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高菁
全球锡供应再生波折。
3月28日,全球第三大锡生产国缅甸发生7.9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受该消息影响,当日伦锡盘中涨近4%,沪锡主力合约夜盘最高涨超3%,一度突破29万元/吨关口。
截至3月31日下午收盘,沪锡主力合约报收282350元/吨,日内涨幅0.41%,已连涨四个交易日。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统计,近20年全球锡资源储量不断收缩,2023年储量约为430万吨,同比下降6.5%,为近20年最低。全球锡矿储量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中国、缅甸等主要国家。其中,缅甸的储量约为70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约15.1%。
据中金有色研究测算,2024年全球锡消费结构中,光伏焊带占比7%,其他锡焊料占比50%,为锡下游主要应用领域。
缅甸锡矿产量约九成由佤邦地区贡献。2023年4月,佤邦政府宣布自当年8月1日起全面暂停所有矿产资源的勘探、开采和加工活动,以应对过去十余年破坏性采矿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受此影响,全球锡矿供应出现较大缺口,中国进口缅甸锡矿的占比大幅降低。
据有色金属行业研究机构安泰科数据,去年中国进口锡精矿5.2万金属吨,其中1.5万金属吨来自缅甸,约占总进口量的28.85%,此前约占50%。
同期,刚果(金)则以2万金属吨的进口量,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锡进口国。但今年3月13日,位于刚果(金)的全球第三大锡矿Bisie矿山的运营商Alphamin Resources宣布,因当地的叛乱武装组织近期向矿区所在地方向推进,已暂时停止矿山的运营,这也对锡矿供给端造成一定影响。
佤邦地区锡矿自2023年8月1日停产后,佤邦中央经济委员于2023年12月28日正式盖章签署《关于除曼相矿区外其他矿区复工复产的通知》;今年3月26日,佤邦工业矿产管理局宣布4月1日举行曼相矿区复工复产座谈会。曼相矿区是佤邦最主要的锡矿区。
彼时,国际锡协表示,在刚果Bisie矿暂停运营后,锡精矿市场的紧缺状况预计将大幅恶化,但佤邦锡矿重新开始运营的事态发展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内一定程度地缓解供应方面的压力。
此次缅甸发生地震后,国内多家研究机构均认为,佤邦地区锡矿复工复产将受到影响。
生意社指出,此次地震的影响难以精确量化,一旦矿洞受损坍塌,今年复产恐成泡影,供应缺口势将进一步扩大。
长江有色表示,此次地震虽未直接冲击佤邦主产区,但对锡供应链的间接影响显著,佤邦曼相矿区原计划4月1日复产但随着运输体系瘫痪及电力中断将延迟。
国泰君安称,此次地震或主要影响锡矿运输,尽管通向瑞丽口岸的阿瓦桥(Ava Bridge)已经坍塌,但是孟阿口岸作为目前主要运输锡矿的口岸暂时还未有受到影响的消息。
上海钢联铜事业部锡分析师郭砺成则认为,此次地震对于佤邦地区整体矿山影响较小。
他向界面新闻指出,本次缅甸地震的主要地震震源中心位于缅甸实皆省西北16公里处,由于地震波是沿着地震带传播,以缅甸中部开始向仰光,主要是以东北方向延伸,且以距离远近逐步衰减,缅甸北部佤邦地区距离震中420km以上,整体震感在3-4级之间,略有震感,而此种震动对于整体矿山影响较小,暂时没有收到矿洞损毁和道路运输困难的变化。
“整体来看,缅甸或维持原计划于4月1日举办矿山复工复产的讨论,对于整体的佤邦复产和锡矿供应并没有产生较大影响。”郭砺成称。
对于市场关注的供应缺口问题,郭砺成进一步分析称,整体供应缺口影响将在非洲事件是否持续和缅矿能否及时供应上来推导。
若完全符合预期,随着后续缅甸矿端复产,非洲地缘冲突逐步好转,锡矿供应将于第三季度逐步恢复;若持续时间较长,整体缺口将达到将近1万吨左右的水平。
在需求层面,中金有色研究研报指出,随着AI兴起、光伏抢装叠加以旧换新等稳增长政策实施,锡需求预期改善。
展望锡价后市,郭砺成预计,短期内由于当前地缘冲突以及突发情况较多,多头情绪较好,锡价炒作因素加大,短期内锡价将维持高位震荡。
中长期来看,若随着后续缅甸矿端复产,非洲地缘冲突逐步好转,锡价将从高位逐步回调。若地缘冲突难以好转,锡矿供应恢复预期逐步延后,锡价将持续维持高位震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