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DeepSeek热潮的持续演进,人工智能赛道迎来关键性财报季。作为"AI+制造"赛道核心企业,创新奇智(2121.HK)于3月31日交出2024年度答卷。财报显示,这家聚焦工业智能化领域的人工智能企业,在经历高质量战略转型后,经营质量指标显著改善,其"现金流优先"策略初见成效,"AI+制造"业务突破80%营收占比。
现金流优先战略重构经营模式
在新型工业化浪潮与宏观经济周期叠加的背景下,创新奇智通过"现金流优先"战略重构经营模式。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收窄至-3600万元,同比改善幅度达80.1%。现金储备稳定在12.05亿元安全水位,较2023年末的13.45亿仅微降10.4%,展现出极强的资金管控能力。公司现金流健康度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为技术迭代与市场扩张储备了充足弹药。
值得关注的是,在全年营收收缩至12.2亿元的情况下,多项结构性指标呈现积极信号:核心业务"AI+制造"营收占比历史性突破80%关口;更聚焦高质量业务,毛利率再度提升1个百分点至34.6%;客户结构方面,终端客户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45.1%提升至67.9%,有效减少了对系统集成商的依赖,增强了对终端客户的影响力和粘性。同时,公司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期末应收账款及票据净值同比减少28.8%,账龄3个月以上的不到五成,账龄结构改善幅度在AI行业堪称优秀水平。
此外,公司大力开展去杠杆举措,管理费用同比减少35%,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也得到有效控制。在此机制下,经调整净亏损同比收窄23.9%。
AI制造业进入价值兑现期
随着新型工业化进程加速,AI质检、智能物流、预测性维护等场景需求激增,具备垂直领域know-how和技术壁垒的企业正构筑差异化竞争优势。Gartner预测,到2029年中国60%的企业将把AI融入其主要产品和服务中,并且这些AI功能将成为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制造业作为AI赋能的核心赛道已进入技术红利兑现期。
作为“AI+制造”第一股企业,2024 年创新奇智深化“AI+制造”业务布局,以工业软件和工业机器人为切入点,持续推动 AInnoGC 工业大模型在制造业应用场景中的落地,制造业营收占比首次突破80%。另据IDC发布的《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份额2024》报告,创新奇智位列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份额第七的位置,是唯一一家以制造业身份进入排名的企业。
具体来讲,创新奇智的策略是“一模一体两翼” ,即以工业大模型为基础 以AI智能体为引擎,驱动工业机器人,赋能工业软件,软硬件协同发展,并逐步增加软件服务占比。
AI智能体在工业软件领域具有先天的落地优势。创新奇智充分发挥在工业软件客户群体中已建立的深厚技术优势,结合前沿的大模型技术,为客户打造了各类智能体,实现了原有工业软件的深度优化与升级。在多家行业领军企业中,成功实现了从营销端的智能销售知识助手、管理运营端的智慧办公助手,到产品研发端的智能配方工艺分析优化,以及生产制造端的智能设备运维助手等全方位大模型智能体赋能。
具身智能机器人是大模型落地的重要载体。创新奇智持续加大对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构建了全自主可控的完整工业具身智能技术栈。自研采用VLA策略模型的ChatRobot生成式AI应用,大幅提升了机器人操作的任务泛化性和交互友好性。
在场景落地方面,创新奇智积极探索工业机器人在物流场景的应用。一方面,深入开展场内智能物流场景的调研与实践,通过引入大模型技术,优化场内物流机器人的运维效率,显著减少了作业阻塞时间,提高了调度系统的响应速度与准确性。另一方面,场外物流从钢铁运输进一步拓展到港口码头,例如在南方某原料码头部署了行业首套「抓斗式卸船机智能作业系统」,并在南方某港口首次落地「无人机车驾驶系统」。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业内观点认为,当前,AI制造业已跨越技术验证期,正通过"技术纵深突破+场景横向拓展"的双轮驱动,实现从单点创新到体系化赋能的质变。随着多模态大模型、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渗透,产业价值释放将进入加速度阶段。
创新奇智2024年财报揭示,随着AInnoGC工业大模型的能力升级,其技术护城河正加速转化为商业价值。在新型工业化政策驱动下,公司通过财务健康度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双重提升,已形成"财务健康-技术突破-商业落地"的增长范式,为AI制造2.0时代的规模化爆发奠定了基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