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科海钠总经理李树军: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分水岭即将到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科海钠总经理李树军: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分水岭即将到来

商用车与储能被视为支撑中科海钠下一阶段发展的引擎。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庄键

“在外界看来,目前钠离子电池行业处于低谷期,但实际上是这个行业的培育和突破阶段。中科海钠已经走到了市场突破的最后阶段,分水岭即将到来。”中科海钠总经理李树军近日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预测称。

中科海钠成立于2017年,是国内最早从事钠离子电池开发与制造的公司之一,其脱胎于中科院体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胡勇胜共同创立。

钠离子电池被视为电池研发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相较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具备寿命长、充电快、工作温域宽等优势,但在能量密度方面处于下风。能量密度越高,相同重量的电池就能存储更多能量,从而提供更长的续航时间。

2021年,锂离子电池龙头宁德时代(300750.SZ)发布其第一代钠离子电池产品,将这一技术推向公众视野。当时,锂离子电池价格因锂价暴涨逐步走高,钠离子电池则由于成本低廉,且与锂离子电池原理相同、性能相似,被认为有望与锂离子电池形成互补。

但随着锂价在2023年高位跳水,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代表的锂离子电池价格也回落至0.4元/Wh左右。由于尚处于产业化初期,钠离子电池的售价则在0.6-0.7元/Wh,导致商业化进程进入瓶颈期。磷酸铁锂电池是锂离子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之一,也是钠离子电池的主要竞争者。

中科海钠2022年在安徽阜阳建成年产能1 GWh的钠离子电池产线,其产品在新能源乘用车与储能领域均已落地。

去年1月,搭载中科海钠钠离子电池的电动汽车量产下线,由其供货的50 MW/100 MWh储能电站去年6月也在湖北投运,创下了全球最大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的纪录。

现阶段,中科海钠将重点聚焦于正在快速崛起的电动重卡市场,并推出了针对这一市场的“海星”系列钠离子电池,意图开辟全新的细分市场。

2024年,国内电动重卡的销量攀升至8.2万辆,同比增幅140%,2027年销量预计将进一步增长至30万辆以上,对于动力电池的需求量超过120 GWh,相当于去年国内动力电池总装车量的约五分之一。

李树军认为,对于钠离子电池而言,以电动重卡为代表的商用车市场是非常好的市场机会,这也是他认为分水岭即将到来的重要原因。

去年下半年,中科海钠已开始联合重卡车企、物流公司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测试搭载钠离子电池的电动重卡。

在李树军看来,目前的动力电池性能尚不能满足商用车需求,锂离子电池厂商的普遍思路是通过多装电池,增加动力电池的电量提高运营里程,降低充电频率。

电动重卡动力电池的电量已由此前的300度电以下(1度电为1KWh)提升至400度电以上,市场上还出现了600度电的大电量重卡动力电池。

中科海钠所采取的策略,则是提供快充钠离子电池,通过将每天的充电频率增加至2-3次,提高电动重卡的运营里程。其优势在于降低重卡所装载的电池电量,降低电池购置成本。

中科海钠推出的“海星”电池,电芯能量密度为165 Wh/kg,可在20-25分钟内完成电量满充,同时具备8000次的循环寿命。初期,搭载钠离子电池的电动重卡将在短距离货物转运的短倒运输场景开启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锂离子电池企业也开始在电动重卡领域导入快充技术。去年下半年,宁德时代、比亚迪(002594.SZ)均发布了针对重卡等商用车市场的快充电池。

李树军称,锂离子电池目前无法兼顾快充性能与循环寿命,钠离子电池在此方面具备优势。界面新闻从一家头部锂电池企业获悉,其快充版磷酸铁锂电池的循环寿命在4500次-6000次。

但钠离子电池的这一优势并不适用于新能源乘用车。在循环寿命方面,乘用车相比电动重卡等商用车的要求显著降低,通常1000次的循环寿命已足够使用。

中科海钠的“海星”电池计划今年三季度批量推广,明年预计将有数千台电动重卡搭载钠离子电池开启规模化运用,可以达成GWh级别的电池出货。

中科海钠已完成阜阳电池生产基地的扩建方案,计划根据交付节奏实施建设。明年,中科海钠的产能预计将提升至3 GWh。李树军称,由于能量密度继续提高,未来1-2年钠离子电池的理论成本就能降低到0.3元/Wh左右,相较于磷酸铁锂电池持平甚至更低。而3 GWh产线的连续满产,有望让钠离子电池成本接近这一目标。

商用车与储能被视为支撑中科海钠下一阶段发展的引擎,其中商用车市场的短期增幅可能更快。李树军称,中科海钠在储能领域的目标是持续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和降低成本,随着行业发展扩大出货规模,并通过技术迭代发掘市场潜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科海钠总经理李树军: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分水岭即将到来

商用车与储能被视为支撑中科海钠下一阶段发展的引擎。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庄键

“在外界看来,目前钠离子电池行业处于低谷期,但实际上是这个行业的培育和突破阶段。中科海钠已经走到了市场突破的最后阶段,分水岭即将到来。”中科海钠总经理李树军近日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预测称。

中科海钠成立于2017年,是国内最早从事钠离子电池开发与制造的公司之一,其脱胎于中科院体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胡勇胜共同创立。

钠离子电池被视为电池研发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相较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具备寿命长、充电快、工作温域宽等优势,但在能量密度方面处于下风。能量密度越高,相同重量的电池就能存储更多能量,从而提供更长的续航时间。

2021年,锂离子电池龙头宁德时代(300750.SZ)发布其第一代钠离子电池产品,将这一技术推向公众视野。当时,锂离子电池价格因锂价暴涨逐步走高,钠离子电池则由于成本低廉,且与锂离子电池原理相同、性能相似,被认为有望与锂离子电池形成互补。

但随着锂价在2023年高位跳水,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代表的锂离子电池价格也回落至0.4元/Wh左右。由于尚处于产业化初期,钠离子电池的售价则在0.6-0.7元/Wh,导致商业化进程进入瓶颈期。磷酸铁锂电池是锂离子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之一,也是钠离子电池的主要竞争者。

中科海钠2022年在安徽阜阳建成年产能1 GWh的钠离子电池产线,其产品在新能源乘用车与储能领域均已落地。

去年1月,搭载中科海钠钠离子电池的电动汽车量产下线,由其供货的50 MW/100 MWh储能电站去年6月也在湖北投运,创下了全球最大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的纪录。

现阶段,中科海钠将重点聚焦于正在快速崛起的电动重卡市场,并推出了针对这一市场的“海星”系列钠离子电池,意图开辟全新的细分市场。

2024年,国内电动重卡的销量攀升至8.2万辆,同比增幅140%,2027年销量预计将进一步增长至30万辆以上,对于动力电池的需求量超过120 GWh,相当于去年国内动力电池总装车量的约五分之一。

李树军认为,对于钠离子电池而言,以电动重卡为代表的商用车市场是非常好的市场机会,这也是他认为分水岭即将到来的重要原因。

去年下半年,中科海钠已开始联合重卡车企、物流公司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测试搭载钠离子电池的电动重卡。

在李树军看来,目前的动力电池性能尚不能满足商用车需求,锂离子电池厂商的普遍思路是通过多装电池,增加动力电池的电量提高运营里程,降低充电频率。

电动重卡动力电池的电量已由此前的300度电以下(1度电为1KWh)提升至400度电以上,市场上还出现了600度电的大电量重卡动力电池。

中科海钠所采取的策略,则是提供快充钠离子电池,通过将每天的充电频率增加至2-3次,提高电动重卡的运营里程。其优势在于降低重卡所装载的电池电量,降低电池购置成本。

中科海钠推出的“海星”电池,电芯能量密度为165 Wh/kg,可在20-25分钟内完成电量满充,同时具备8000次的循环寿命。初期,搭载钠离子电池的电动重卡将在短距离货物转运的短倒运输场景开启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锂离子电池企业也开始在电动重卡领域导入快充技术。去年下半年,宁德时代、比亚迪(002594.SZ)均发布了针对重卡等商用车市场的快充电池。

李树军称,锂离子电池目前无法兼顾快充性能与循环寿命,钠离子电池在此方面具备优势。界面新闻从一家头部锂电池企业获悉,其快充版磷酸铁锂电池的循环寿命在4500次-6000次。

但钠离子电池的这一优势并不适用于新能源乘用车。在循环寿命方面,乘用车相比电动重卡等商用车的要求显著降低,通常1000次的循环寿命已足够使用。

中科海钠的“海星”电池计划今年三季度批量推广,明年预计将有数千台电动重卡搭载钠离子电池开启规模化运用,可以达成GWh级别的电池出货。

中科海钠已完成阜阳电池生产基地的扩建方案,计划根据交付节奏实施建设。明年,中科海钠的产能预计将提升至3 GWh。李树军称,由于能量密度继续提高,未来1-2年钠离子电池的理论成本就能降低到0.3元/Wh左右,相较于磷酸铁锂电池持平甚至更低。而3 GWh产线的连续满产,有望让钠离子电池成本接近这一目标。

商用车与储能被视为支撑中科海钠下一阶段发展的引擎,其中商用车市场的短期增幅可能更快。李树军称,中科海钠在储能领域的目标是持续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和降低成本,随着行业发展扩大出货规模,并通过技术迭代发掘市场潜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