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林腾
无人物流配送车和低空无人机穿梭在大街小巷递送着包裹;自动驾驶的公交车和汽车在城市道路上行驶将乘客送达目的地……然而这些科幻场景并不是出现北上广深,而是在浙江山坳里的一个人口仅20万的小县城—丽水松阳县。

“今年公司在松阳的无人物流车生产线已进入量产阶段,年产能有望达到1万台,产值超2亿元”,新石器公司负责人李雅菲对界面新闻记者说。
松阳森林覆盖率76%,拥有古朴的村落和秀美的景色,2024年末常住人口仅20.3万人。这个县城过去以自然风光被人熟知,但这几年以来,江南小县做起了智慧交通,包括自动驾驶、数字公路、交旅融合等诸多应用场景,从零开始,发展出百亿级规模的综合交通产业。
2024年,松阳县GDP为173.58亿元,其中综合交通产业总产值就达到了75.11亿元,同比增长超45%。在松阳已有百度、康佳、新石器、文远知行、于万科技、城光联链等近160家产业相关企业落地,产业链集群逐渐形成。
位于北山物流园的松阳县农村物流共配中心,经过扫码识别分拣归类后的快件落入了对应配送区域的快件袋后,被装进了无人物流车。工作人员按下出发键后,小车亮起车灯缓缓驶出,沿着设定好的配送路线驶向目的地。
这辆新石器的无人物流车已实现L4级自动驾驶,速度为每小时20到50公里,即使在极端天气下也可完成物流配送任务。在松阳投入商业化运营后,承担着城区部分网点到驿站的中转运输工作,可24小时不间断运营,自2024年7月投入运营以来,已完成配送超6万单订单。

3月30日,松阳在上海举办智慧交通专题招商推介会,介绍松阳智慧交通产业的发展情况、政策支持和营商环境,它的目标是吸引更多相关企业入驻松阳。新石器无人车作为已落地的代表企业在现场进行了经验分享。
2023年年底,新石器无人车(松阳)有限责任公司入驻松阳智慧交通产业园。投产首年生产下线无人物流车就超千辆,年产值达8700余万元。
松阳区位优势明显,是浙西南综合交通的重要枢纽。李雅菲透露,新石器的松阳工厂是辐射华东地区的重要据点,在此生产的无人物流车会交付给杭州等华东地区重点城市。
新石器选择松阳,看中的是其区位优势、产业政策支持以及在智慧交通领域的产业链配套。对于松阳来说,新石器这样的头部企业也可以进一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促进相关零部件供应商、技术服务企业等在松阳的集聚。比如,松阳的荆虹科技就与新石器达成合作,为其提供智能识别产品。
在松阳城区的主干道上,一辆外形小巧的L4级自动驾驶公交车正平稳地行驶着,坐在驾驶座上的“安全员”没有进行任何操作,公交车就能自动避让行人或障碍物、虚线变道超车、与前车保持安全车距。
这款文远知行的无人巴士搭载了2个毫米波雷达、4个激光雷达、7个单目相机,可感知240米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车辆决策响应速度在100毫秒以内,相当于人类驾驶员反应速度的十分之一。
近日,一架无人机从玉岩镇中心卫生院起飞先后,先后飞抵枫坪乡卫生院、安民乡卫生院、大东坝镇中心卫生院等站点接取样本后,最终飞抵了丽水市松阳县人民医院低空医疗物资配送枢纽站,将医学检验样本送到了医生的手中,全程用时仅一个多小时。
目前,松阳县域内有19家公立医疗机构,各医疗机构分布分散,部分点位偏远、交通条件不佳。无人机医疗物资航线的开通,有望打通“最后一公里”,解决运输耗时长、成本高、转运时效性差等难题。

这些交通科技在日常中的大范围应用,放眼整个中国都并不常见。而在松阳,这里就像一个巨大的应用场景试验场,企业和它们的产品在这里积累数据、探索尝试并不断更新迭代。
据松阳县经投集团副总经理谢秀慧介绍,在产业布局上,松阳的策略是:聚焦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交通物流设施装备制造、装配式交通建筑三大主导产业;做精做优智慧交通、快递物流等两大特色产业;引导培育交通旅游、交通综合开发等新兴产业。
松阳目标到2027年,智慧交通产业整体实力、影响力和辐射力显著提升,与工业、旅游业、服务业等更加紧密融合,并成为松阳的支柱产业。
曾经的“桃源胜地”出现了“硬核科技”,一个并不起眼的浙江小县,是如何发展出百亿级规模大产业的?
中企顾问网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智慧交通行业分析与市场年度调研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智慧交通行业投资规模约3640亿元。预计2022~2027年,行业投资规模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9.4%,到2027年行业整体投资规模有望超过6400亿元。
在松阳县委常委、副县长潘永水看来,智慧交通产业作为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领域和数字经济的重要一环,是国家战略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他告诉界面新闻,松阳自身的资源禀赋非常适合发展智慧交通产业。松阳拥有面积达175.46平方公里的丽水市最大山间平原,各类型公路、道路纵横交错,交通场景丰富,为自动驾驶、数字公路等各类应用场景建设和产业落地提供了天然基础。
2021年11月,中共松阳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明确了要发展以智慧交通为核心的综合交通产业,将其作为松阳“二次创业”的主赛道,并提出“资源变产业、试点引项目”创新做法,举全县之力培育打造这一主导产业。
具体举措上,松阳编制了《十四五综合交通产业发展规划》《松阳县智慧交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同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机制,印发了《松阳县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强化政府引领、链主企业带动的双轮驱动效应,构建产学研用产业全链生态。
瞄准智慧交通三年来,由百度、康佳等链主企业带动,新石器无人驾驶商用车整车生产项目、于万智驾无人环卫车、城光联链新基建、荆虹科技智能座舱等一批核心项目落地松阳。 三年期间,面对内外部复杂形势,松阳经济逆势上扬,GDP增速两年位居丽水市第一,一年第二,年均增长7.7%。
具有链主效应的核心企业无疑是带动产业发展的关键。除了新石器无人车,吸引百度入驻也是重要一步棋。2021年,松阳与北京百度智行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合作的“松阳县自动驾驶和智慧交通助推山区共同富裕创新示范项目”成为交通运输部试点项目获得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推荐。借助这一标杆项目和产业合作牵引,百度联合浙江省数智交通产业联盟与松阳展开深度合作。
百度的入驻对松阳智慧交通产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吸引了众多上下游企业的关注。晟集科技、新唐信通、大晓智能、新石器等百度生态伙伴企业之后纷纷与松阳在智慧交通产业培育、文旅深度融合等多领域展开合作。同时,拥有产业孵化、技术创新、成果展示、产学研用合作等职能的百度Apollo松阳交通生态办公中心成立,为松阳智慧交通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和人才支持。
大乐致行是一家在松阳本地创业的智慧交通软件企业。公司董事长王宜明告诉界面新闻,自己在2022年离开大厂,看重松阳智慧交通产业的潜力,和团队一起在松阳创立了自己的公司。
“这里有大量智慧交通产业链企业聚集,还有丰富的应用场景。” 王宜明透露,2024年公司年收入超过了2000万元,且技术服务占比过半。2025年预计可以继续保持增长。
在浙江荆虹科技有限公司的芯片传感器封装生产线上,数台自动化设备正在高速运转。这家总投资5亿元,专注于AI视觉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松阳首个电子芯片传感器项目。
松阳的营商环境让荆虹科技项目投资人黄欢印象深刻,他认为,在这里进行智慧交通行业的创新创业,相关部门的“保姆式”服务对于项目合作的落实落地、开花结果推动作用显著。
界面新闻了解到,目前松阳157家综合交通相关企业中,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仅有5家。多数企业尚处于市场开拓与产能扩张的培育阶段。松阳迫切想要引进更多龙头企业,来提升产业整体规模并扩大影响力。
在上海的专题招商推介会上,松阳县委书记梁海刚不遗余力地吆喝,松阳拥有智慧交通产业园、恒兆智能智造产业园、绿色综合交通基地等多个产业平台,动态保持1000亩以上工业“熟地”(已经具备一定基础设施条件的土地)。
他向到场的企业保证:“从一张桌到一间办公室、一个厂房,再到一块地,配套均已完善,只要你有创业梦想、投资意向、优质项目,可以拎包即入住、拿地即开工。”

从具体举措上也能看出,松阳给地给钱给政策给服务,拿出了十足的诚意。据谢秀慧介绍,2024年,松阳加快松阳数字经济产业园、双创产业园二期等项目建设,储备优质标准厂房总面积达26万平方米,企业落地即可投产。松阳已配套人才公寓、青年驿站1000余套,满足来松阳创业、工作的青年的居住需求。
在资金方面,松阳已组建创新基金等6支聚焦智慧交通、生命健康、新材料等项目的产业基金,总规模52亿元,累计出资5.66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近50亿元。同时与省、市各类政府引导产业基金以及富浙资本、时远基金等市场化基金形成良好合作互动,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用工保障方面,丽水农林技师学院已围绕综合交通产业,开设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无人机应用技术、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等相关专业,可为企业批量化、订单式培养产业人才。
科创飞地方面,松阳积极探索在上海、余姚、嘉兴等地设立飞楼飞地。人才科创飞地聘用的高层次人才,视同县级人才,可按同等待遇享受相关人才政策。经认定的人才科创飞地,还将给予20-50万元基础运营经费。
同济大学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研究中心主任杨晓光认为,传统交通治理方法地效果已接近极限,智能交通通过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能系统性解决交通拥堵、事故、能耗等问题,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在他看来,松阳围绕智慧交通产业发展已初步形成以智能制造和应用软件为特色的产业形态。
他对界面新闻表示,要实现更进一步地发展,松阳应重视智慧交通的高度系统性、产业生态性,面向市场实际需求,发展诸如城市交通智慧出行和物流服务及管理系统、智慧应急救援系统、城市综合治理系统等,逐步将现有成果的“珍珠”串成智慧交通的“项链”,从而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产业的变轨超车、可持续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