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慈利一河段水域颜色异常,官方通报调查处置情况

4月3日,湖南慈利县人民政府通报关于慈利县溇水长潭河段水域颜色异常等问题的调查处置情况。

2025年3月15日以来,网民陆续反映慈利县溇水长潭河段水域颜色异常、白色泡沫漂浮、溶洞存污排污等问题,市县两级成立工作专班迅速调查处置,现将情况通报如下。

一、关于长潭河段水域颜色异常问题。经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和洞庭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专家现场调查、水样监测分析,判定溇水长潭河段水域颜色异常是由藻类过度增殖所致轻度水华现象。专家分析,长潭河段水域2025年3月水流量为36.01立方米/秒,较2024年同期水流量161.21立方米/秒下降77.7%,水体交换能力弱导致水体自然净化能力降低。同时,2024年9月1日至2025年3月23日,慈利县降水量为325.1毫米,较历年同期427.6毫米减少24.0%;平均气温为13.7摄氏度,较历年同期12.1摄氏度升高1.6摄氏度,气候条件有利于藻类生长繁殖。加之春季农业生产等人为活动因素活跃,生活污水、河库漂浮物、河道底泥释放污染物及畜禽养殖污染在内的农业面源污染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水体氮磷营养盐急剧富集,引发水生态失衡,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通过持续组织打捞河道漂浮物、投放食品级阳性絮凝剂抑制藻类生长等措施,水域颜色得到改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正在慈利县开展水华现象成因深度调查,调查报告将及时公布。

二、关于长潭河电站下游河面白色泡沫漂浮及溇水长潭河段饮用水源安全问题。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农业、环保专家会商判定,白色泡沫系藻类等浮游生物自然死亡后形成的胶体物质(水体生态系统正常代谢产物),被河水冲至大坝下游处形成堆积,经水动力冲击(过水落差超过15米)产生。3月17日以来,市县生态环境部门对溇水长潭河段水质实行日监测,共分析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等8项指标。监测结果显示,溇水饮用水水源地(百日岩)取水口水质一直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二类,饮用水安全没有受到影响。

三、关于溶洞存污排污等问题。3月16日起,市县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和溇水沿线乡镇政府,在长潭河电站上游两岸10公里范围内全面排查。同时,根据网民反映线索调查核实,对杨柳铺乡某生猪良种供精站涉嫌利用溶洞排污、高峰土家族乡某养殖户涉嫌利用渗坑排污立案调查,责令存在环境风险隐患的杨柳铺乡某牧业有限公司、通津铺镇某养猪场立即整改。3月31日起,在全县开展以畜禽养殖污染、天坑溶洞排污等为重点的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截至4月2日,全县26个乡镇(街道)已排查72家规模化以上养殖场、132家养殖专业户、126个天坑溶洞,共发现环境问题26个,立行立改22个、已立案3起,拟立案调查1起。对群众关注的大型养殖企业粪污处理等问题,经排查暂未发现直排漏排现象。慈利县将通过实时在线监控、粪污处理利用精细化管理等措施,加大监管力度。

目前,慈利县正在全域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和防范化解“水土气”重大生态环境风险专项行动,出台《慈利县生态环境保护“利剑行动”六个一律措施》,公布有奖举报电话(0744–3223480),致力于解决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有效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