同研发人形机器人核心材料。
这并非一次简单的跨界尝试。2024年,南山智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E)业务以94.75%的营收增速异军突起。这家纺织巨头正试图用新材料重塑增长逻辑,而机器人产业链的关键材料,或将成为其破局的关键。

新材料业务异军突起
2024年,南山智尚交出了一份“喜忧参半”的成绩单,全年营收16.16亿元,同比微增0.98%;净利润1.91亿元,同比下滑5.82%。
尽管营收保持稳定,但净利润下滑和资产负债率攀升至52.39%。看似平淡的数据背后,实则是传统业务与新材料业务发展态势的显著分化。传统业务增长乏力,而新材料业务却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传统业务仍是南山智尚的核心支撑。精纺呢绒业务年产能达1600万米,西装成衣75万套,智能化设备渗透率80%,在高端西装面料市场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然而,受下游终端服装品牌业绩疲软影响,精纺呢绒业务收入同比下降9.54%至8.1亿元,产能利用率降至79.52%,毛利率虽提升至35.54%,但增速放缓。
相比之下,其服装业务以4.45%的营收增长和36.55%的毛利率,成为传统业务的“稳定器”,但其增长空间仍受限于行业天花板。
与此同时,新材料业务成为南山智尚的战略重点。南山智尚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E)业务营收同比激增94.75%至1.76亿元,销量突破3304吨。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是一种分子量超过150万的线性聚乙烯材料。其分子链高度规整且无支链,赋予其远超普通工程塑料的力学性能,密度仅为0.93–0.98 g/cm³(比水轻),耐磨性是钢材的15倍,拉伸强度高达3–3.5 GPa,且具备低摩擦系数、耐化学腐蚀和抗冲击性等特性。这种材料最初应用于纺织机械和防弹装备,如今正快速渗透到机器人、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
在机器人领域,UHMWPE因其独特的性能组合,成为传动系统、轻量化结构和防护材料的理想选择,其制成的腱绳替代传统金属或尼龙材料,成为机器人关节驱动的核心部件。

已切入机器人产业链
南山智尚的新材料布局始于2022年,一期600吨UHMWPE纤维项目投产,2023年二期3000吨项目投产,总产能达3600吨,位列国内前三。这种纤维以其高强度、耐磨损特性,广泛应用于防弹、海洋绳网、机器人传动腱绳等领域。
2024年11月,南山智尚年产8万吨高性能差别化锦纶长丝项目部分产线试投产,标志着公司在高端新材料领域取得关键突破。然而,其公布的财报显示,UHMWPE纤维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暂未形成订单”,且下游市场需求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尽管如此,南山智尚并未停止探索。2025年3月19日晚上,南山智尚宣布与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及手智创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发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相关专利,推动UHMWPE纤维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据南山智尚公告披露,公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腱绳产品实现销售订单,含税金额为40,000元,占公司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的0.002%,尽管首笔订单金额仅4万元,对公司业绩不会产生影响,但也标志着南山智尚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正式切入人形机器人产业链。
这场合作构建了独特的产学研闭环:武汉大学提供运动控制算法和智能传感技术支持,手智创新负责技术转化,南山智尚则依托规模化生产能力和材料改性技术,将纤维加工精度控制在微米级误差内。三方合力下,UHMWPE的应用场景正从传动系统向仿生皮肤、轻量化骨架延伸。
据高盛预测,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1540亿美元,而中金公司预测,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581亿元。在这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卡位战”中,材料被视为核心战场——据测算,2030年UHMWPE纤维在机器人领域的潜在市场规模可达200——450亿元。
南山智尚的UHMWPE业务尽管因产能爬坡和价格竞争导致毛利率下滑,但这一业务的战略意义已远超短期盈利:它标志着南山智尚从纺织制造商向高性能材料供应商的转型。
来源:推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