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赶碳号
光伏洗牌进入后半程以后,赶碳号有种预感,未来下场收拾光伏的旧山河的,除了地方国资以外,很可能还会有这些企业巨头——宁德时代、比亚迪、美的等等。
因为,电力市场化改革倒逼全行业从供给侧向需求侧转型,而那些更贴近一线客户的企业,优势将会更明显。我们已经看到,TCL光伏已经在发力了,海尔新能源也已经做得有模有样。
巨头们对于光伏储能一向充满耐心——像比亚迪,在光伏制造业上已经砸进去了一百多亿,亏得以至于公司这几年的年报都不再单独披露光伏这个板块了,但至今也没有退出的打算。
在新能源上持续血亏连眼睛也不眨一下的,还有美的。昔日储能龙头科陆电子,今年又叕亏损了!这已经是其亏损的第四个年头。 即使强大如美的,碰到科陆电子这团烂泥巴,除了良好的涵养与耐心以外,似乎也束手无策。
2022年5月,美的集团着手控股科陆电子,2023年6月完成股权变更成为控股股东。2024年,科陆电子的业绩仍然交了白卷。年报显示,2024年科陆电子实现总营业收入44.31亿元,同比增长5.5%;利润总额达到-4.56亿元,同比增长23.58%;实现归母净利润为-4.64亿元,同比增长12.24%。
在去年12月举行的投资交流活动中,科陆电子还被问到,2024年能不能扭亏。没想到恰恰相反:估计这个投资者没有想到四季度的耳光会这么响亮:一季度的利润是704万,二季度亏了4672万,三季度亏了1.14亿,到了第四季度,竟然亏了3.1个亿。科陆电子的亏损额在持续放大,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01、年度重点工作,重点不突出

自2021年以来,除了去年的一季度,科陆电子每一个季度都是亏损的。那么,2025年科陆电子能扭亏吗?在储能市场的低价策略能有效果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看看公司刚刚发布的年报。
其实,包括赶碳号在内,投资者们读年报,读的不仅是数字,还有管理层的战略方向对不对头、字里行间流露着什么情绪,基本上就能知道一家企业有没有“精气神”。
科陆电子的年报,在“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章节,围绕2025年经营计划,要开展的四方面重点工作,读来感觉有点“虚”。赶碳号在此摘录如下:
1、智能电网业务——将立足国内市场,紧跟国家“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步伐,夯实计量及高级量测的行业应用扩展,加强能源负荷调控、需求侧响应和虚拟电厂应用的探索;深耕非洲市场,加大对中东和欧洲市场的战略投入。
2、储能业务——将继续以“打造世界级能源服务商”为愿景,以全球化布局、自主化研发、精益化服务为目标,积极拓展国内市场,深耕美洲、欧洲市场,开拓“一带一路”市场,联合当地知名EPC公司、开发商共同拓展新市场。
3、加强产品和技术研发投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为全球能源客户提供卓越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4、以平台创新为驱动引擎,持续深入挖掘内部潜力,坚定不移地推进标准化、平台化建设与降本增效工作向纵深发展。通过优化业务流程、整合资源平台、加强技术创新应用等手段,建立更加完善的标准化体系,通过平台化运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整体运营效益。
这四点重点工作,先不说之间的内在逻辑性究竟有多强,大家可自行判断,有没有特别让人眼前一亮的战略举措吧。说得直白点,2025年,公司依靠这些举措能一举扭亏吗?市占率能提升到什么位置?管理层并没有公开表达决心。
当然,科陆电子内部的实际情况,赶碳号并不掌握。也许站在企业内部角度,这个工作计划已经算是能收到奇效的“石破天惊”之举了。
不管怎样,我们只能从过往信息中去探究为什么一直实力超群的美的集团,努力了两年,昔日储能龙头——科陆电子,现在仍是千疮百孔?
02、巨亏之下,薪酬水平仍碾压宁德时代
科陆电子现在的主营业务有两大块:智能电网、储能。
之前科陆电子的综合能源管理及服务、物业、金融等业务正在逐渐被剥离。这也是美的控股后一直在做的事情——瘦身。2024年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主体较2023年相比,减少了9户。在发布年报的同时,科陆电子还公告将转让全资子公司南昌市科陆智能电网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
现在保留的两个大业务,都算是黄金赛道了:智能电网业务自带护城河,是一个传统的高毛利行业,而储能业务,是所有新能源企业都在争夺的热点,也是创业企业扎堆的地方。
(1)年报显示,科陆电子的第一大业务智能电网的毛利为32.27%,储能业务的毛利为23.90%。
现在同行们的年报还没有披露完,但是根据其他公司的半年报、往期年报来看,科陆电子的产品毛利略低一些。
但是即使如此,如果产品毛利维持在这个水平,企业应该也能拥有不错的净利率。
赶碳号前几天关注过的二线锂电企业——尚太科技,其营收占比90%的产品锂电负极材料的毛利率仅为23.81%。却做到净利率16.03%;扣非净利率为15.47%,其效率可与宁德时代比高低。然而,科陆电子竟然做到了净利率-10%,严重亏损。
仅从常识判断,这家公司大概率是在管理上出了问题!

来自科陆电子2024年年报
从存货周转率指标来看,陆科电子的效率在大幅度提升,由2023年的2.92次提升到了2024年的3.56次。
那么,公司亏损的原因,或许是花费变大了。
年报显示,科陆电子在2024年的期间费用为13.60亿元,较上年同期还增加3055.21万元。
新能源行业的可比公司,多数没有发布2024年年报。已经发布年报的企业中,禾望电气与之业务最为接近:禾望电气在2024年营收37.33亿元,净利润4.41亿元。而禾望电气在2024年的期间费用为8.80亿元。

来自科陆电子2024年年报;单位:元
关注费用这一科目时,不妨关注一下打工人都关注的薪酬。因为科陆电子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两个重要科目变化中,均提到了薪酬费用增加这一因素。
其中,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累计投入37,709.5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8.51%。研发费用较2023年增加42.46%,研发费用增加的原因是薪酬费用增加。
不过,年报还显示,2024年的研发人数较2023年少9人。
虽然或涉及研发人员结构调整,但是2024年研发人员平均涨幅达42.46%。
WIND数据显示,科陆电子2024年平均薪酬27.56万元,在行业内具有相当高的吸引力。如此看来,薪酬和业绩并没有正相关。亏钱的科陆电子,人均薪酬甚至高于最赚钱的储能企业宁德时代。看来,管理真是一门硬功夫。

03、业务冲刺的关键时刻,被南网拉黑
烂摊子、烂尾项目,也是影响科陆电子利润的重要原因。这些都是一家正常企业不太可能碰到的事情。比如说:
(1)2024年,陆电子营业外支出涉及6747万元,主要系合同履约的诉讼及赔偿支出。
然而,科陆电子的诉讼及赔偿一项还没有画上句号。在2024年年报中,公司披露的诉讼事项,涉案金额高达6.14亿元(没有区分法律地位、诉讼阶段,至少涉及11项纠纷),科陆预计有两个会形成负债,合计达3,326.82万元。
但是,这个预估可能仍是保守的。
理由一:在发布年报的同一天,科陆电子还披露了与中国南海工程有限公司在建设工程合同纠纷。对方因工程款问题起诉科陆电子,诉讼金额为23,727.98 万元;科陆电子提出反诉,涉及金额 17,394.80万元。
科陆电子在年报中并没有认为这笔诉讼会形成负债。
理由二:在与深能合和电力(河源)有限公司的诉讼纠纷中,科陆电子在2023 年度就本案涉及的储能调频项目保底收益、电费、代垫款项及逾期支付款项产生的违约金等,公司基于合理预计,已计相关损益-1,290.51 万元。
事实证明,这明显计提不够充分。
根据今年1月6日的公告及《民事判决书》的判决结果,科陆电子2024 年度拟计相关损益-2,025.61 万元。
诉讼缠身也影响到科陆电子的形象,但是这些基本是历史问题(发生在美的控股之前)处理干净后也得彻底解脱、轻装上阵。
(2)刚刚发生的信任危机,负面影响还在持续。
去年11月6日,科陆电子公告:“公司被南方电网公司采取市场禁入处理措施,处理期限18个月,处理措施起计时间2024年7月29日。”市场禁入期间,公司不得参与南方电网公司系统内的所有招标活动。
公司(不含子公司)近三年从南方电网体系取得的年平均收入约为3.32亿元,占公司近三年平均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10%。
受这张罚单的影响,此前科陆电子中标的2.56亿元中标项目及其他已中标但未签订合同的项目,预计后续无法执行了。
此外,公司年报还披露,科陆电子根据南网2023年版相关技术规范,实施了“新型电力系统智能电表新型电力系统智能量测终端”项目。这个项目对应的产品,正是南网未来3-5年重点招标产品。现在这个研发项目已经结项了,可是科陆电子在南网供应商资格却整丢了。如此看来,研发的实际效果看起来要大打折扣了——虽然研发人员的薪酬提上来了。
科陆电子方面并未解释被南网拉入黑名单的具体原因,且对该消息严密封锁。
但是,南方电网在公告中表示,其是依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供应商失信扣分管理细则》的有关规定,对近期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履约问题、诚信问题、安全问题的供应商进行了处理。
不管科陆电子涉及的是质量、诚信、安全哪一项都不是小问题,任何一项都是一桩丑闻。
当年,美的集团有意控股科陆电子,看中的就是科陆电子的品牌积淀和技术积累。现在,不只是科陆电子的品牌,包括实际业务,无疑都要蒙受损失。
官司可以归结为历史遗留问题,但是,被南网拉入黑名单,则很难把责任归咎于历史原因。这算不算是美的集团在控股科陆电子后,对这个行业欠缺经验的一种表现呢?
(3)美的集团自己也在“挖坑”。
在发布年报的同一天,科陆电子还公告终止了在佛山的储能项目。
这个项目原计划投资9.5亿元,投资建设储能产业园。公司土地也拿到了,也完成了前期规划设计、造价、施工总承包等的招标采购,及项目现场的通水通电、土地平整、现场围蔽等工作,且累计投入金额为7,162.53 万元,现在,却突然宣布要放弃了。
科陆电子给出的原因很简单:“更加灵活地应对宏观经济环境波动、产业政策调整以及国际贸易格局变化的影响。”这理由看上去很有战略高度,但损失却是实打实的。
现在,公司决定改在印尼投资3GWh产能的储能项目。
这个项目在2023年8月5日公告,这正是美的控股科陆电子两个月后启动的。这等于说,美的控股科陆电子后准备大干一场,结果自己第一脚就踩在了坑里面。也可以说,美的集团的重要工作是收拾烂摊子,结果自己也搞了一个烂摊子。
不过,佛山项目现在悬崖勒马,及时止损仍然是正确的。交这点学费,对于财大气粗的美的来说,不算啥。
04、烧钱卷市场,进一步增加扭亏难度
现在美的集团是科陆电子的控股股东。在新能源业务上,美的集团会不会倾力帮扶,其实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科陆电子并不是美的集团的唯一选项。因为除了科陆电子以外,美的还拥有合康新能。两家公司都把储能作为公司的主要业务,理论上两家是竞争关系,在美的内部“赛马”。
两家业务略有差异,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合康新能主攻户用市场,而科陆电子主攻大储市场、工商业储能。
在年报中,科陆就提到了公司在积极开拓“五大六小”新客户。有智能电网业务的积累,科陆电子较其他新人,更容易在“五大六小”拿单。
在户用工商业方面,科陆电子就没有这方面优势了,那公司的营销策略是什么呢?没错,价格战!
不知道这是行业竞争环境所迫,还是来自美的的家电行业的经验?
去年,科陆电子推出低至0.598元/Wh的工商储产品,因为低价而成功出圈,年报中也称已“获得批量订单”。虽然有同行认为,这个价格不亏钱很难做到。
但是科陆电子坚持称,这虽然利润不高,但公司依然是有利可图的,并不会亏本对外销售。
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的储能产品毛利率23.90%,公司全年亏损了。但是这款低价的工商储产品具体表现如何,究竟能不能赚钱,估计还要等2025年的年报。
在全行业都在反内卷的背景下,储能市场会因科陆而加剧内卷吗?在一个红海市场,在一个低价竞争的市场,价格战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科陆电子的低价,其实也没有吓跑同行。近日,博时储能联合瑞浦兰钧、高特电子、恩玖科技,共同推出了一款工商业储能柜,对外报价,已经低至0.499元/Wh!
怎么办?跟不跟?
现在科陆电子已经在预热了,计划在下个月的北京储能展会上针对Aqua E系列522kWh新品拿出1个亿,补贴2500台。
另外,在海外市场方面,公司通过成立美国储能子公司及组建本地化团队推进了海外市场的布局,在美洲、非洲等多个区域实现订单落地。
年报显示:2024年,科陆电子新签储能项目总容量约2.4GWh,交付储能项目总容量约1.4GWh。
2024年,科陆电子储能产品生产1.694GWh,销售1.386GWh,库存为661MWh。

来自年报
目前,科陆电子的储能基地在宜春,PCS的生产在成都。2023年时公司披露,宜春储能项目年产能约8GWh。
这么对比产能、出货量,科陆电子的产能利用率明显偏低,规模化效应并没有发挥出来。看来,确实要在销售上更努力才行,价格战或是在过度内卷的时代最有效的办法。但是,低价也意味着扭亏会变得越来越难。
储能市场的内卷,已经有了光伏内卷时的味道。也许,美的对于科陆电子的经营目标并不是扭亏,而是抢战市场份额。烧钱烧出来的市场,有价值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