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
近日,界面新闻从国际营养行业巨头阿拉食品原料集团获悉,该企业去年在华业绩实现两位数增长,远超全球平均增速。“在过去几年中,我们每年在中国都保持了增长,预计明年也将继续这一势头。”阿拉食品原料集团亚太区域总监亚历山大·勒夫根(Alexander Leufgen)表示。
市场调研机构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在一份报告中指出,2023年全球乳清蛋白市场规模为 117.9 亿美元,预计将从2024年的126.4亿美元增长到2032年的226.3亿美元,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为7.5%。该报告称,由于酪蛋白和乳清等乳制品蛋白质成分的出口和国内需求的增加,预计亚太地区将实现最快增长。
阿拉食品原料集团总部位于丹麦,是阿拉食品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阿拉食品原料进入中国市场20余年,目前在北京和上海设有办公室。其主打产品是乳清蛋白,在华主要市场份额聚焦于婴儿配方奶粉,合作伙伴包括伊利、飞鹤、君乐宝、蒙牛等本土乳企以及雀巢、达能等跨国企业。此外,阿拉食品原料也在拓展运动营养、功能性食品和酸奶业务。
亚历山大认为,两位数的增长,源于多种因素。
一方面,虽然中国婴儿配方奶粉业务因出生率下降而缩减,但高端市场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依然旺盛,伊利、飞鹤、君乐宝和蒙牛等本土乳企需要更多高端原料来研发出更具创新性的产品。因此,在占比最大的婴儿配方奶粉领域,阿拉食品原料现有客户的需求在增加。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阿拉食品原料的新客户也在不断涌现。
亚历山大透露,新一代注重健康和活力的消费者正在寻求新产品,例如,咖啡品牌不仅在咖啡上进行创新,还推出了带有奶泡和芝士风味的产品。“我们正将蛋白质作为功能性原料融入日常消费,从而开拓中国市场的新领域。”
即便增长喜人,阿拉食品原料并不满足于此。“在全球范围,我们是最大的分离乳清蛋白供应商之一,也是运动营养领域最大的供应商,这一优势在中国尚未完全显现。”亚历山大说。当前,阿拉食品原料正在深入研究如何将乳清蛋白融入符合中国市场特色的产品中,从而提升产品吸引力。
“水土不服”是众多外企在华遇到的共性挑战。例如,高蛋白气泡水饮料概念在欧洲广受欢迎,但在中国却并不流行。考虑到中国消费者饮茶的习惯,阿拉食品原料开发了高蛋白的乌龙茶和茉莉花茶概念,并将由阿拉食品原料的客户在中国市场上销售。亚历山大强调,应该提供中国市场真正需要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将现有的产品直接导入中国。
在华外企遇到的另一大挑战是本土竞争的加剧。由于乳清蛋白需要从原奶酪制作过程中提取,而中国几乎不生产原奶酪,乳清蛋白主要依赖进口,该市场的主要参与者除了阿拉食品原料,还包括恒天然(Fonterra Co-operative Group Limited)、哥兰比亚营养(Glanbia Nutritionals)、菲仕兰食品原料(FrieslandCampina Ingredients)等跨国企业。
近年,恒天然与化工巨头帝斯曼联合创立了主研精密发酵公司Vivici。今年3月,Vivici在美国市场推出了新款乳清蛋白。
不仅全球市场竞争加剧,中国本土也出现了新入局者。中国奶业目前出现原奶供应过剩的困境。去年,我国奶价和成本出现了国家奶牛体系有记录以来的首次倒挂。原奶过剩正在倒逼行业寻找新的增长点。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奶业处处长卫琳曾指出,奶酪是解决上游奶源过剩的新思路。专家建议,行业通过优化液态奶与干乳制品生产比例,突破乳清蛋白、乳铁蛋白等婴幼儿奶粉原料的自主研发和供应等措施缓解。
当前,伊利自主研发出了浓缩乳清蛋白制备技术,三元、蒙牛、飞鹤等乳企也在研制脱盐乳清产品。
“10-20年前,奶制品领域的本地竞争不是特别充分,但如今中国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本土企业。目前我们在乳清蛋白领域的本地同行较少,但预计本地奶酪制造将会加快发展,因此在未来5-10年内,本地乳清生产的可能性将会增多。”亚历山大预测。
他指出,从个人观察来看,市场正在推动奶酪消费,他认为未来5-10年内,本地的乳清生产和加工将成为可能。
摸透中国消费趋势,是外企在华成功的关键之一。
亚历山大认为,未来中国业务的增长将从婴幼儿营养转向儿童及成人营养,其中一个重要趋势是“银发经济”的发展。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的国家,中国将“健康老龄化”纳入了国家整体战略布局。在他看来,中国及亚洲地区的老年人对健康更为关注、可支配收入更高,愿意投资于提升生活品质;他们可能会减少奢侈品的购买,但会增加对营养丰富产品的需求。
另外一个重要趋势,是中国消费者对运动营养的需求正在提升。Innova市场洞察数据显示,全球能量饮料市场在2023年达到了555亿美元的销售额,2019年至2023年间,能量饮料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6%,预计到2027年这一数字将继续保持在4.8%左右。美国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两个市场,两国合计占据了全球销售额的三分之二。
亚历山大指出,中国正在更加积极地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北京举办冬夏奥运会的举措,真正强调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马拉松在中国也非常火爆,常常爆满。随着健康和运动水平的提升,中国消费者对运动营养的需求也随之上升。阿拉食品原料正在为马拉松市场开发新概念,以满足消费者对营养和口感的双重需求。
在中国,阿拉食品原料将在今年及未来持续增加研发和人力资源投入。亚历山大透露,阿拉食品原料在蛋白质领域的研究主要关注大脑发育、儿童和老年人免疫力以及认知发展三大领域。“这三大领域是我们认为中国市场可能存在缺口或供应不足的方向。”
去年10月,中国宣布对丹麦施行免签政策,效果显著。今年以来,亚历山大就有超过20位丹麦同事顺利来华。“想象这样的场景:客户下周约见,你无需繁琐签证手续,抬脚就能启程,这对商业环境的优化不言而喻。”他告诉界面新闻,各级政府也在积极推动产业链重构,省级层面频繁组织产业代表团互访。阿拉食品原料在丹麦接待了大量中国政企代表团,共商如何深化双边合作。
就在上周,阿拉食品原料参展了第28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展示了多款乳清蛋白概念。“从行业展会可见复苏迹象,外国人明显增加,既验证免签政策成效,更昭示市场回暖的积极态势——人流回归正形成良性循环,整体趋势较去年显著向好。”亚历山大说。他预计,今年阿拉食品原料在中国市场的业绩将继续保持显著增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