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田鹤琪
中国海油(00883.HK/600938.SH)去年净利超1300亿元,创历史第二高位。
3月27日,中国海油公布2024年年度业绩称,其去年油气销售收入为3556亿元,同比增长8.4%;归母净利润为1379亿元,同比增长11.4%;自由现金流为975亿元。
这一净利仅低于2022年,当年净利为1417亿元。
2024年,该公司股息1.4港元/股(含税),同比上涨12%。
受经济增长预期、地缘政治、市场供需、货币政策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总体呈先涨后跌走势。2024年布伦特原油均价79.9美元/桶,同比下跌约2.9%。
去年,中国海油实现油价为每桶76.75美元/桶,同比下跌1.6%;实现气价7.72美元/千立方英尺,同比下跌3.3%。同期,其桶油主要成本28.52美元,同比下降1.1%。
对于气价下跌,中国海油总裁阎洪涛在同日举行的业绩会上表示,全球范围内,天然气价格处于波动状态,其受气候因素、原油等能源价格变动,以及地缘政治形势变化的影响。
去年四季度,国际天然气价格同比大幅下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去年原油价格呈下降趋势,天然气价格与原油价格存在一定系数关系。
二是去年全球整体处于暖冬,天然气消耗减弱,中国及其他全球的北方地区皆是如此。在这样的供需关系影响下,天然气价格出现下滑。
就中国而言,虽然国内天然气价格会受国际市场影响,但总体上随国内市场情况波动,变化幅度相较于国际市场更为均衡。因此,中国海油去年的天然气价格基本保持稳定。
2024年,中国海油多个重点项目提前投产,资本支出为1325亿元。
国内方面,包括渤海的绥中36-1/旅大5-2油田二次调整开发项目和渤中19-2油田开发项目;南海的深海一号二期天然气开发项目、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和乌石23-5油田群开发项目。
海外方面则包含巴西Mero油田和加拿大长湖项目。其中,Mero油田已投产3期项目,平均产量达59万桶/天;加拿大长湖项目11月投产,平均产量达6.7万桶/天,桶油主要成本保持该公司平均线以下。
中国海油去年实现油气净产量726.8百万桶油当量,同比增长7.2%,连续六年刷新历史纪录。
在中国,得益于渤中19-6等油气田的贡献,净产量同比上升5.6%;在海外,得益于圭亚那Payara项目等的投产,净产量同比上升10.8%。
2024年,中国海油共获得11个油气新发现,成功评价30个含油气构造。其中,在国内获得龙口7-1、秦皇岛29-6、惠州19-6、陵水36-1等多个新发现。在海外,该公司在莫桑比克、巴西和伊拉克新获取10个区块的石油合同。
截至2024年底,中国海油去年净证实储量达72.7亿桶油当量,再创历史新高;储量替代率达167%,储量寿命稳定在10年。
针对新能源业务的发展,中国海油董事长汪东进表示,海上风电和海底二氧化碳捕捉、封存与利用是公司的两个主要方向。除此之外,业务范畴还涵盖陆上光伏、分布式能源,以及部分基地的新能源与电力替代项目。
汪东进称,无论是油气主业,还是新能源业务,将秉持价值创造的基本原则。新能源业务尚未大规模投资,也未成为中国海油独立的业务板块。但随着新能源业务的持续发展,未来不排除其会独立成为一个板块,或与油气勘探开发业务融合发展。针对这些可能性,公司管理层和董事会将根据业务发展态势,展开研究并做出决策。
中国海油预计,2025年资本支出为1250-1350亿元,产量目标为760-780百万桶油当量,储量替代率目标为不低于130%。此外,2025年-2027年,全年股息支付率不低于45%。
去年,国内另一油气巨头中国石化(600028.SH/00386.HK)营收和净利均出现下跌。实现营业收入3.07万亿元,同比下降4.3%;公司股东应占利润489.4亿元,同比下降1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