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成都青羊牵“红线”,助力先进制造业与科技成果“喜结连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成都青羊牵“红线”,助力先进制造业与科技成果“喜结连理”

截至目前青羊已累计培育1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96家高新技术企业。

在信息时代,企业如何管理自身发展的供给与需求?当科技浪潮席卷时,制造业又当如何抓住发展机遇?3月25日,“科创天府·智汇蓉城”成都青羊区2025先进制造业创新成果对接专场上,130余名企业家、科研工作者齐聚青羊,带着前沿的技术成果、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和未来产业局促的构想,为成果转化、产业升级出谋划策,共同探讨先进制造业发展新思路、新举措。

大家都带着“任务”而来——来自西工大、川大、电子科大、北航成都研究院等高校院所的专家,现场演示、介绍具有创新性、突破性的科研成果,以期让科研成果转化为看得见的生产力;20余位科技服务与科技投资机构人员重点关注意向投资项目和企业,想要为企业在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出把力;70位企业负责人、高管怀揣着对公司产品升级、智改数转、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希望公司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抢跑一步、赢得先机。

大家都满载“成果”而归——对接活动现场发布90余项需求清单,为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1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授牌,4名青羊(首批)成果转化专员正式上任……与会者畅所欲言、自由对接,大家纷纷表示,在这里,科研技术从束之高阁的理论变成了即将落地、成为生产力的“种子”,企业从单打独斗变成了携手共进、共创未来的合作伙伴、共赢发展未来。

搭建平台 为供需双方精准对接牵线搭桥

步入会场,入口处数十块展板吸引了不少与会企业家的注意。展板上,详细介绍了企业在科技研发、产品生产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附上了厂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便于企业间面对面沟通对接。

国家高新企业、四川新蓉电缆有限责任公司便是展示企业之一。此次公司重点展示了工业机器人用电线电缆,该线缆具有防浅水、防油、抗紫外线、耐磨耐寒等特性,在工业机器人的频繁弯曲等场合应用广泛。

“我们提供专业的机器人线缆、线束一站式解决方案,精准服务客户需求,欢迎广大有需求的企业跟我们联系。”该公司与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正修建二期数字化车间,建成后对技术改造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有需求。“也希望能够通过此次对接活动,跟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联系,为项目提供技术指导和政策支持。”

航空产业是青羊四大主导产业之一。航空产业的科创“大佬”——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也来到现场,为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带来了相关技术分享。作为国防领域第一家、航空领域唯一一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现场介绍了自主研发、可成熟运用的新一代数字化体验平台、复材自动铺丝设备系统及集成软件等先进技术,助力相关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对接会开始前,青羊便提前采集了30余家企业需求与资源共享信息,并进行归类分析整理形成《需求清单》在会上发布。该清单聚焦企业在技术合作、设备共享、成果推广和数字化转型4个方面的90余项精准需求,以清单定向链接高校院所和科技服务机构,实现产业链创新资源精准匹配,推动广大科研成功从“书架”走向“货架”,实现最大价值。

在成都青羊区,企业开展合作的渠道正在不断拓展。日前,“青易链”企业供需对接平台已正式上线。该平台将通过线上方式24小时为国企、民企提供需求展示和产品展示服务,推动供需双方实现精诚合作、共同成长。

宣讲政策 推动惠企政策加速落地企业应享尽享

京储科技(四川)有限公司与会者周寅在进入会场后发现,除提供纸笔方便记录外,还整齐摆放着一本《青羊新经济和科技局企业全生命周期重点政策手册》,重点介绍了青羊在企业培育、企业做大做优做强、载体支持、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支持政策,这让周寅很是惊喜。

“初步翻看了一下,里面有不少政策都是公司能够享受到的,会后我们再跟相关部门详细对接。这也说明,政府非常重视我们民营企业发展。”周寅表示。

对惠企政策的知晓有“时差”、享受有“落差”,这是不少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共同困境。青羊在开展“进解优促”工作时,便将宣传惠企政策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让政策加速落地、企业应享尽享。

更多惠企政策正密集出台。“针对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等,我们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区新经济和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月,《青羊区关于有力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措施》《青羊区关于数字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相继发布,通过及时、精准、充分落地的政策红利,来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聚焦科技成果转化,青羊鼓励企业在建强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优化成果转化生态等方面加大投入、开展攻关,并提供大手笔政策支持。比如,采取“揭榜挂帅”“赛马”等方式集中攻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并在青羊落地转化的,最高给予1000万元支持。

又比如,为鼓励企业智改数转,青羊在数字经济企业引育、建设数字化转型项目、提供数字化服务、企业用数赋能、大力营造数字化转型生态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支持和帮助,支持产业向数字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树立榜样 青羊大手笔政策鼓励企业科技创新

专精特新“小巨人”,意味着企业在细分市场拥有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等优势,是企业发展的“优秀榜样”和“排头兵”。

对接会现场,青羊为新认定及复核的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授牌,以榜样的力量鼓励广大企业继续鼓足干劲、拼搏进取,不断激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中电智慧环境(四川)有限公司是此次参与授牌的企业之一。总经理李小华感叹道,“专精特新”这块金字招牌,凝聚着公司全体职工的心血。“未来我们将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持续提升企业能力,在环保、绿色能源、洁净、数字化四大核心板块发挥央企担当。”

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成为与会企业的共识。对于创新,成都西菱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申报专员李婷婷深有感触。“公司对科技创新非常重视,仅2024年便实施研发项目30余项,取得8项专利成果。”李婷婷说,青羊相关部门非常关心公司发展,去年指导公司申报并获得各类补助资金1400余万元。“未来我们公司也将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推进智改数转、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是一条 “捷径”。在对接会上,经严格资质审核、专业能力评估及实践经验考察,来自航空工业四川资产、电子科大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南交大国家大学科技园、成都理工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4名专家,正式受聘成为青羊区(首批)成果转化专员。“我们将充分发挥自身懂政策、懂技术、懂市场等优势,加强与科研人员、企业的沟通协作,服务科技创新,推动未来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成果转化专员、中航资产技术资产部部长封雷干劲十足。

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引领未来。据统计,截至目前青羊已累计培育1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96家高新技术企业。“下一步,我们将强化创新引领、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供需协同、推动产业升级,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青羊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青羊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青羊区新经济和科技服务中心主任李馨表示。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成都青羊牵“红线”,助力先进制造业与科技成果“喜结连理”

截至目前青羊已累计培育1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96家高新技术企业。

在信息时代,企业如何管理自身发展的供给与需求?当科技浪潮席卷时,制造业又当如何抓住发展机遇?3月25日,“科创天府·智汇蓉城”成都青羊区2025先进制造业创新成果对接专场上,130余名企业家、科研工作者齐聚青羊,带着前沿的技术成果、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和未来产业局促的构想,为成果转化、产业升级出谋划策,共同探讨先进制造业发展新思路、新举措。

大家都带着“任务”而来——来自西工大、川大、电子科大、北航成都研究院等高校院所的专家,现场演示、介绍具有创新性、突破性的科研成果,以期让科研成果转化为看得见的生产力;20余位科技服务与科技投资机构人员重点关注意向投资项目和企业,想要为企业在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出把力;70位企业负责人、高管怀揣着对公司产品升级、智改数转、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希望公司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抢跑一步、赢得先机。

大家都满载“成果”而归——对接活动现场发布90余项需求清单,为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1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授牌,4名青羊(首批)成果转化专员正式上任……与会者畅所欲言、自由对接,大家纷纷表示,在这里,科研技术从束之高阁的理论变成了即将落地、成为生产力的“种子”,企业从单打独斗变成了携手共进、共创未来的合作伙伴、共赢发展未来。

搭建平台 为供需双方精准对接牵线搭桥

步入会场,入口处数十块展板吸引了不少与会企业家的注意。展板上,详细介绍了企业在科技研发、产品生产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附上了厂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便于企业间面对面沟通对接。

国家高新企业、四川新蓉电缆有限责任公司便是展示企业之一。此次公司重点展示了工业机器人用电线电缆,该线缆具有防浅水、防油、抗紫外线、耐磨耐寒等特性,在工业机器人的频繁弯曲等场合应用广泛。

“我们提供专业的机器人线缆、线束一站式解决方案,精准服务客户需求,欢迎广大有需求的企业跟我们联系。”该公司与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正修建二期数字化车间,建成后对技术改造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有需求。“也希望能够通过此次对接活动,跟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联系,为项目提供技术指导和政策支持。”

航空产业是青羊四大主导产业之一。航空产业的科创“大佬”——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也来到现场,为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带来了相关技术分享。作为国防领域第一家、航空领域唯一一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现场介绍了自主研发、可成熟运用的新一代数字化体验平台、复材自动铺丝设备系统及集成软件等先进技术,助力相关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对接会开始前,青羊便提前采集了30余家企业需求与资源共享信息,并进行归类分析整理形成《需求清单》在会上发布。该清单聚焦企业在技术合作、设备共享、成果推广和数字化转型4个方面的90余项精准需求,以清单定向链接高校院所和科技服务机构,实现产业链创新资源精准匹配,推动广大科研成功从“书架”走向“货架”,实现最大价值。

在成都青羊区,企业开展合作的渠道正在不断拓展。日前,“青易链”企业供需对接平台已正式上线。该平台将通过线上方式24小时为国企、民企提供需求展示和产品展示服务,推动供需双方实现精诚合作、共同成长。

宣讲政策 推动惠企政策加速落地企业应享尽享

京储科技(四川)有限公司与会者周寅在进入会场后发现,除提供纸笔方便记录外,还整齐摆放着一本《青羊新经济和科技局企业全生命周期重点政策手册》,重点介绍了青羊在企业培育、企业做大做优做强、载体支持、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支持政策,这让周寅很是惊喜。

“初步翻看了一下,里面有不少政策都是公司能够享受到的,会后我们再跟相关部门详细对接。这也说明,政府非常重视我们民营企业发展。”周寅表示。

对惠企政策的知晓有“时差”、享受有“落差”,这是不少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共同困境。青羊在开展“进解优促”工作时,便将宣传惠企政策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让政策加速落地、企业应享尽享。

更多惠企政策正密集出台。“针对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等,我们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区新经济和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月,《青羊区关于有力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措施》《青羊区关于数字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相继发布,通过及时、精准、充分落地的政策红利,来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聚焦科技成果转化,青羊鼓励企业在建强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优化成果转化生态等方面加大投入、开展攻关,并提供大手笔政策支持。比如,采取“揭榜挂帅”“赛马”等方式集中攻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并在青羊落地转化的,最高给予1000万元支持。

又比如,为鼓励企业智改数转,青羊在数字经济企业引育、建设数字化转型项目、提供数字化服务、企业用数赋能、大力营造数字化转型生态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支持和帮助,支持产业向数字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树立榜样 青羊大手笔政策鼓励企业科技创新

专精特新“小巨人”,意味着企业在细分市场拥有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等优势,是企业发展的“优秀榜样”和“排头兵”。

对接会现场,青羊为新认定及复核的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授牌,以榜样的力量鼓励广大企业继续鼓足干劲、拼搏进取,不断激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中电智慧环境(四川)有限公司是此次参与授牌的企业之一。总经理李小华感叹道,“专精特新”这块金字招牌,凝聚着公司全体职工的心血。“未来我们将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持续提升企业能力,在环保、绿色能源、洁净、数字化四大核心板块发挥央企担当。”

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成为与会企业的共识。对于创新,成都西菱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申报专员李婷婷深有感触。“公司对科技创新非常重视,仅2024年便实施研发项目30余项,取得8项专利成果。”李婷婷说,青羊相关部门非常关心公司发展,去年指导公司申报并获得各类补助资金1400余万元。“未来我们公司也将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推进智改数转、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是一条 “捷径”。在对接会上,经严格资质审核、专业能力评估及实践经验考察,来自航空工业四川资产、电子科大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南交大国家大学科技园、成都理工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4名专家,正式受聘成为青羊区(首批)成果转化专员。“我们将充分发挥自身懂政策、懂技术、懂市场等优势,加强与科研人员、企业的沟通协作,服务科技创新,推动未来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成果转化专员、中航资产技术资产部部长封雷干劲十足。

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引领未来。据统计,截至目前青羊已累计培育1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96家高新技术企业。“下一步,我们将强化创新引领、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供需协同、推动产业升级,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青羊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青羊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青羊区新经济和科技服务中心主任李馨表示。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