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山东城市观察 | 滨州“新”战略:以“兵圣之道”塑营商之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山东城市观察 | 滨州“新”战略:以“兵圣之道”塑营商之境

兵圣智慧打磨的“营商之道”,已经浸润到滨州工作的方方面面。

文 | 陈明一

关于文化“两创”的实践,多见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生产力,赋能产业发展。事实上,中华文化经典所蕴含的智慧,对于现今工作的启迪,依然受用。

2月13日,滨州市委宣传部召开文化重点项目论证会,与会人员围绕“去滨州——孙子教你营商之道、滨州‘营商之道’与‘孙子智慧’对话会、建设孙子文化书院”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有网友评论道,“虽然滨州是兵圣故里,但这一刻,‘商场如战场’彻底具象化了。”

“兵贵胜,不贵久。”面对各地“双招双引”竞争的日益白热化,“签约”并不代表项目终将“落地”。如何让企业与人才留得住,这是招商引资得以顺利快速进行的前提,也是稳投资的关键一环。

“我一直有个观点,就是在城市发展中,有两件事非常重要,一件是为企业服务好,一件是为院校服务好。为企业服务好,就解决了城市发展问题;为院校服务好,就解决了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滨州市委书记宋永祥如是说。

如今的滨州,正在打造滨州“心安城市”,深入实施安身、安业、安居、安康、安心“五安”工程,持续推动社会安全稳定、就业创业充分、居住舒适宜人、全民身体健康、社会心态平和,努力让更多人在滨州心安顺遂、人生出彩、梦想成真。

诚然,兵圣智慧打磨的“营商之道”,现代版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已经浸润到滨州工作的方方面面。

平安是基,心安是魂

在滨州人看来,心安是更高层次的平安,“平安是基、心安是魂”。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滨州将这一哲学智慧注入城市治理。

如果回到社会治理体系层面,基层治理作为基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加强基层治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不仅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通俗来讲,“和谐”为社会秩序之根本。

事实上,在加强基层治理的过程中,促进邻里间的互帮互助,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强市民之间的情感联结……均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让城市成为每个居民心灵的避风港。

走进滨城区秦皇台乡莲湖社区下辖的丽景国际小区,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安防设施随处可见。

莲湖社区是滨州唯一的乡镇城市社区,居住人口密度高,进城“新市民”多,人员流动大。如何让群众居住地更加放心、安心、舒心是基层工作人员面临的一道社区治理考题。

近年来,莲湖社区以“警网融合”为基础,实现了“人过留影、车过留牌”,提升了小区治理智能化水平,激活了社区治理活力。

守万家灯火、护一方平安,让平安法治更加可知可感可及,是重要的民生事业,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体现着“求之于势”的智慧。

在滨城区,市中派出所将辖区划分为18个服务区,推出发放一份警民联系卡和代写、代交、代领三项服务,开展“警灯闪烁”行动,提高见警率、管事率、查获率,以实际行动让群众感到安全就在身边。这是滨城区打造“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等基层站所的一个缩影,通过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了为民服务提质增效。

值得关注的是,为确保“心安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滨州市制定了详细的方法步骤,按照“一年试点创建、两年全面铺开、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巩固提升”的节奏,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地推进各项工作。

通过强化“城市大脑”建设应用,滨州已实现公共视频监控资源的共建共享,提升了城市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同时,推进“智慧街面巡防”“智慧安防小区”“智慧公安检查站”等建设,提升了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及震慑力、掌控力,让平安触手可及。

居者心安,政通人和

“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正如“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让居者安居,这是“心安”的核心要素,也是城市政通人和的自然流露。

滨城区杜店街道鲲鹏小区的居民,是滨州探索安居富民的大型社区治理路径的见证者与受益者。

杜店街道以党建统领抓拆迁,街道、社区、村居三级书记靠上抓,实行和谐拆迁、规范拆迁、效率拆迁、阳光拆迁,用最公开过程、最惠民政策、最有力监督完成拆迁23个村,3次实现“一天五村同拆”,为魏桥国科研究院、渤海公共实训基地等重点项目腾空土地6000余亩,以科创经开助力全市科创品质更强。

杜店街道先后投资97亿元,在秦皇河、中海等黄金地段风景区周边,建设朝阳心安社区、鲲鹏小区等17个安置区、16788套安置房,总建筑面积290万平方米,圆了5万人的安居梦。

值得关注的是,杜店街道深入实施“安身、安业、安居、安康、安心”工程,依托心安驿、心安里、心安园,实行物业和社区交叉任职、合署办公,促进多村融合。同时,聚焦“一老一小”,设立心安诊疗室、心安书房、心安工坊、朝阳市集、红零驿站、心安邻里工作室,探索“心安社区”治理新模式,助力品质滨州建设。

让群众从一件件小事实事中增强获得感、提升幸福感,这是滨州对于“政通”的最深刻理解。

近年来,滨州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坚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作为首要关切,把群众的“业教保医”作为主攻方向,把群众的“生活品质提升”作为施政初心,围绕“一业三保七有”,连续四年累计实施了12类672件民生实事——

在生态环境方面,滨州加速城市更新,推进零碳商圈、零碳村居、零碳校园、零碳园区建设,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在生活环境方面,滨州巩固“六城共建”成果,打造“十分钟便民生活圈”,优化配置购物、医疗、交通、教育、文化等多种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生活需求;

在人文环境方面,滨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加强文化体验廊道重点村建设,形成了浓厚的人文氛围;

在社会救助帮扶体系方面,近年来,滨州深化“物质+服务”多维救助,做好全市10万名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提高9类17.7万名困难群众保障标准,织密扎牢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让每一个滨州人都能够享受到城市发展的红利。

企业心安,圆梦滨州

“我们滨州的企业家队伍愿意立足滨州,发展滨州,造福滨州人民。同时,我们也迫切希望,党委政府能帮助滨州企业家实现更多梦想,实现建设家乡、奉献家乡的梦想。”滨州本土企业,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滨州市企业家协会会长张波曾真诚说道。

为了更好地服务民营企业,滨州市搭建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平台。线上,企业家梦想网上直报平台实现了“365天×24小时”不打烊的专属服务;线下,市级领导“1+5+N”帮包责任制、“六个一暖企服务”等载体更是将政策与服务送到了企业的心坎上。同时,随着“惠企通服务平台”的优化升级,政策推送更加精准,企业获得奖补资金更加便捷,加之各类招聘活动的举办,更是有效缓解了企业的用工难题。

走进滨州举全市之力打造的国际化科技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这里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科研活动服务体系,做惠企政策的大帮办、产业创新的催化剂、创新人才的汇集区、科技研发的加速器、金融资源的聚宝盆、配套服务的赋能者、成果转化的金摇篮。

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已汇聚11类1583项科技创新资源,在园研发机构118家,联系合作院士4名,引进技术创新人才2300余名。累计科创带动效应规模达到88.52亿元,其中带动研发投入7.03亿元、带动科技金融21.27亿元、孵化企业营收27.26亿元,带动产业转化32.96亿元。获批“国家级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等国家级平台8项,“山东省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等省级平台16项。

通过编纂《星耀滨州》、选聘“发展顾问”、推荐企业家入选省级榜单等方式,滨州市加强对优秀企业家的宣传表扬,树立了一批可学可比的先进典型。同时,聚焦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领域,滨州市还强化龙头企业定向培育,推动更多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等榜单。

值得关注的是,滨州借助非公经济领导小组和党建联盟的优势,通过“心安民营”工程,关注民营企业家的心理健康和法律服务需求,以高标准打造民营企业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搭建心理服务云平台、组建专家团队等措施,滨州市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滨州把“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理念,连续举办六届企业家大会,深入开展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去年就有5900多个企业家梦想变为现实,“滨周到”营商环境品牌越擦越靓。当前,滨州正全力打造国家儿童友好城市、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国家康养示范城市、国家体育公园城市,建设全国首个“心安城市”。

孙子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滨州深谙此道,这种“见微知著”的能力,正是源于对《孙子兵法》“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的深刻领悟。

在新的历史方位回望,滨州用实践诠释了传统文化的现代生命力。从“知胜之道”的战略预判到“奇正相生”的治理艺术,这座兵圣故里将《孙子兵法》的智慧基因解码重组,构建起独具特色的营商环境生态系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山东城市观察 | 滨州“新”战略:以“兵圣之道”塑营商之境

兵圣智慧打磨的“营商之道”,已经浸润到滨州工作的方方面面。

文 | 陈明一

关于文化“两创”的实践,多见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生产力,赋能产业发展。事实上,中华文化经典所蕴含的智慧,对于现今工作的启迪,依然受用。

2月13日,滨州市委宣传部召开文化重点项目论证会,与会人员围绕“去滨州——孙子教你营商之道、滨州‘营商之道’与‘孙子智慧’对话会、建设孙子文化书院”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有网友评论道,“虽然滨州是兵圣故里,但这一刻,‘商场如战场’彻底具象化了。”

“兵贵胜,不贵久。”面对各地“双招双引”竞争的日益白热化,“签约”并不代表项目终将“落地”。如何让企业与人才留得住,这是招商引资得以顺利快速进行的前提,也是稳投资的关键一环。

“我一直有个观点,就是在城市发展中,有两件事非常重要,一件是为企业服务好,一件是为院校服务好。为企业服务好,就解决了城市发展问题;为院校服务好,就解决了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滨州市委书记宋永祥如是说。

如今的滨州,正在打造滨州“心安城市”,深入实施安身、安业、安居、安康、安心“五安”工程,持续推动社会安全稳定、就业创业充分、居住舒适宜人、全民身体健康、社会心态平和,努力让更多人在滨州心安顺遂、人生出彩、梦想成真。

诚然,兵圣智慧打磨的“营商之道”,现代版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已经浸润到滨州工作的方方面面。

平安是基,心安是魂

在滨州人看来,心安是更高层次的平安,“平安是基、心安是魂”。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滨州将这一哲学智慧注入城市治理。

如果回到社会治理体系层面,基层治理作为基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加强基层治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不仅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通俗来讲,“和谐”为社会秩序之根本。

事实上,在加强基层治理的过程中,促进邻里间的互帮互助,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强市民之间的情感联结……均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让城市成为每个居民心灵的避风港。

走进滨城区秦皇台乡莲湖社区下辖的丽景国际小区,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安防设施随处可见。

莲湖社区是滨州唯一的乡镇城市社区,居住人口密度高,进城“新市民”多,人员流动大。如何让群众居住地更加放心、安心、舒心是基层工作人员面临的一道社区治理考题。

近年来,莲湖社区以“警网融合”为基础,实现了“人过留影、车过留牌”,提升了小区治理智能化水平,激活了社区治理活力。

守万家灯火、护一方平安,让平安法治更加可知可感可及,是重要的民生事业,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体现着“求之于势”的智慧。

在滨城区,市中派出所将辖区划分为18个服务区,推出发放一份警民联系卡和代写、代交、代领三项服务,开展“警灯闪烁”行动,提高见警率、管事率、查获率,以实际行动让群众感到安全就在身边。这是滨城区打造“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等基层站所的一个缩影,通过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了为民服务提质增效。

值得关注的是,为确保“心安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滨州市制定了详细的方法步骤,按照“一年试点创建、两年全面铺开、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巩固提升”的节奏,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地推进各项工作。

通过强化“城市大脑”建设应用,滨州已实现公共视频监控资源的共建共享,提升了城市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同时,推进“智慧街面巡防”“智慧安防小区”“智慧公安检查站”等建设,提升了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及震慑力、掌控力,让平安触手可及。

居者心安,政通人和

“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正如“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让居者安居,这是“心安”的核心要素,也是城市政通人和的自然流露。

滨城区杜店街道鲲鹏小区的居民,是滨州探索安居富民的大型社区治理路径的见证者与受益者。

杜店街道以党建统领抓拆迁,街道、社区、村居三级书记靠上抓,实行和谐拆迁、规范拆迁、效率拆迁、阳光拆迁,用最公开过程、最惠民政策、最有力监督完成拆迁23个村,3次实现“一天五村同拆”,为魏桥国科研究院、渤海公共实训基地等重点项目腾空土地6000余亩,以科创经开助力全市科创品质更强。

杜店街道先后投资97亿元,在秦皇河、中海等黄金地段风景区周边,建设朝阳心安社区、鲲鹏小区等17个安置区、16788套安置房,总建筑面积290万平方米,圆了5万人的安居梦。

值得关注的是,杜店街道深入实施“安身、安业、安居、安康、安心”工程,依托心安驿、心安里、心安园,实行物业和社区交叉任职、合署办公,促进多村融合。同时,聚焦“一老一小”,设立心安诊疗室、心安书房、心安工坊、朝阳市集、红零驿站、心安邻里工作室,探索“心安社区”治理新模式,助力品质滨州建设。

让群众从一件件小事实事中增强获得感、提升幸福感,这是滨州对于“政通”的最深刻理解。

近年来,滨州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坚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作为首要关切,把群众的“业教保医”作为主攻方向,把群众的“生活品质提升”作为施政初心,围绕“一业三保七有”,连续四年累计实施了12类672件民生实事——

在生态环境方面,滨州加速城市更新,推进零碳商圈、零碳村居、零碳校园、零碳园区建设,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在生活环境方面,滨州巩固“六城共建”成果,打造“十分钟便民生活圈”,优化配置购物、医疗、交通、教育、文化等多种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生活需求;

在人文环境方面,滨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加强文化体验廊道重点村建设,形成了浓厚的人文氛围;

在社会救助帮扶体系方面,近年来,滨州深化“物质+服务”多维救助,做好全市10万名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提高9类17.7万名困难群众保障标准,织密扎牢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让每一个滨州人都能够享受到城市发展的红利。

企业心安,圆梦滨州

“我们滨州的企业家队伍愿意立足滨州,发展滨州,造福滨州人民。同时,我们也迫切希望,党委政府能帮助滨州企业家实现更多梦想,实现建设家乡、奉献家乡的梦想。”滨州本土企业,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滨州市企业家协会会长张波曾真诚说道。

为了更好地服务民营企业,滨州市搭建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平台。线上,企业家梦想网上直报平台实现了“365天×24小时”不打烊的专属服务;线下,市级领导“1+5+N”帮包责任制、“六个一暖企服务”等载体更是将政策与服务送到了企业的心坎上。同时,随着“惠企通服务平台”的优化升级,政策推送更加精准,企业获得奖补资金更加便捷,加之各类招聘活动的举办,更是有效缓解了企业的用工难题。

走进滨州举全市之力打造的国际化科技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这里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科研活动服务体系,做惠企政策的大帮办、产业创新的催化剂、创新人才的汇集区、科技研发的加速器、金融资源的聚宝盆、配套服务的赋能者、成果转化的金摇篮。

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已汇聚11类1583项科技创新资源,在园研发机构118家,联系合作院士4名,引进技术创新人才2300余名。累计科创带动效应规模达到88.52亿元,其中带动研发投入7.03亿元、带动科技金融21.27亿元、孵化企业营收27.26亿元,带动产业转化32.96亿元。获批“国家级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等国家级平台8项,“山东省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等省级平台16项。

通过编纂《星耀滨州》、选聘“发展顾问”、推荐企业家入选省级榜单等方式,滨州市加强对优秀企业家的宣传表扬,树立了一批可学可比的先进典型。同时,聚焦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领域,滨州市还强化龙头企业定向培育,推动更多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等榜单。

值得关注的是,滨州借助非公经济领导小组和党建联盟的优势,通过“心安民营”工程,关注民营企业家的心理健康和法律服务需求,以高标准打造民营企业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搭建心理服务云平台、组建专家团队等措施,滨州市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滨州把“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理念,连续举办六届企业家大会,深入开展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去年就有5900多个企业家梦想变为现实,“滨周到”营商环境品牌越擦越靓。当前,滨州正全力打造国家儿童友好城市、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国家康养示范城市、国家体育公园城市,建设全国首个“心安城市”。

孙子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滨州深谙此道,这种“见微知著”的能力,正是源于对《孙子兵法》“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的深刻领悟。

在新的历史方位回望,滨州用实践诠释了传统文化的现代生命力。从“知胜之道”的战略预判到“奇正相生”的治理艺术,这座兵圣故里将《孙子兵法》的智慧基因解码重组,构建起独具特色的营商环境生态系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