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夏吴忠市利通区第十八小学的三年级语文课堂上,马老师正在通过智慧黑板带领同学们探索《火烧云》的奥秘。教学过程中,马老师将课件推送到学生的平板,学生可以直接看到老师圈画的重点,在书中做好笔记。同时,马老师布置小组探究任务,四个学生为一组分工协作,完成限时任务后,系统随机抽取一组展示学习成果,课后,课堂互动数据、作业完成度等指标自动生成分析报告,为老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这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字化课堂,正是利通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生动缩影。
顶层设计:政策引领下的数字教育新基建
吴忠市利通区作为宁夏“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区),积极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崭新路径,以智慧五育为切入口,通过引入希沃智慧黑板、希沃魔方·数字基座、AI课堂智能反馈系统等,打造西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范式样本。
根据《“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宁夏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计划(2023—2027年)》等文件精神,利通区实施了自治区揭榜挂帅教育数字治理模式创新项目,着力加快建设利通教育数字化转型示范区。近年来,利通区以“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创建为引擎,在“互联网+教育”赋能五育并举方面形成了利通智慧,提供了利通方案。
创新全面育人,构建教育新生态
利通区开展智慧德育、智慧教研、智慧课堂、智慧作业、智慧体育、智慧美育、智慧创新七大行动,全面提升区域教育数字化能力。
在智慧教学领域,利通区第十八小学创新性构建“136智慧课堂”模式。依托教学案、学生智能终端及希沃课堂智能反馈系统,课前,利通区第十八小学的教师通过学情数据定制教学目标,课中开展沉浸式互动教学,希沃课堂智能反馈系统实时分析师生互动、教学行为等数据,课后利用数据循证,通过课堂智能反馈报告中呈现的课堂教学基本数据、教学时间分析、师生互动分析等,帮助教师实时进行反思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了解学情数据。
开元小学作为中央电教馆智能研修试点校,积极探索智慧教研新范式,构建“4453”校本智能精准教研模式:依托1个智能平台、4类教研活动、5步流程、3维发展目标。依托希沃课堂智能反馈系统,开元小学构建了“数据采集—精准分析—靶向改进”的科学教研闭环,教研团队根据精准定位问题,开展“三备两磨”“同课异构”等深度研讨。
在利通区,德育数智化转型同样成效显著。利通区第十二小学是利通区教育数字治理模式项目——智慧德育创新应用行动牵头校,基于学校“8个好习惯”养成教育,搭建利通“小兰花”德育评价体系为目标,研究符合国家标准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构建智能高效的学生智慧德育评价模式。利通区第十二小学依托希沃魔方·数字基座,将数据深度融入德育管理,构建“五维德育画像”,系统自动识别积极行为并生成成长建议,从而实现“8个好习惯”德育评价从经验判断向数字治理的转变。
乡村振兴注入数字动能,助力乡村教育均衡发展
深化乡村学校数字化改革,是落实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教育举措。利通区扁担沟中心学校作为全区最大的新灌区移民、农村寄宿制学校,面对生源结构复杂、师资流动性大等现实挑战,以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技术赋能+精准育人”的乡村教育振兴路径。
“我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上坚守了12年,作为学校课堂变革的‘示范能手’,我主动担当责任,带领全校教师掀起课堂变革的热潮。”国家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利通区扁担沟中心学校教务主任李华讲道。在日常教学中,李主任带领学校老师们参与线上线下的联合教研活动、学科团队和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集团校集中研修、教研共同体活动等,借助这些区域内搭建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将优质教学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助力乡村教育均衡发展。
此外,作为利通区智慧教育示范校,扁担沟中心学校通过线上线下双轨联动,将智慧课堂教学创新、循证教研体系建设及AI技术应用等实践经验,通过数字化平台向全区推广,辐射带动其他兄弟学校实现教学质量提升。
从智慧课堂到五育融合,利通区正在书写西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范式样本。“教育数字转型之路任重道远,我们将不断探索创新,不断优化完善,让利通区的教育在数字化的浪潮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利通区教育局局长周茂表示。随着《宁夏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计划》的持续推进,利通区将持续巩固示范区创建成果,持续打造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宁夏样板”。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