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时评 | 一朵花撬动一座城:青岛赏花经济焕发蓬勃生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时评 | 一朵花撬动一座城:青岛赏花经济焕发蓬勃生机

当下的青岛正在用满城芬芳讲述新故事:在消费升级的时代浪潮中,只要善用创新思维重构资源要素,季节性花期也能催生出永续绽放的产业之花。

文|周涛

青岛的春天向来不缺诗意,但2025年的这个季节,这座海滨城市在漫天花雨中书写了一份赏花经济背后产业协同的春日答卷。

春日的青岛,樱花、梅花、玉兰竞相绽放,但这座城市对“花”的期待,早已超越自然之美。3月28日,青岛首届赏花节盛大开幕,“以花为媒,邂逅青岛”。

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国家战略背景下,青岛首届赏花节不仅激活了春季旅游市场,更以产业链思维重构了“花”的经济价值,通过文旅融合与全产业链联动,用创新思维实现了从自然馈赠到城市IP的华丽转身。

一朵花的价值,正在这里被重新定义。

从“颜值”到“产值”,消费场景“姹紫嫣红”

武汉大学的樱花、菏泽的牡丹、婺源的油菜花,无不验证着“一朵花撬动一座城”的商业逻辑。然而,青岛的独特之处在于,并未停留在传统赏花活动的“拍照打卡”模式,而是通过系统性地空间重构与场景创新,将花期转化为“城市品牌传播期”,塑造持续性消费场景。

为了解决传统赏花经济停留时间短,产业相对较难延伸的痛点,青岛赏花节采取打破“点状景点”局限的核心策略,让花期与城市地标深度绑定。崂山樱桃花海与地铁11号线联动,串联起崂山九水游览区万亩樱桃花海,打造“车窗外的流动花廊”,配合672路赏花专线形成立体交通网络;八大关樱花与中山公园形成“老城文艺动线”;大珠山杜鹃花海与西海岸生态园房车营地构建“山海徒步线”……​当赏花动线与城市通勤网络深度融合,季节性的文旅活动便转化为可持续的消费体验。

不同于多数城市集中于单一花期的“昙花一现”,青岛将赏花期拉长至3个月,形成“接力式绽放”节奏:3月耐冬、迎春花打头阵,4月樱花、杜鹃接棒,5月玫瑰、蔷薇延续热度。这种季节性突破更便于青岛进行精准的文旅策划,市南区“花海市南”系列活动将工笔画展、交响音乐会、亲子戏剧与赏花结合,以“文艺+”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带动周边餐饮、酒店、书店消费;李沧区则以“花漾李沧 梅好相约”为主题,推出六大板块百余项活动,涵盖赏花、购物、运动、非遗体验等,并联动“好品李沧”展销专区、汽车展销甚至楼盘推广,将赏花流量直接转化为消费场景。青岛突破赏花经济的“季节性观光”的局限,通过文化赋能与场景创新,将短暂的花期转化为可持续的消费链。

多业态融合,产业协同“一路繁花”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

办好一次节会较为容易,但如何搞活,颇费思量。时至今日,节会的意义不再仅是气氛渲染、游览逛吃,如何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让节会赋能产业,以产业跃升推动城市发展”是必经之路。

如果说景点联动是青岛赏花经济的“面子”,那么产业协同则是其“里子”。赏花节期间,青岛整合文旅、交通、餐饮、住宿、零售、非遗六大领域,覆盖景区直通车、特色民宿、非遗市集、文创开发等20余类服务业态,构建起“吃住行游购娱”闭环生态,将节会从短期流量入口升级为产业赋能平台,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向奔赴”。

不止于此,青岛赏花节的深层价值,在于其构建的产业共生系统,通过建立“文旅局统筹+国企操盘+民企创新”的协作机制,形成了覆盖6大产业、37个细分领域的生态圈。

青岛的赏花经济已形成“三圈联动”的产业生态,核心圈以花卉观赏为引擎,衍生出摄影跟拍、汉服体验、花艺研学等12类新业态;配套服务圈整合餐饮住宿,开发梅花宴、樱桃宴等特色美食,推动民宿入住率提升;外延圈激活制造流通,青岛啤酒推出樱花限定款、即发集团开发花卉主题文创,形成“赏花-体验-消费-制造”的闭环。

当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推出异域花艺体验,当明月山海间景区“花朝绮梦节”设置灵花巡游、花神赐福等沉浸式场景,这座城市证明:传统文旅资源的焕新,需要的不仅是资源禀赋,更是系统性的创新思维。

当下的青岛正在用满城芬芳讲述新故事:在消费升级的时代浪潮中,只要善用创新思维重构资源要素,季节性花期也能催生出永续绽放的产业之花。在这个意义上,2025青岛赏花节不仅是一场文旅盛宴,更是一部关于城市经济转型的生动教材。它证明,只要找准支点,一朵花足以撬动整座城市的春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时评 | 一朵花撬动一座城:青岛赏花经济焕发蓬勃生机

当下的青岛正在用满城芬芳讲述新故事:在消费升级的时代浪潮中,只要善用创新思维重构资源要素,季节性花期也能催生出永续绽放的产业之花。

文|周涛

青岛的春天向来不缺诗意,但2025年的这个季节,这座海滨城市在漫天花雨中书写了一份赏花经济背后产业协同的春日答卷。

春日的青岛,樱花、梅花、玉兰竞相绽放,但这座城市对“花”的期待,早已超越自然之美。3月28日,青岛首届赏花节盛大开幕,“以花为媒,邂逅青岛”。

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国家战略背景下,青岛首届赏花节不仅激活了春季旅游市场,更以产业链思维重构了“花”的经济价值,通过文旅融合与全产业链联动,用创新思维实现了从自然馈赠到城市IP的华丽转身。

一朵花的价值,正在这里被重新定义。

从“颜值”到“产值”,消费场景“姹紫嫣红”

武汉大学的樱花、菏泽的牡丹、婺源的油菜花,无不验证着“一朵花撬动一座城”的商业逻辑。然而,青岛的独特之处在于,并未停留在传统赏花活动的“拍照打卡”模式,而是通过系统性地空间重构与场景创新,将花期转化为“城市品牌传播期”,塑造持续性消费场景。

为了解决传统赏花经济停留时间短,产业相对较难延伸的痛点,青岛赏花节采取打破“点状景点”局限的核心策略,让花期与城市地标深度绑定。崂山樱桃花海与地铁11号线联动,串联起崂山九水游览区万亩樱桃花海,打造“车窗外的流动花廊”,配合672路赏花专线形成立体交通网络;八大关樱花与中山公园形成“老城文艺动线”;大珠山杜鹃花海与西海岸生态园房车营地构建“山海徒步线”……​当赏花动线与城市通勤网络深度融合,季节性的文旅活动便转化为可持续的消费体验。

不同于多数城市集中于单一花期的“昙花一现”,青岛将赏花期拉长至3个月,形成“接力式绽放”节奏:3月耐冬、迎春花打头阵,4月樱花、杜鹃接棒,5月玫瑰、蔷薇延续热度。这种季节性突破更便于青岛进行精准的文旅策划,市南区“花海市南”系列活动将工笔画展、交响音乐会、亲子戏剧与赏花结合,以“文艺+”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带动周边餐饮、酒店、书店消费;李沧区则以“花漾李沧 梅好相约”为主题,推出六大板块百余项活动,涵盖赏花、购物、运动、非遗体验等,并联动“好品李沧”展销专区、汽车展销甚至楼盘推广,将赏花流量直接转化为消费场景。青岛突破赏花经济的“季节性观光”的局限,通过文化赋能与场景创新,将短暂的花期转化为可持续的消费链。

多业态融合,产业协同“一路繁花”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

办好一次节会较为容易,但如何搞活,颇费思量。时至今日,节会的意义不再仅是气氛渲染、游览逛吃,如何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让节会赋能产业,以产业跃升推动城市发展”是必经之路。

如果说景点联动是青岛赏花经济的“面子”,那么产业协同则是其“里子”。赏花节期间,青岛整合文旅、交通、餐饮、住宿、零售、非遗六大领域,覆盖景区直通车、特色民宿、非遗市集、文创开发等20余类服务业态,构建起“吃住行游购娱”闭环生态,将节会从短期流量入口升级为产业赋能平台,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向奔赴”。

不止于此,青岛赏花节的深层价值,在于其构建的产业共生系统,通过建立“文旅局统筹+国企操盘+民企创新”的协作机制,形成了覆盖6大产业、37个细分领域的生态圈。

青岛的赏花经济已形成“三圈联动”的产业生态,核心圈以花卉观赏为引擎,衍生出摄影跟拍、汉服体验、花艺研学等12类新业态;配套服务圈整合餐饮住宿,开发梅花宴、樱桃宴等特色美食,推动民宿入住率提升;外延圈激活制造流通,青岛啤酒推出樱花限定款、即发集团开发花卉主题文创,形成“赏花-体验-消费-制造”的闭环。

当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推出异域花艺体验,当明月山海间景区“花朝绮梦节”设置灵花巡游、花神赐福等沉浸式场景,这座城市证明:传统文旅资源的焕新,需要的不仅是资源禀赋,更是系统性的创新思维。

当下的青岛正在用满城芬芳讲述新故事:在消费升级的时代浪潮中,只要善用创新思维重构资源要素,季节性花期也能催生出永续绽放的产业之花。在这个意义上,2025青岛赏花节不仅是一场文旅盛宴,更是一部关于城市经济转型的生动教材。它证明,只要找准支点,一朵花足以撬动整座城市的春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